我国人群监测数据显示,心脑血管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其中高血压是首位 危险因素,每年300万心血管死亡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 人群监测数据还显示,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250/10万,冠心病事件的年发病率为50/10 万,脑卒中发病率是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5倍。在临床治疗试验中,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病 比值,在我国高血压人群约5一8:1,而在西方高血压人群约1:1。近年米,尽管冠心病事件 有上升趋势,但脑卒中发病率与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差异仍然非常明显。这提示脑卒中是 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心血管风险对于制订更有效的减少我国人群心血管风险的防治策 略有重要意义。 我国积累了人群心血管病防治的经验。七十年代开始,我国首钢开展以控制高血压为主 的人群防治工作,使脑卒中发病率显著降低,九十年代被WHO推荐为发展中国家的防治模 式。 3.诊断性评估 诊断性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②判断 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3)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作出高 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程度,以指导诊断与治疗。 3.1.病史 应全面详细了解志者病史,包括以下内容:()家族史:询问志者有无高血压、糖尿 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军 中或肾脏病的家族史:(2)病程:患高血压的时间,血压 高水平,是否接受过降压治疗及其疗效与副作用:(3)症状及既往史:目前及既往有无冠 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支气管哮喘、睡眠呼 吸暂停综合症、性功能异常和肾脏疾病等症状及治疗情况:(4)有无提示继发性高血压的 症状例如肾炎史或贫血史提示肾实质性高血压:有无肌无力、发作性软瘫等低血钾表现, 提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发性头痛 多汗捉示嗜铬细胞瘤 (5)生活方式 膳食脂肪、盐、酒摄入量,吸烟支数,体力活动量以及体重变化等情况。(6)药物引起高 血压:是否服用使血压升高的药物,例如口服避孕药、生胃酮、滴鼻药、可卡因、安非他明、 类固醇、非笛体类抗炎药、促红细胞生长素、环孢菌素以及中药甘草等。(7)心理社会因 素:包括家庭情况、工作环境、文化程度及有无精神创伤史。 3.2.体格检查 仔细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发现继发性高血压线索和靶器官损害情况,体格检查包括:正确 测量血压和心率,必要时测定立卧位血压和四肢血压:测量体重指数(WI)、腰用及臀围: 观察有无库欣面容、神经纤维瘤性皮肤斑、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突眼征或下肢水肿:听诊颈动 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和股动脉有无杂音:触诊甲状腺:全面的心,肺检杏:检杏腹部有无 肾脏增大(多囊肾)或肿块,检查四肢动脉搏动和神经系统体征 3.3.实验室检查 基本项目:血生化(钾、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肌酐):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尿液分析(尿 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 推荐项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超声心动图 颈动脉超声、餐后血糖(当空 腹血糖≥6.1mmol时测定)、尿白蛋白定量(糖尿病患者必查项目)、尿蛋白定量(用于尿
我国人群监测数据显示,心脑血管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 40%以上,其中高血压是首位 危险因素,每年 300 万心血管死亡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 人群监测数据还显示,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 250/10 万,冠心病事件的年发病率为 50/10 万,脑卒中发病率是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 5 倍。在临床治疗试验中,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病 比值,在我国高血压人群约 5~8:1,而在西方高血压人群约 1:1。近年来,尽管冠心病事件 有上升趋势,但脑卒中发病率与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差异仍然非常明显。这提示脑卒中是 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心血管风险,对于制订更有效的减少我国人群心血管风险的防治策 略有重要意义。 我国积累了人群心血管病防治的经验。七十年代开始,我国首钢开展以控制高血压为主 的人群防治工作,使脑卒中发病率显著降低,九十年代被 WHO 推荐为发展中国家的防治模 式。 3. 诊断性评估 诊断性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⑴ 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⑵ 判断 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⑶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作出高 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程度,以指导诊断与治疗。 3.1. 