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举吐谷浑阿豺的例子是要说明,连戎狄都知道保住自己祖业的重要性,何况我们是中原 内地的人呢? C.作者提到甥舅、婚媾、姻娅等关系,是说仅仅自己本宗族的人力量太单薄,所以又用这 些关系来作为辅助 D.本文说理清楚,论据充分,言辞恳切,正反阐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3分) 译 (2)故爱亲者,所以爱其身也;爱民者,所以爱其亲也。(3分) 译文: (3)彼愚者则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4分) 译文: 【标准解答及解析】 1.C(捍:抵御) 2.A(这句话是假设,是从反面论述中心论点) 3.B(举吐谷浑阿豺的例子是要说明,阿豺是戎狄之人,尚且知道宗族互相保护才能够强大 的道理,何况我们是中原内地的人呢?) 4.(1)因此有贤德的人用礼法来教导人们,让人们知道父子兄弟应该相亲相爱。(“以礼” 是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到前面去(1分):“之”指代“人们”(1分);“亲”(1 分))。 2)所以说,爱护自己的亲戚,是用来爱护自己的:爱护天下的民众,是用来爱护自己的 亲戚的。(“故”(1分):两个“所以”是表示“用来……的”(1分):“其身”(1 分))。 (3)那些愚蠢的人就不是这样(1分,关键在“然”字),他们抛弃九族,疏远自己的兄 弟(1分,关键在“远”字),想用这种方法来使自己独占利益(2分,“以”和“专利其 身”各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 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 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 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 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 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 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 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 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 “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 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 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 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徙:迁移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夺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微:如果没有
B.举吐谷浑阿豺的例子是要说明,连戎狄都知道保住自己祖业的重要性,何况我们是中原 内地的人呢? C.作者提到甥舅、婚媾、姻娅等关系,是说仅仅自己本宗族的人力量太单薄,所以又用这 些关系来作为辅助。 D.本文说理清楚,论据充分,言辞恳切,正反阐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10 分) (1)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3 分) 译文: (2)故爱亲者,所以爱其身也;爱民者,所以爱其亲也。(3 分) 译文: (3)彼愚者则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4 分) 译文: 【标准解答及解析】 1.C(捍:抵御) 2.A(这句话是假设,是从反面论述中心论点) 3.B(举吐谷浑阿豺的例子是要说明,阿豺是戎狄之人,尚且知道宗族互相保护才能够强大 的道理,何况我们是中原内地的人呢?) 4.(1)因此有贤德的人用礼法来教导人们,让人们知道父子兄弟应该相亲相爱。(“以礼” 是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到前面去(1 分);“之”指代“人们”(1 分);“亲”(1 分))。 (2)所以说,爱护自己的亲戚,是用来爱护自己的;爱护天下的民众,是用来爱护自己的 亲戚的。(“故”(1 分);两个“所以”是表示“用来……的”(1 分);“其身”(1 分))。 (3)那些愚蠢的人就不是这样(1 分,关键在“然”字),他们抛弃九族,疏远自己的兄 弟(1 分,关键在“远”字),想用这种方法来使自己独占利益(2 分,“以”和“专利其 身”各 1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 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 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 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 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 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 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 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 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 “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 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 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 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徙:迁移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的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C.许割江南以封权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D.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 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 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 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提出恳切建议,深受人主的器 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3分) (2)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3分) (3)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4分) 【标准解答及解析】 1、C(夺:耽误,“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中“夺”为“改变”。)(3分) 2、B(B项均表顺承。A项第一个“为”表目的,可译为“来”,第二个“为”是动词,根 据上下文可译作“建立”:C项第一个“以”表修饰,不译:D项第一个“所”与“仗”构 成“所”字结构,第二个“所”与“为”一起表被动) 3、B(“骨鲠”是刚直的意思。①说明他有远见:⑥是对皇上的赞颂。)(3分) 12.D(“都提出恳切建议”错)(3分) 4、(1)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 来最大的警诫啊。(“太重”、“身蔽”、判断句式为三个得分点。)(3分) (2)陛下正当发扬前人的事业,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功业,实在还未到高枕无忧、垂拱而 治的时候。(“恢弘”、“诚”、“高枕而治”为三个得分点。)(3分) (3)分封、宠爱、庆贺、赏赐,一定要给予有功之人。现在,说到谋划,我事先并不知道 说到打仗,并不是我亲自统率的。(“封宠庆赏”、“不先知”、“非臣所率”为三个得 分点。)(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9分,每小题3分) 赵秦公韬有宠于赵王虎,欲立之,以太子宣长,犹豫未决。宣尝忤旨,虎怒I 曰:“悔不 立韬也!”韬由是益骄,造堂于太尉府,号曰宣光殿,梁长九丈。宣见而大怒,斩匠,截梁 而去:韬怒,增之至十丈。宣闻之,谓所幸杨極、牟成、赵生曰:“凶竖傲愎乃敢尔!汝能 杀之,吾入西宫,当尽以韬之国邑分封汝等。韬死,主上必临丧,吾因行大事,蔑不济矣。” 杯等许诺 秋,八月,韬夜与僚属宴于东明观,因宿于佛精舍。宣使杨極等缘彌猴梯而入,杀韬, 置其刀箭而去。旦日,宣奏之,虎哀惊气绝,久之方苏。将出临其丧,司空李农谏曰:“害 秦公者未知何人,贼在京师,銮舆不宜轻出。”虎乃止,严兵发哀于太武殿。宣往临韬丧 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观尸,大笑而去。收大将军记室参军郑靖、尹武等,将委之以 罪 虎疑宣杀韬,欲召之,恐其不入,乃诈言其母杜后哀过危慑;宣不谓见疑,入朝中宫, 因留之。建兴人史科知其谋,告之:虎使收杨杯、牟成,皆亡去;获赵生,诘之,具服。虎 悲怒弥甚,囚宣于席库,以铁环穿其颔而繅之,取杀韬刀箭,舐其血,哀号震动宫殿。佛图 澄曰:“宣、起皆陛下之子,今为韬杀宣,是重祸也。陛下若加慈恕,福祚犹长。若必诛之 宣当为彗星下扫鄴宫。”虎不从。积柴于鄴北,树标其上,标末置鹿卢,穿之以绳,倚梯柴 积。送宣其下,使韬所幸宦者郝稚、刘霸拔其发,抽其舌,牵之登梯。郝稚以绳贯其颔,鹿 卢绞上。刘霸断其手足,斫眼溃肠,如韬之伤。四面纵火,烟炎际天,虎从昭仪已下数千人 登中台以观之。火灭,取灰分置诸门交道中。杀其妻子九人。宣小子才数岁,虎素爱之,抱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的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C.