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4474530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原理 课程学分:2.5 课程学时:40(理论学时:28;实验(实践)学时:1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性质以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准) 开课部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5 建议先修课程:数字媒体技术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 适用专业(方向):数字媒体技术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课程地位: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系统软件,是软件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和模型,从资源管理 的角度领会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实现过程。使学生系统科学地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 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和模型,领会和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特征 和服务,掌握操作系统的功能。 能力目标:在实践中探索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综合分 析能力。 素质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操作系统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并在实践中了解不同的操作系 统在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中的共同之处,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环节加深对操作 系统理论的理解。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了解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和模型,领会和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特征 和服务,掌握操作系统的功能。(指标点1) 2.教学目标2.掌握操作系统临界资源、临界区概念,领会进程同步机制,掌握信号量机制 和相关应用,掌握进程调度概念和相关调度算法及其应用,理解死锁概念,理解并掌握虚拟 存储器的概念和特征并熟练掌握相关算法,了解/O系统结构和类型以及文件系统操作,(指 标点2) 23
23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4474530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原理 课程学分:2.5 课程学时:40(理论学时:28;实验(实践)学时:1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性质以 2018 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准) 开课部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5 建议先修课程:数字媒体技术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 适用专业(方向):数字媒体技术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课程地位: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系统软件,是软件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和模型,从资源管理 的角度领会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实现过程。使学生系统科学地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 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和模型,领会和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特征 和服务,掌握操作系统的功能。 能力目标:在实践中探索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综合分 析能力。 素质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操作系统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并在实践中了解不同的操作系 统在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中的共同之处,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环节加深对操作 系统理论的理解。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了解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和模型,领会和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特征 和服务,掌握操作系统的功能。(指标点 1) 2.教学目标 2. 掌握操作系统临界资源、临界区概念,领会进程同步机制,掌握信号量机制 和相关应用,掌握进程调度概念和相关调度算法及其应用,理解死锁概念,理解并掌握虚拟 存储器的概念和特征并熟练掌握相关算法,了解 I/O 系统结构和类型以及文件系统操作。(指 标点 2)
3.教学目标3.能在实验中了解操作系统工作的原理。(指标点4)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中的 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 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 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1.1:掌握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2)2.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 (3)2.2:能够应用基本原理,识别和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4)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原理 任课教师:曾宇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课程学分:2.5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和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 1.1:掌握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目标,理解操作系统的特征和功能。 相关的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基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讲授和实物、动态等演示,让学生 础理论知识 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 评价依据:课堂作业、课内演示、课外作业和考试。 半业要求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进程同步、调度、存储器管理 2.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 等重要概念和原理,能对相关概念进行应用。 科学的基本原理; 达成途径: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辅以实验教学,使学生 2.2:能够应用基本原理,识别和 对操作系统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评价依据:课堂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4: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进一步掌握操作系统的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 基本原理。 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能 达成途径:采用相关程序设计语言对算法进行分析和设 力 计。 评价依据:实验报告。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自学内容:OS结构设计。 9.3操作系统目标 课堂作业: 9.4操作系统发展过程 24
