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及理论模型 心理学系李晓茹 lixiaoru@fudan.edu.cn 201814/26
2018/4/26 1 心理干预及理论模型 心理学系 李晓茹 lixiaoru@fudan.edu.cn
干预:综合的视角 ■系统理论( System Theory) ■个人系统 口生理系统 口心理系统 社会系统 口学校、职场系统 口家庭系统 □地域系统 20181426
2018/4/26 2 干预:综合的视角 n 系统理论(System Theory) n 个人系统 ¨生理系统 ¨心理系统 n 社会系统 ¨学校、职场系统 ¨家庭系统 ¨地域系统
社会系统 学校、职场 家庭 地域 同学老师 母亲 社区组织 上司同事 >父亲 孩子2 朋友 孩子1 <行为> 生理 心理)个人系统 生理系统 <身体> 心理系统 神经系统 感情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认知 想像 20181426
2018/4/26 3 学校、职场 同学老师 上司同事 家 庭 母亲 父亲 孩子2 地 域 社区组织 朋友 社会系统 个人系统 孩子1 <行为> <身体> 生 理 心 理 生理系统 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心理系统 感 情 认 知 想 像
心理干预的重点 ■干预的目标(对象):要干预什么 ■干预的过程(方法):怎样使其改变 ■干预的时间:应该在什么时候干预 20181426
2018/4/26 4 心理干预的重点 n 干预的目标(对象):要干预什么 n 干预的过程(方法):怎样使其改变 n 干预的时间:应该在什么时候干预
干预的目标:要干预什么 ■心理干预的目标因来访者特定问题不同而不同 口酒精、尼古丁滥用 口抑郁、焦虑情绪 口特定的创伤性事件 口心因性偏头痛,心因性失眠 口适应不良等应激反应 ■来访者与咨询师的目标可能有所不同(抑郁症患者) 口患者:减少身体的不适感以及对悲伤情绪的主观感觉 口咨询师:按照心理障碍和人格模式的评估标准,患者 是否出现了改变及哪些改变 口社会:控制行为紊乱和有害行为 20181426
2018/4/26 5 干预的目标:要干预什么 n 心理干预的目标因来访者特定问题不同而不同 ¨ 酒精、尼古丁滥用 ¨ 抑郁、焦虑情绪 ¨ 特定的创伤性事件 ¨ 心因性偏头痛,心因性失眠 ¨ 适应不良等应激反应 n 来访者与咨询师的目标可能有所不同(抑郁症患者) ¨ 患者:减少身体的不适感以及对悲伤情绪的主观感觉 ¨ 咨询师:按照心理障碍和人格模式的评估标准,患者 是否出现了改变及哪些改变 ¨ 社会:控制行为紊乱和有害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