许割江南以封权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D.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 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 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 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提出恳切建议,深受人主的器 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3 分) (2) 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3 分) (3)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4 分) 【标准解答及解析】 1、C(夺:耽误,“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中“夺”为“改变”。 )(3 分) 2、B(B 项均表顺承。A 项第一个“为”表目的,可译为“来”,第二个“为”是动词,根 据上下文可译作“建立”;C 项第一个“以”表修饰,不译;D 项第一个“所”与“仗”构 成“所”字结构,第二个“所”与“为”一起表被动) 3、B(“骨鲠”是刚直的意思。①说明他有远见;⑥是对皇上的赞颂。 )(3 分) 12.D (“都提出恳切建议”错)(3 分) 4、(1)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 来最大的警诫啊。(“太重”、“身蔽”、判断句式为三个得分点。)(3 分) (2)陛下正当发扬前人的事业,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功业,实在还未到高枕无忧、垂拱而 治的时候。(“恢弘”、“诚”、“高枕而治”为三个得分点。)(3 分) (3)分封、宠爱、庆贺、赏赐,一定要给予有功之人。现在,说到谋划,我事先并不知道, 说到打仗,并不是我亲自统率的。(“封宠庆赏”、“不先知”、“非臣所率” 为三个得 分点。)(3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赵秦公韬有宠于赵王虎,欲立之,以太子宣长,犹豫未决。宣尝忤旨,虎怒曰:“悔不 立韬也!”韬由是益骄,造堂于太尉府,号曰宣光殿,梁长九丈。宣见而大怒,斩匠,截梁 而去;韬怒,增之至十丈。宣闻之,谓所幸杨柸、牟成、赵生曰:“凶竖傲愎乃敢尔!汝能 杀之,吾入西宫,当尽以韬之国邑分封汝等。韬死,主上必临丧,吾因行大事,蔑不济矣。” 柸等许诺。 秋,八月,韬夜与僚属宴于东明观,因宿于佛精舍。宣使杨柸等缘獼猴梯而入,杀韬, 置其刀箭而去。旦日,宣奏之,虎哀惊气绝,久之方苏。将出临其丧,司空李农谏曰:“害 秦公者未知何人,贼在京师,銮舆不宜轻出。”虎乃止,严兵发哀于太武殿。宣往临韬丧, 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观尸,大笑而去。收大将军记室参军郑靖、尹武等,将委之以 罪。 虎疑宣杀韬,欲召之,恐其不入,乃诈言其母杜后哀过危惙;宣不谓见疑,入朝中宫, 因留之。建兴人史科知其谋,告之;虎使收杨柸、牟成,皆亡去;获赵生,诘之,具服。虎 悲怒弥甚,囚宣于席库,以铁环穿其颔而鏁之,取杀韬刀箭,舐其血,哀号震动宫殿。佛图 澄曰:“宣、起皆陛下之子,今为韬杀宣,是重祸也。陛下若加慈恕,福祚犹长。若必诛之, 宣当为彗星下扫鄴宫。”虎不从。积柴于鄴北,树标其上,标末置鹿卢,穿之以绳,倚梯柴 积。送宣其下,使韬所幸宦者郝稚、刘霸拔其发,抽其舌,牵之登梯。郝稚以绳贯其颔,鹿 卢绞上。刘霸断其手足,斫眼溃肠,如韬之伤。四面纵火,烟炎际天,虎从昭仪已下数千人 登中台以观之。火灭,取灰分置诸门交道中。杀其妻子九人。宣小子才数岁,虎素爱之,抱
之而泣,欲赦之,其大臣不听,就抱中取而杀之。儿挽虎衣大叫,至于绝带,虎因此发病 又废其后杜氏为庶人,诛其四率已下三百人,宦者五十人,皆车裂节解,弃之漳水。洿其东 宫以养猪牛。东官卫士十馀万人皆谪戍凉州。先是,散骑常侍赵揽言于虎曰:“宫中将有变 宜备之。”及宣杀韬,虎疑其知而不告,亦诛之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九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尝忤旨忤:违背 B.韬由是益骄益:更加 C.贼在京师,銮舆不宜轻出轻:轻率 D.获赵生,诘之,具服诘:责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因行大事,蔑不济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虎乃止,严兵发哀于太武殿/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使举衾观尸,大笑而去。/某所,而母立于兹。 D.虎从昭仪已下数千人登中台以观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虎想立石韬为太子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石韬受到后赵王石虎宠爱,二是太子石宣曾 违背后他的指令。 B.石宣前往参加石韬的丧事活动,不仅不哭,还“呵呵”窃笑,还把凶手郑清、尹武等人 窝藏起来,准备让他们诬陷别人 C.