病史 应全面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以下内容:(1)家族史:询问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 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或肾脏病的家族史;(2)病程:患高血压的时间,血压最 高水平,是否接受过降压治疗及其疗效与副作用;(3)症状及既往史:目前及既往有无冠 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支气管哮喘、睡眠呼 吸暂停综合症、性功能异常和肾脏疾病等症状及治疗情况;(4)有无提示继发性高血压的 症状:例如肾炎史或贫血史,提示肾实质性高血压;有无肌无力、发作性软瘫等低血钾表现, 提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无阵发性头痛、心悸、多汗提示嗜铬细胞瘤。(5)生活方式: 膳食脂肪、盐、酒摄入量,吸烟支数,体力活动量以及体重变化等情况。(6)药物引起高 血压:是否服用使血压升高的药物,例如口服避孕药、生胃酮、滴鼻药、可卡因、安非他明、 类固醇、非甾体类抗炎药、促红细胞生长素、环孢菌素以及中药甘草等。(7)心理社会因 素:包括家庭情况、工作环境、文化程度及有无精神创伤史。 3.2. 体格检查 仔细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发现继发性高血压线索和靶器官损害情况,体格检查包括:正确 测量血压和心率,必要时测定立卧位血压和四肢血压;测量体重指数(BMI)、腰围及臀围; 观察有无库欣面容、神经纤维瘤性皮肤斑、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突眼征或下肢水肿;听诊颈动 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和股动脉有无杂音;触诊甲状腺;全面的心肺检查;检查腹部有无 肾脏增大(多囊肾)或肿块,检查四肢动脉搏动和神经系统体征。 3.3. 实验室检查 基本项目:血生化(钾、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肌酐);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尿液分析(尿 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 推荐项目: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餐后血糖(当空 腹血糖≥6.1mmol 时测定)、尿白蛋白定量(糖尿病患者必查项目)、尿蛋白定量(用于尿
常规检查蛋白阳性者)、眼底检查、胸片、脉搏波传导速度(PW)以及踝臂血压指数(ABI) 等。 质性、择和尿生发高乐患根据可公选下粉奇也浆酒 、血和尿皮质醇、血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MN)及甲氧基去甲肾上腺 素(NMN)、血和尿儿茶酚胺、动脉造影、肾和肾上腺超声、CT或MRI、睡眠呼吸监测等。 对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脑功能、心功能和肾功能检查。 要点4高血压惠者诊断性评估 。.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 ● 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 ●.寻找粑器宫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3.4.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主要手段。目前,在临床和 人群防治工作中,主要采用诊室血压、动态血压以及家庭血压三种方法。 诊室血压由医护人员在诊室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目前仍是评估血压水平和临床诊断高 血压并进行分级的常用方法。动态血压监测(AB)则通常由自动的血压测量仪器完成,测量 次数较多,无测量者误差,可避兔白大衣效应,并可测量夜间睡眠期间的血压,因此,溉可 更准确地测量血压,也可评估血压短时变异和昼夜节律。家庭血压监测(BPW)通常由被测 量者自我完成,这时又称自测血压或家庭自测血压,但也可由家庭成员等协助完成。因为测 量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因而,也可以避免白大衣效应。家庭血压监测还可用于评估数 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血压的长期变异或降压治疗效应而且有助于增强忠者的参与意识, 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诊室血压与动态血压相比更易实现,与家庭血压相比更易控制质量,因此,仍是目前评 估血压水平的主要方法。但如果能够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以24小时动态血压为诊 治依据。 3.4.1.诊室血压 具体方法和要求如下。 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过验证(B和AWI、ESH 的电子血压计 使用大小合适的气囊袖带,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大多数成年人 的臂围25cm-35cm,可使用气囊长22cm-26cm、宠12cm的标准规格袖带(目前国内 商品水银柱血压计的气囊的规格:长22cm,宽12cm)。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 规格气囊袖带:儿童应使用小规格气囊袖带
常规检查蛋白阳性者)、眼底检查、胸片、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以及踝臂血压指数(ABI) 等。 选择项目:对怀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需要可以分别选择以下检查项目:血浆肾素 活性、血和尿醛固酮、血和尿皮质醇、血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MN)及甲氧基去甲肾上腺 素(NMN)、血和尿儿茶酚胺、动脉造影、肾和肾上腺超声、CT 或 MRI、睡眠呼吸监测等。 对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脑功能、心功能和肾功能检查。 要点 4 高血压患者诊断性评估 z 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 z 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 z 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3.4. 