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ftell函数,文件的字符串操作等 附注:实验教学安排见《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第一章 4 目标1、2 2 第二章 2 3 4 目标1、3、4 3 第三章 4 目标1、3、4 4 第四章 2 2 4 目标1、3、4 5 第五章 8 4 12 目标2、3、4 6 第六章 8 4 12 目标2、3、4 7 第七章 10 14 目标2、3、4 8 第八章 6 2 8 目标2、3、4 9 第九章 2 2 目标2、3、4 合计 44 20 64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内容包括: 1.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互动 2.编程实践、分组配合 3.课堂测验 4.课后作业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各部分成绩占比、预期目标等)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未考核、实验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或五级计分制,按以下N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 构成比例如下(成绩评定可根据课程性质由教师确定,但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高于60%, 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实验(实践)成绩所占比例不能低于40%):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5%; (其中考勤占25%,作业占50%,平时测验25%) 8
8 写,ftell 函数,文件的字符串操作等 附注:实验教学安排见《C 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第一章 4 4 目标 1、2 2 第二章 2 2 4 目标 1、3、4 3 第三章 2 2 4 目标 1、3、4 4 第四章 2 2 4 目标 1、3、4 5 第五章 8 4 12 目标 2、3、4 6 第六章 8 4 12 目标 2、3、4 7 第七章 10 4 14 目标 2、3、4 8 第八章 6 2 8 目标 2、3、4 9 第九章 2 2 目标 2、3、4 合 计 44 20 64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内容包括: 1.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互动 2. 编程实践、分组配合 3. 课堂测验 4. 课后作业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各部分成绩占比、预期目标等)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或五级计分制,按以下 N 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 构成比例如下(成绩评定可根据课程性质由教师确定,但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高于 60%, 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实验(实践)成绩所占比例不能低于 40%):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15%; (其中考勤占 25%,作业占 50%,平时测验 25%)
期未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课内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5%;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教程》,叶安胜,张志强,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2版。 参考书:《C程序设计》,谭浩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版 参考书:《C程序设计习题解答与上机指导》,谭浩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版 参考书:《C程序设计习题解答与上机指导》,谭浩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版 参考书:《C语言项目实训教程》,侯小毛,马宁,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第1版 撰写人:苏长明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9
9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课内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5%;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C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教程》,叶安胜,张志强,科学出版社,2016 年第 2 版。 参考书:《C 程序设计》,谭浩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 3 版 参考书:《C 程序设计习题解答与上机指导》,谭浩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 3 版 参考书:《C 程序设计习题解答与上机指导》,谭浩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 3 版 参考书:《C 语言项目实训教程》,侯小毛,马宁,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年第 1 版 撰写人:苏长明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C语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4420770 课程名称:C语言课程设计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0;实验(实践)学时:32)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性质以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准) 开课部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 适用专业(方向):数字媒体技术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部分的后续课程,属项目实训类。课程本着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理念,采用项目导向、案例驱动的思想来组织。通过项目案例学 习和实践,综合复习C语言编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利用C语言进行结 构化程序设计的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 法,启发学生主动将计算机引入到其它基础课和专业课。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C语言课程设计》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项目需求分析的能力,能够提出解决方案,并使用所学的技术实现。 (指标点2.2、5.1) 2.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指标点9.1、9.2) 3.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指标点12.1、12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2、5、9、12。(毕业要求见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22:能够应用基本原理,识别和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2)指标点5.1:能够针对复杂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 技术工具。 10
