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10 精神与行为 障碍分类 临床描述 与诊断要点 翻译:范肖冬汪向东于欣刘平 校对:许又新 世界卫·生组织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中文版
(京)新登字081号 ◎世界卫生组织1990 根据《世界版权公约》第二号协议书规定,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物享有版权保 护。要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物的部分或全部复制或翻译的权利,应向设在瑞士 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出版办公室提出申请。世界卫生组织欢迎这样的申请 本书中所用的名称和资料,特别是涉及任何国家、领土、城市或地区或其当 局的合法地位,或涉及国境线或边界线的划分的内容,均不代表世界卫生组织秘 书处的任何观点。 文中如提到一些公司或一些工厂的产品,并不意味着比其他未提及的同类公 司或产品优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承认或推荐。除了错误和遗漏外,所有专利产 品名称的字头均大写,以示区别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范肖冬等译,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ISBN7-117-01957-3 I.I… Ⅱ.范 Ⅲ.精神病学分类 Ⅳ.R749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西里10 人民卫生出版社印刷厂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100041400毫米32开本92印张270千字 1993年9月第1版1993年11月第1版第2次印刷
目录 序 致谢 (Ⅵ) 引言 (1) 对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某些大类的说明 ……(6) 类别目录 (16) 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 (37) 附录:LCD-10中与精神及行为障碍相关的其它状况… (226 主要研究者名录… 索引 (257)
序 60年代初期,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精神卫生规划即已开始积 极进行旨在提高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水平的工作。当时,WHO召集了 系列会议,回顾了既有的知识,来自不同学科、精神病学不同学派的 世界各地的代表们积极参加了这些会议。这对分类标准和诊断信度的研 究起到了促进和引导作用,并使对检查录像进行联合评定等行之有效的 研究方法应运而生且得以传播。在广泛的咨询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完善 精神障碍分类的提案,并运用于国际疾病分类第八版(ICD-8)的起草 中。此外,还产生了对ICD-8中每类精神障碍加以定义的词汇。这些 规划活动也促成了一个由众多个人和中心组成的网络,不断进行着完善 精神障碍分类及有关方面的工作(1,2)。 70年代,对完善精神科分类的兴趣在世界范围内有进一步增长。 国际间接触的扩大,若干国际协作的开展,以及新的治疗方法的应用, 都促进了这种趋势的发展。为了提高诊断信度,几个国家级的精神病学 组织倡导制定专门的分类标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精神病学协会 在他们制定和推广的诊断统计手册第三版中将操作性标准纳入了分类 系统。 1978年,WHO参与美国酒精、药物滥用与精神卫生署(ADAM HA)所实施的一项长期协作研究,以提高精神障碍、酒精与药物滥用 相关问题的诊断和分类水平(3)。来自许多不同精神病学派和不同文化 的科学家们,在一系列研讨会上聚集一堂,对特定领域的知识加以回 顾,就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1982年,一次分类与诊断的大型国际会 议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会上对以前研讨会中出现的建议进行了审 议,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了计划大纲和指导意见4 根据哥本哈根会议精神,开展了几项重大研究工作。其中之一是编 制“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该工具适用于在不同国家的普通人群 中进行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有17个国家的研究中心参与了此项 工作()。另一项重大的工作是编制适于临床工作者使用的评定工具 〔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定表〕6)。此外,还发起了一项编制适用于不同 国家的人格障碍评定工具〔国际人格障碍检查〕的研究7 同时,为了对术语给出明确的定义,有几本词汇表已经编出或正在
l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编撰(8)。所有这些活动与国际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分类第十版(1CD 10)中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的定义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关 系()。将诊断标准转换成融合在评定工具中的诊断软件,有助于揭示 评定中的前后不一、含糊不清、及相互交叉,并有助于消除这些问题 ICD-10的修订工作也促进了评定工具的定形。这样,最后获得一套明 确的ICD-10标准以及评定工具,而评定工具可以给ICD-10第五(F) 章中根据标准所作的障碍的分类提供必要的资料。 哥本哈根会议还建议,在介绍ICD-10分类起源的书中要体现不同 精神科流派的观点。由此,诞生了几部重要著作,其中之一便是现代精 神病学中分类各种源流的荟萃(10)。 《临床描述和诊断要点》这本书的准备和出版是许多人多年努力的 结晶。本书几易其稿,每次修订都广泛征询了专家组、国家级和国际性 精神科学会以及许多顾问的意见。在约40个国家实施的现场测试是以 1987年的草案为基础的,它成为有史以来为完善精神科诊断所进行的 规模最大的研究活动(1:12)。测试的结果直接服务于诊断要点的最后 定稿。 本书是ICD-10第五(F)章丛书的第一本,其余还有:《研究用诊 断标准》、《一般保健者版本》、《多轴诊断的运用》,此外为了ICD-10、 ICD-9、及ICD-8中的相应术语互为参照,还有一本《交叉参考》。 本书使用方法在引言部分介绍,紧接着的一节就分类中常遇到的一 些难点予以注解。致谢一节具有特殊意义,它是世界上许多个人和机构 参与分类和诊断要点产生过程的见证。本书代表了所有重要的精神病学 流派和学派。这一点赋予本书独特的国际性。分类和诊断要点出过多种 语言的版本并作了测试,为保证翻译过程中的等价性曾作了艰苦的努 力,希望这些努力对于英语版本及其它语种的版本在清晰性、简明性以 及逻辑结构方面都有所提高。 分类是从某一时点观察世界。无疑,随着科学进步以及运用诊断要 点时经验的积累,最终会要求对它加以修订和更新。我希望:今后的修 订过程仍象本书的产生一样,是一次真诚的、创造性世界性科学协作 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处主任 Norman Sartorius 参考文献 1. Kramer, M. et al. The ICD-9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 a re view of its developments and contents.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 ca,59:241-262(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