24 3.教学目标 3. 能在实验中了解操作系统工作的原理。(指标点 4)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中的 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 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 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1.1:掌握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2)2.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 (3)2.2:能够应用基本原理,识别和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4)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原理 任课教师:曾宇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课程学分:2.5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1: 掌握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相关的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基 础理论知识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和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 目标,理解操作系统的特征和功能。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讲授和实物、动态等演示,让学生 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 评价依据:课堂作业、课内演示、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2: 2.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 科学的基本原理; 2.2:能够应用基本原理,识别和 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进程同步、调度、存储器管理 等重要概念和原理,能对相关概念进行应用。 达成途径: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辅以实验教学,使学生 对操作系统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评价依据: 课堂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4: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 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能 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进一步掌握操作系统的 基本原理。 达成途径:采用相关程序设计语言对算法进行分析和设 计。 评价依据: 实验报告。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9.3 操作系统目标 9.4 操作系统发展过程 自学内容:OS 结构设计。 课堂作业:
9.5操作系统特征和服务 1.简述操作系统的目标。 9.6操作系统功能 2.阐述操作系统的四大基本目标。 知识点: 3.课后习题。 课外作业: 1.基本概念。 2.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1.课后习题。 第二章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课堂作业: 2.1前趋图和程序执行 2.2进程的描述 1. 阐述进程的概念。 2.3进程控制 2. 什么是进程同步。 2.4进程同步 3.解决进程同步问题 2.5经典进程同步问题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2.6线程的基本概念 知识点: 1.进程的概念 2.进程同步 第三章处理及调度与死锁 课堂作业: 3.1处理及调度和调度算法目标 3.2作业与作业调度 书后习题。 3.3进程调度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3.4实时调度 3.5死锁概念 3.6预防、避免死锁算法 3.7死锁的检测与解除 知识点: 1.处理机调度 2.调度算法 3.银行家算法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 自学内容:请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4.1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4.2存储器的管理方式 课堂作业: 4.3分页和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书后习题 4.4虚拟存储器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4.5页面置换算法 知识点: 1.掌握和理解主存储器的组织方式 2.掌握分页和分段管理方式 3.理解和掌握页面置换算法 第五章输入、输出系统 5.1I/0系统与接口 课堂作业: 5.2I/0设备与设备控制器 5.3中断 书后习题 25
25 9.5 操作系统特征和服务 9.6 操作系统功能 知识点: 1. 基本概念。 2.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1.简述操作系统的目标。 2.阐述操作系统的四大基本目标。 3.课后习题。 课外作业: 1.课后习题。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2.1 前趋图和程序执行 2.2 进程的描述 2.3 进程控制 2.4 进程同步 2.5 经典进程同步问题 2.6 线程的基本概念 知识点: 1. 进程的概念 2. 进程同步 课堂作业: 1. 阐述进程的概念。 2. 什么是进程同步。 3. 解决进程同步问题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第三章 处理及调度与死锁 3.1 处理及调度和调度算法目标 3.2 作业与作业调度 3.3 进程调度 3.4 实时调度 3.5 死锁概念 3.6 预防、避免死锁算法 3.7 死锁的检测与解除 知识点: 1. 处理机调度 2. 调度算法 3. 银行家算法 课堂作业: 书后习题。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第四章 存储器管理 4.1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4.2 存储器的管理方式 4.3 分页和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4.4 虚拟存储器 4.5 页面置换算法 知识点: 1. 掌握和理解主存储器的组织方式 2. 掌握分页和分段管理方式 3. 理解和掌握页面置换算法 自学内容:请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课堂作业: 书后习题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第五章 输入、输出系统 5.1 I/O 系统与接口 5.2 I/O 设备与设备控制器 5.3 中断 课堂作业: 书后习题
5.4磁盘存储器 知识点: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1.I/O系统功能 2.中断 附注:实验教半安排见《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教半大纲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1 操作系统引论 4 目标1 2 进程描述与控制 6 4 目标2,目标3 3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8 4 目标2,目标3 存储器管理 8 4 目标2,目标3 5 输入输出系统 2 目标2 合计 28 12 56 六、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讲授、体验教学和实例演示,辅以MOOC等教学手段,具体内容包括: 1.课堂讲授 2.体验教学 3.实例演示与实验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按以下4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其中考勤占10%,作业占10%) 期中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5%: 课内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5%; 26
26 5.4 磁盘存储器 知识点: 1. I/O 系统功能 2. 中断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附注:实验教学安排见《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操作系统引论 4 目标 1 2 进程描述与控制 6 4 目标 2,目标 3 3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8 4 目标 2,目标 3 4 存储器管理 8 4 目标 2,目标 3 5 输入输出系统 2 目标 2 合 计 28 12 56 六、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讲授、体验教学和实例演示,辅以 MOOC 等教学手段,具体内容包括: 1. 课堂讲授 2. 体验教学 3. 实例演示与实验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按以下 4 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其中考勤占 10%,作业占 10%) 期中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1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55%; 课内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15%;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4版),汤小丹,梁红兵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6年第4版。 撰写人:曾宇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27
27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 4 版),汤小丹,梁红兵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第 4 版。 撰写人: 曾宇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