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主要手段。目前,在临床和 人群防治工作中,主要采用诊室血压、动态血压以及家庭血压三种方法。 诊室血压由医护人员在诊室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目前仍是评估血压水平和临床诊断高 血压并进行分级的常用方法。动态血压监测(ABPM)则通常由自动的血压测量仪器完成,测量 次数较多,无测量者误差,可避免白大衣效应,并可测量夜间睡眠期间的血压,因此,既可 更准确地测量血压,也可评估血压短时变异和昼夜节律。家庭血压监测(HBPM)通常由被测 量者自我完成,这时又称自测血压或家庭自测血压,但也可由家庭成员等协助完成。因为测 量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因而,也可以避免白大衣效应。家庭血压监测还可用于评估数 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血压的长期变异或降压治疗效应,而且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参与意识, 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诊室血压与动态血压相比更易实现,与家庭血压相比更易控制质量,因此,仍是目前评 估血压水平的主要方法。但如果能够进行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以 24 小时动态血压为诊 治依据。 3.4.1. 诊室血压 具体方法和要求如下: 1) 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过验证(BHS 和 AAMI、ESH) 的电子血压计。 2) 使用大小合适的气囊袖带,气囊至少应包裹 80%上臂。大多数成年人 的臂围 25cm-35cm,可使用气囊长 22cm-26cm、宽 12cm 的标准规格袖带(目前国内 商品水银柱血压计的气囊的规格:长 22cm,宽 12cm)。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 规格气囊袖带;儿童应使用小规格气囊袖带
测血压前,受试者应至少坐位安静休息5分钟,30分钟内禁止吸烟或 饮咖啡,排空膀胱。 要点5血压测量的步骠 ●.要求受试者坐位安静休息5分钟后开始测量。 ●.选择定期校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过脸证的电子血压计,使用气囊长22cm-26cm、宽12c 的标准规格袖带。 ●.测量坐位时的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以Korotkoff第I音和第V音(消失音)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至少间隔1-2分钟测量两 次,若两次测量结果差别比较大(5mHg以上),应再次测量。 首诊时要测量两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 ●.对疑似有体位性低血压,应测量直立位后血压。 .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耿率 受试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上臂,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 如果怀疑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时应测量左、右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 一侧的上臂血压。特殊情况下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 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1分钟 和5分钟时测量。 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的上臂,袖带的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将听 诊器探头置于肱动脉搏动处。 使用水银样血压计测压时,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达到桡动脉械动 消失后,再升高30mmg, 然后以恒定的速率(2-6mmg/秒)缓慢放气。心率缓慢 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获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I时相(第一音)和第 V时相(消失音)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I时相,舒张压 读数取柯氏音第V时相。<12岁以下儿童、妊娠妇女、严重盆血、甲状腺功能亢进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可以柯氏音第V时相(变音)为舒张压
3) 测血压前,受试者应至少坐位安静休息 5 分钟,30 分钟内禁止吸烟或 饮咖啡,排空膀胱。 要点 5 血压测量的步骤 z 要求受试者坐位安静休息 5 分钟后开始测量。 z 选择定期校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使用气囊长 22cm-26cm、宽 12cm 的标准规格袖带。 z 测量坐位时的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z 以 Korotkoff 第 I 音和第 V 音(消失音)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至少间隔 1-2 分钟测量两 次,若两次测量结果差别比较大(5mmHg 以上),应再次测量。 z 首诊时要测量两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 z 对疑似有体位性低血压,应测量直立位后血压。 z 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4) 受试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上臂,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 如果怀疑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时应测量左、右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 一侧的上臂血压。