10 《C 语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4420770 课程名称:C 语言课程设计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0;实验(实践)学时:32)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性质以 2018 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准) 开课部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C 语言程序设计 适用专业(方向):数字媒体技术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C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部分的后续课程,属项目实训类。课程本着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理念,采用项目导向、案例驱动的思想来组织。通过项目案例学 习和实践,综合复习 C 语言编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利用 C 语言进行结 构化程序设计的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 法,启发学生主动将计算机引入到其它基础课和专业课。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C 语言课程设计》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项目需求分析的能力,能够提出解决方案,并使用所学的技术实现。 (指标点 2.2、5.1) 2.教学目标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指标点 9.1、9.2) 3.教学目标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指标点 12.1、12.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2、5、9、12。(毕业要求见 2018 版人才培养方案)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 2.2:能够应用基本原理,识别和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2)指标点 5.1:能够针对复杂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 技术工具
(3)指标点91:能够正确理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在多学科 背景下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4)指标点9.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与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完成所承担的工作。 (5)指标点12.1:能够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的意识。 (6)指标点12.2: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通过学习不断提 高、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通识必修课程教学大纲,此部分内容填写课程教学中如何通过知识单元或若干个知识点的 传授过程来达到何种素质的培养和何种能力的训练说明: 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通过C语言课程设计的学习,掌握T新技术的学习方法,特别 是通过网络学习,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2.团队协作能力一通过小项目的合作开发,激发学生正确理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理解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与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完成所承担的工作。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通过对项目的需求分析、设计和实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C语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C语言课程设计 任课教师:刘永红、鄢涛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项目需求分析的能力,能够提出解 2.2能够应用基本原理,识别和 决方案,并使用所学的技术实现。 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达成途径:通过综合实验项目,训练学生对项目需求分 析的能力,并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评价依据:实验交流、项目设计文档、考试。 半业要求5: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项目需求分析的能力,能够提出解 5.1能够针对复杂问题,选择与 决方案,并使用所学的技术实现。 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 达成途径:通过综合实验项目,训练学生使用所学知识 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和技术,对项目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实现。 评价依据:项目实现、项目演示、项目答辩。 毕业要求9: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 9.1能够正确理解个人与团队的 的意识。 关系,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达成途径:所有的实验项目,都以小组协作完成,训练 具备在多学科背景下团队合作的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意识和能力 评价依据:项目汇报、项目答辩。 毕业要求9: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 9.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 的意识。 中,与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完成 达成途径:所有的实验项目,都以小组协作完成,训练 所承担的工作。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11
11 (3)指标点 9.1:能够正确理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在多学科 背景下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4)指标点 9.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与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完成所承担的工作。 (5)指标点 12.1:能够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的意识。 (6)指标点 12.2: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通过学习不断提 高、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通识必修课程教学大纲,此部分内容填写课程教学中如何通过知识单元或若干个知识点的 传授过程来达到何种素质的培养和何种能力的训练说明: 1.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 C 语言课程设计的学习,掌握 IT 新技术的学习方法,特别 是通过网络学习,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项目的合作开发,激发学生正确理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理解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与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完成所承担的工作。