石虎怀疑石宣杀害了石韬,想召见他,又怕他不来,于是设下一个圈套,谎称他母亲杜 后因悲哀过度而病危 D.佛图澄劝石虎施以仁慈,宽恕石宣,理由是石宣、石韬都是他的儿子,今天如果为了石 韬被杀而再杀了石宣,这便是祸上加祸了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当尽以韬之国邑分封汝等。(3分) (2)宣不谓见疑,入朝中宫,因留之。(3分) 译文 (3)及宣杀韬,虎疑其知而不告,亦诛之。(4分) 译文 【标准解答及解析】 1.D、诘:“审讯,审问”的意思。 2.B、都是作副词,“才”。(A、都是介词,前者译作“趁机”,后者译作“通过”;C、 连词,表修饰关系,后者代词,可译作“你的”:D、前者是连词,“来”,后者是介词, “凭借”。) 3.B(“还把凶手郑清、尹武等人窝藏起来,准备让他们诬陷别人”错,应是“把郑清、尹 武等人抓了起来,准备加罪于他们”。) 4.(1)一定把他现在占据的封国郡邑全都分封给你们。(2)石宣没有察觉已怀疑到了 自己头上,入朝来到中宫,便被扣留了起来。(3)等到石宣谋杀石韬以后,石虎怀疑他早 知此事而不禀告,把他也杀了。 【附参考译文】 赵秦公石韬受到后赵王石虎宠爱,石虎想立他为太子,可是因为已立太子石宣为长,犹 豫不决。石宣曾违背后赵王的指令,石虎气愤地说:“真后悔当初没立石韬为太子!”石韬 因此而更加傲慢无忌。他在太尉府建造了一座殿堂,命名为宣光殿,横梁长达九丈。石宣看 到后认为冒犯了他的姓名,勃然大怒,便杀掉了工匠,截断了横梁,拂袖而去。石韬对此也 怒不可遏,又把横梁加长到十丈。石宣听说后,对他的亲信杨杯、牟成、赵生说:“这小子 竟敢如此傲慢刚愎!你们如果能把他杀掉,我即位入主西宫后,一定把他现在占据的封国郡 邑全都分封给你们。石韬死后,主上一定会亲临哀悼,到时我趁机把他也杀掉,没有不能成 功的。”杨杯等人同意了
之而泣,欲赦之,其大臣不听,就抱中取而杀之。儿挽虎衣大叫,至于绝带,虎因此发病。 又废其后杜氏为庶人,诛其四率已下三百人,宦者五十人,皆车裂节解,弃之漳水。洿其东 宫以养猪牛。东官卫士十馀万人皆谪戍凉州。先是,散骑常侍赵揽言于虎曰:“宫中将有变, 宜备之。”及宣杀韬,虎疑其知而不告,亦诛之。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九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尝忤旨 忤:违背 B.韬由是益骄 益:更加 C.贼在京师,銮舆不宜轻出 轻:轻率 D.获赵生,诘之,具服 诘:责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因行大事,蔑不济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虎乃止,严兵发哀于太武殿/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使举衾观尸,大笑而去。/某所,而母立于兹。 D.虎从昭仪已下数千人登中台以观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虎想立石韬为太子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石韬受到后赵王石虎宠爱,二是太子石宣曾 违背后他的指令。 B.石宣前往参加石韬的丧事活动,不仅不哭,还“呵呵”窃笑,还把凶手郑清、尹武等人 窝藏起来,准备让他们诬陷别人。 C.石虎怀疑石宣杀害了石韬,想召见他,又怕他不来,于是设下一个圈套,谎称他母亲杜 后因悲哀过度而病危。 D.佛图澄劝石虎施以仁慈,宽恕石宣,理由是石宣、石韬都是他的儿子,今天如果为了石 韬被杀而再杀了石宣,这便是祸上加祸了。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当尽以韬之国邑分封汝等。(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宣不谓见疑,入朝中宫,因留之。(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及宣杀韬,虎疑其知而不告,亦诛之。(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解答及解析】 1.D、诘:“审讯,审问”的意思。 2.B、都是作副词,“才”。(A 、都是介词,前者译作“趁机”,后者译作“通过”; C、 连词,表修饰关系,后者代词,可译作“你的”;D、前者是连词,“来”,后者是介词, “凭借”。) 3.B(“还把凶手郑清、尹武等人窝藏起来,准备让他们诬陷别人”错,应是“把郑清、尹 武等人抓了起来,准备加罪于他们”。) 4.(1)一定把他现在占据的封国郡邑全都分封给你们。(2)石宣没有察觉已怀疑到了 自己头上,入朝来到中宫,便被扣留了起来。(3)等到石宣谋杀石韬以后,石虎怀疑他早 知此事而不禀告,把他也杀了。 【附参考译文】 赵秦公石韬受到后赵王石虎宠爱,石虎想立他为太子,可是因为已立太子石宣为长,犹 豫不决。石宣曾违背后赵王的指令,石虎气愤地说:“真后悔当初没立石韬为太子!”石韬 因此而更加傲慢无忌。他在太尉府建造了一座殿堂,命名为宣光殿,横梁长达九丈。石宣看 到后认为冒犯了他的姓名,勃然大怒,便杀掉了工匠,截断了横梁,拂袖而去。石韬对此也 怒不可遏,又把横梁加长到十丈。石宣听说后,对他的亲信杨柸、牟成、赵生说:“这小子 竟敢如此傲慢刚愎!你们如果能把他杀掉,我即位入主西宫后,一定把他现在占据的封国郡 邑全都分封给你们。石韬死后,主上一定会亲临哀悼,到时我趁机把他也杀掉,没有不能成 功的。”杨柸等人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