特殊情况下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 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 1 分钟 和 5 分钟时测量。 5) 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的上臂,袖带的下缘应在肘弯上 2.5cm。将听 诊器探头置于肱动脉搏动处。 6) 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时,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达到桡动脉搏动 消失后,再升高 30mmHg,然后以恒定的速率(2-6mmHg/秒)缓慢放气。心率缓慢 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获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7) 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Ⅰ时相(第一音)和第 V 时相(消失音)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舒张压 读数取柯氏音第 V 时相。<12 岁以下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可以柯氏音第 IV 时相(变音)为舒张压
8) 血压单位在临床使用时采用毫米汞柱(mg),在我国正式出版物中 注明毫米汞柱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关系,1mlg=-0.133kPa。 应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 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读取血压数值时,末位数值只能为0、2、4、6、8,不能出现1、3、 5、7、9,并应注意避免末位数偏好。 34.2.动态血压 具体使用方法和指征如下 0 使用经BHS、AAMI和/或ESH方案验证的动态血压监测仪,并每年至少 1次与水银柱血压计进行读数校准,采用Y或T型管与袖带连通,两者的血压平均 读数应<5mmHg。 测压间时间可洗择15、20或30分钟。常夜间测压间隔时间可话 当延长至30分钟 血压读数应达 应测次数的80%以上,最好每个小时有至少 个血压读数。 3) 目前动态血压监测的常用指标是24小时、白天(清醒活动)和夜间(睡眠)的 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以及清晨时段血压的升高幅度(晨 峰)。 24小时、白天与夜间血压的平均值反映不同时段血压的总体水平,是目前采用2 小时动态血压诊断高血1压的主要依据,其诊断标准包括:24小时?130/80mmHg,自 天2135/85mmg,夜间?120/70mlg。 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白天平均值-夜间平均值)/伯天平均值。10-20%:杓型: <10%:非杓型。收缩压与舒张压不一致时,以收缩压为准。 血压晨峰:起床后2h内的收缩压平均值一夜间睡眠时的收缩压最低值(包括最低 值在内1h的平均值),≥35Hg为晨峰血压增高。 此外,通过计算24小时监测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关系,可评估大动脉的弹性 功能,预测心血管事件特别是脑卒中风险。 压与舒张压是香达 Hg,且夜间血压<120/70mHg。 5)动态血压监测可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发现隐敲性高血压,检查顽固难治性高血压 的原因,评估血压升高程度、短时变异和昼夜节律等。随着其价格的下降,动态血 压监测将在临床工作中更广泛应用。 3.4.3.家庭血压 家庭血压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血压测量仪器,并进行血压测量知识与技能培训: 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BS和AAW、 SH)
8) 血压单位在临床使用时采用毫米汞柱(mmHg),在我国正式出版物中 注明毫米汞柱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关系,lmmHg=0.133kPa。 9) 应相隔 1-2 分钟重复测量,取 2 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 舒张压的 2 次读数相差 5mmHg 以上,应再次测量,取 3 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读取血压数值时,末位数值只能为 0、2、4、6、8,不能出现 1、3、 5、7、9,并应注意避免末位数偏好。 3.4.2. 动态血压 具体使用方法和指征如下: 1) 使用经 BHS、AAMI 和/或 ESH 方案验证的动态血压监测仪,并每年至少 1 次与水银柱血压计进行读数校准,采用 Y 或 T 型管与袖带连通,两者的血压平均 读数应<5mmHg。 2) 测压间隔时间可选择 15、20 或 30 分钟。通常夜间测压间隔时间可适 当延长至 30 分钟。血压读数应达到应测次数的 80%以上,最好每个小时有至少 1 个血压读数。 3) 目前动态血压监测的常用指标是 24 小时、白天(清醒活动)和夜间(睡眠)的 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以及清晨时段血压的升高幅度(晨 峰)。 24 小时、白天与夜间血压的平均值反映不同时段血压的总体水平,是目前采用 24 小时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主要依据,其诊断标准包括:24 小时?130/80mmHg,白 天?135/85mmHg,夜间?120/70mmHg。 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白天平均值–夜间平均值)/白天平均值。10-20%:杓型; <10%:非杓型。收缩压与舒张压不一致时,以收缩压为准。 血压晨峰:起床后 2h 内的收缩压平均值 − 夜间睡眠时的收缩压最低值(包括最低 值在内 1h 的平均值),≥35mmHg 为晨峰血压增高。 此外,通过计算 24 小时监测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关系,可评估大动脉的弹性 功能,预测心血管事件特别是脑卒中风险。 4) 动态血压监测也可用于评估降压疗效。主要观察 24 小时、白天和夜间的平均收缩 压与舒张压是否达到治疗目标,即 24 小时血压<130/80 mm Hg,白天血压<135/85 mm Hg,且夜间血压<120/70 mm Hg。 5) 动态血压监测可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发现隐蔽性高血压,检查顽固难治性高血压 的原因,评估血压升高程度、短时变异和昼夜节律等。随着其价格的下降,动态血 压监测将在临床工作中更广泛应用。 3.4.3. 家庭血压 家庭血压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血压测量仪器,并进行血压测量知识与技能培训: 1) 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BHS 和 AAMI、 ESH)
