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评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豁然(huo) 篁竹( huang) 及郡下(j B.悄怆( chuang)器皿(min)刘子骥(yi) C.衣褶(zhe) 摇缀(zhui)诣太守(yi) D.雎鸠(j) 溯洄(hui 勾画了了(16)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寻向所志( (2)水尤清冽( (3)悄怆幽邃( )(4)其两膝相比者( (5)左右芼之( )(6)蒹葭萋萋(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便要还家 B.左手倚一衡木 C.诎右臂支船D.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潭中鱼/可/百许头 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名句默写。(5分) (1)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关雎》) (2)忽逢桃花林 (陶渊明《桃花源记》) (3)右刻 水落石出”。(魏学洢《核舟记》) (4)四面竹树环合, 凄神寒骨, 。(柳宗元 《小石潭记》) (5)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出桃花林绝美景色的句子是 7.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如图)特别引人注目,请欣赏这 幅画,按要求作答。(4分) (1)请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2分)
1 第三单元测评卷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豁.然(huò) 篁.竹(huáng) 及郡.下(jùn) B.悄怆.(chuàng) 器皿.(mǐn) 刘子骥.(yì) C.衣褶.(zhé) 摇缀.(zhuì) 诣.太守(yì) D.雎.鸠(jū) 溯洄.(huí) 勾画了.了(lě)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 (1)寻向所志.( ) (2)水尤.清冽( ) (3)悄怆幽邃..( ) (4)其两膝相比.者( ) (5)左右芼.之( ) (6)蒹葭萋萋..( )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 A.便要还家 B.左手倚一衡木 C.诎右臂支船 D.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名句默写。(5 分) (1)关关雎鸠, 。 ,君子好逑。(《关雎》) (2)忽逢桃花林, 。(陶渊明《桃花源记》) (3)右刻“ ,水落石出”。(魏学洢《核舟记》) (4)四面竹树环合, ,凄神寒骨, 。(柳宗元 《小石潭记》) (5)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出桃花林绝美景色的句子是 “ , ”。 7.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如图)特别引人注目,请欣赏这 幅画,按要求作答。(4 分) (1)请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2 分)
(2)请说说你对这幅画主题的理解。(2分) 8.在春暖花开的日子,班级开展了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6 (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 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1分)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在已选出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请从运用感官描写的角度说说诗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这样描 写的原因是什么。(2分) (3)古诗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分)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对于诗文横线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合适。你选择 理 4)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1分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有的灿烂盛开 、阅读理解(3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10题。(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
2 (2)请说说你对这幅画主题的理解。(2 分) 8.在春暖花开的日子,班级开展了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6 分) (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 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1 分)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在已选出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请从运用感官描写的角度说说诗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这样描 写的原因是什么。(2 分) (3)古诗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 分) 桃 花 溪 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 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对于诗文横线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合适。你选择 ,理 由: 。 (4)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1 分)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 回,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有的灿烂盛开。 二、阅读理解(34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9~10 题。(4 分)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 分)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二)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完成第1113题。(9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 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 咸:全,都 D.欣然规往 规:打算,计划。 12.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3分)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纯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谨慎,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第1417题。(14分) 【甲】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
3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二)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完成第 11~13 题。(9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 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 咸:全,都。 D.欣然规.往 规:打算,计划。 12.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3 分)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纯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谨慎,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第 14~17 题。(14 分) 【甲】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观第五泄°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 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 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 幻恍惚 国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 也叫五泄山,是旅游胜地。②罅(xi):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 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i):斜靠。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日光下澈(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疾趋度石罅 )(4)山行之极观也(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6.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分) (1)《小石潭记》 (2)《观第五泄记》 17.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请填入下表。(4分) 选文 表达的感情 《小石潭记》 《观第五泄记》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7分) 砖(节选)
4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 ,瀑见。瀑行青 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 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 幻恍惚。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 也叫五泄山,是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 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日光下澈.(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3)疾趋.度石罅( ) (4)山行之极观.也(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6.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 分) (1)《小石潭记》: (2)《观第五泄记》: 17.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请填入下表。(4 分) 选 文 表达的感情 《小石潭记》 《观第五泄记》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8~20 题。(7 分) 砖(节选)
凡埏泥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皆以黏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汲°水滋 土,人逐数牛错趾③,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木框之中,铁线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形 (选自《天工开物》) ①埏(shan)泥:揉和黏土。②汲:从井里取水。泛指打水、取水。③错:交错,错杂。④趾:脚。⑤ 戛:刮平,削平 18.“人逐数牛错趾”中的“逐”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9.上好的黏土有什么特点?(2分) 20.请简要概括造砖坯的过程。(3分) 三、写作(40分) 21.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 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童年会消逝,但纯真让童心永驻;亲人会远离,但思念让亲情长存;朋友会久别,但真诚让友情不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 长久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绿的 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 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 很多树的叶子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 来的机会。 参考答案
5 凡埏泥①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皆以黏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汲②水滋 土,人逐数牛错③趾 ④ ,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木框之中,铁线弓戛⑤平其面,而成坯形。 (选自《天工开物》) 注①埏(shān)泥:揉和黏土。②汲:从井里取水。泛指打水、取水。③错:交错,错杂。④趾:脚。⑤ 戛:刮平,削平。 18.“人逐数牛错趾”中的“逐”在文中的意思是 。(2 分) 19.上好的黏土有什么特点?(2 分) 20.请简要概括造砖坯的过程。(3 分) 三、写作(40 分) 21.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600 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 校名、地名,一律用 A、B、C 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童年会消逝,但纯真让童心永驻;亲人会远离,但思念让亲情长存;朋友会久别,但真诚让友情不 老……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 让 长久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绿的。 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 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 很多树的叶子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 来的机会。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