9 家庭血压值一般低于诊室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135/85mmHg 与诊室血压的140/90ms相对应。 3) 测量方案:目前还没有一致方案。 一般情况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 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者,可每周1天测量血压。对初 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连续家庭测量血压7天(至少3天),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测量2-3遍,取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家庭血压话用于,一般高血压电者的血压监测.白大衣高血压识别: 难治性高血压的鉴别:评价长时血压变异:辅助降压疗效评价:预测心血管风险及 顶后等。 5) 最好能够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 不是只记录平均值。应尽可能向医生提供完整的血压记录。 家庭血压监测是观察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间长期变异情况的可 行方法,未来通过无线通讯与互联网为基础的远程控制系统将可实现血压的实时 数字化监测。 对于精神高度焦虑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要点6各种血压测量方法评价 .诊室血压目前仍是临床诊断高直压和分级的常用方法 。.动态血压监测不仅用于高血压的诊断评估,还可 。.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 ■.发现隐藏性高血压 ■.检查顽固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 ■.评估血压升高程度、短时变异和昼夜节律 ●.家庭血压监测不仅可测量长期血压变异,也可苍免白大农效应,是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重要 充。家庭血压测量,有利于了解常态下的血压水平: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达标率 3.5评估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心、脑、肾或血管等)的识别,对于评估患者心血管风险,早 期积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高血压到最终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整个疾病过程中,亚临床靶器
2) 家庭血压值一般低于诊室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135/85mmHg, 与诊室血压的 140/90mmHg 相对应。 3) 测量方案:目前还没有一致方案。一般情况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 量血压,每次测 2-3 遍,取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者,可每周 1 天测量血压。对初 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连续家庭测量血压 7 天(至少 3 天),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测量 2-3 遍,取后 6 天血压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4) 家庭血压适用于: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监测;白大衣高血压识别; 难治性高血压的鉴别;评价长时血压变异;辅助降压疗效评价;预测心血管风险及 预后等。 5) 最好能够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 不是只记录平均值。应尽可能向医生提供完整的血压记录。 6) 家庭血压监测是观察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间长期变异情况的可 行方法,未来通过无线通讯与互联网为基础的远程控制系统将可实现血压的实时、 数字化监测。 7) 对于精神高度焦虑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要点 6 各种血压测量方法评价 z 诊室血压目前仍是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常用方法。 z 动态血压监测不仅用于高血压的诊断评估,还可: 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 发现隐蔽性高血压 检查顽固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 评估血压升高程度、短时变异和昼夜节律 z 家庭血压监测不仅可测量长期血压变异,也可避免白大衣效应,是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重要补 充。家庭血压测量,有利于了解常态下的血压水平;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达标率 3.5 评估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心、脑、肾或血管等)的识别,对于评估患者心血管风险,早 期积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高血压到最终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整个疾病过程中,亚临床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