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项目的需求分析、设计和实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C 语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C 语言课程设计 任课教师:刘永红、鄢涛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2: 2.2 能够应用基本原理,识别和 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项目需求分析的能力,能够提出解 决方案,并使用所学的技术实现。 达成途径:通过综合实验项目,训练学生对项目需求分 析的能力,并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评价依据:实验交流、项目设计文档、考试。 毕业要求 5: 5.1 能够针对复杂问题,选择与 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 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项目需求分析的能力,能够提出解 决方案,并使用所学的技术实现。 达成途径:通过综合实验项目,训练学生使用所学知识 和技术,对项目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实现。 评价依据:项目实现、项目演示、项目答辩。 毕业要求 9: 9.1 能够正确理解个人与团队的 关系,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具备在多学科背景下团队合作的 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 的意识。 达成途径:所有的实验项目,都以小组协作完成,训练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评价依据: 项目汇报、项目答辩。 毕业要求 9: 9.2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 中,与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完成 所承担的工作。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 的意识。 达成途径:所有的实验项目,都以小组协作完成,训练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评价依据:项目汇报、项目答辩。 半业要求1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1能够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 达成途径:通过对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实现,特别是通过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有自主学 网络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 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评价依据:网上在线学习、课堂交流、项目答辩。 毕业要求1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 达成途径:通过对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实现,特别是通过 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通过 网络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 学习不断提高、适应信息技术的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发展。 评价依据:网上在线学习、课堂交流、项目答辩。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实战1:语法及条件结构应用 自学内容:拓展项目(见 1.5项目1:任意输入a,b,c三个实数,判断该三个数能否构成 教材) 三角形。 课堂作业: 1.6项目2:实现一个简单的四则运算的功能,要求输入类似a+b 然后回车输出a+b=c的形式,a,b,c都是整数。 1.汇报网上在线学习情 17项目3:有一只猴子第一天摘下了若干个桃子,当即吃掉了 况。 一半,觉得不过瘾又多吃了一个;第二天又将剩下的桃子 2.完成基本项目实现。 吃掉一半,还不过瘾又多吃了一个;按照这个吃法,每天 3.实验交流。 都吃掉前一天剩下的一半又多一个。到了第10天,就剩下 课外作业: 一个桃子。问:这只猴子第一天摘下了多少个桃子? 知识点: 1.完成本章小结 2.完成拓展项目的设计 1.变量的声明和使用: 和实现。 2.掌握函数定义、函数调用、函数声明等基本概念; 3.掌握双分支选择结构的使用; 4.掌握多分枝选择结构的使用; 5.掌握循环结构的使用。 第二章实战2:递归 自学内容:拓展项目(见 2.1项目1:有一只猴子第一天摘下了若千个桃子,当即吃掉了 教材) 一半,觉得不过瘾又多吃了一个;第二天又将剩下的桃子 课堂作业: 吃掉一半,还不过瘾又多吃了一个;按照这个吃法,每天 都吃掉前一天剩下的一半又多一个。到了第10天,就剩下 1.汇报网上在线学习情 一个桃子。问:这只猴子第一天摘下了多少个桃子? 况。 2.2项目2:开发环境搭建与介绍古代有一个梵塔,塔内有A, 2.完成基本项目实现。 B,C共3个座,座A上有64个大小不等的盘子,大的在 3.实验交流。 下,小的在上(如下图)。有一个和尚想把这64个盘子从 课外作业: 座A全部移到座C,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借用座A,座B或 座C,但每次只允许移动一个盘子,并且不允许大盘放在小 1.完成本章小结 盘的上面。问:(1)每一步应该如何移动?(2)总共需 2.完成拓展项目的设计 要移动多少步? 和实现。 12
12 评价依据:项目汇报、项目答辩。 毕业要求 12: 12.1 能够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有自主学 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达成途径:通过对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实现,特别是通过 网络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评价依据:网上在线学习、课堂交流、项目答辩。 毕业要求 12: 12.2 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 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通过 学习不断提高、适应信息技术的 发展。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达成途径:通过对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实现,特别是通过 网络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评价依据:网上在线学习、课堂交流、项目答辩。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实战 1:语法及条件结构应用 1.5 项目 1:任意输入 a,b,c 三个实数,判断该三个数能否构成 三角形。 1.6 项目 2:实现一个简单的四则运算的功能,要求输入类似 a+b 然后回车输出 a+b=c 的形式,a,b,c 都是整数。 1.7 项目 3:有一只猴子第一天摘下了若干个桃子,当即吃掉了 一半,觉得不过瘾又多吃了一个;第二天又将剩下的桃子 吃掉一半,还不过瘾又多吃了一个;按照这个吃法,每天 都吃掉前一天剩下的一半又多一个。到了第 10 天,就剩下 一个桃子。问:这只猴子第一天摘下了多少个桃子? 知识点: 1. 变量的声明和使用; 2. 掌握函数定义、函数调用、函数声明等基本概念; 3. 掌握双分支选择结构的使用; 4. 掌握多分枝选择结构的使用; 5. 掌握循环结构的使用。 自学内容:拓展项目(见 教材) 课堂作业: 1. 汇报网上在线学习情 况。 2. 完成基本项目实现。 3. 实验交流。 课外作业: 1. 完成本章小结 2. 完成拓展项目的设计 和实现。 第二章 实战 2:递归 2.1 项目 1:有一只猴子第一天摘下了若干个桃子,当即吃掉了 一半,觉得不过瘾又多吃了一个;第二天又将剩下的桃子 吃掉一半,还不过瘾又多吃了一个;按照这个吃法,每天 都吃掉前一天剩下的一半又多一个。到了第 10 天,就剩下 一个桃子。问:这只猴子第一天摘下了多少个桃子? 2.2 项目 2:开发环境搭建与介绍古代有一个梵塔,塔内有 A, B,C 共 3 个座,座 A 上有 64 个大小不等的盘子,大的在 下,小的在上(如下图)。有一个和尚想把这 64 个盘子从 座 A 全部移到座 C,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借用座 A,座 B 或 座 C,但每次只允许移动一个盘子,并且不允许大盘放在小 盘的上面。问: (1)每一步应该如何移动?(2)总共需 要移动多少步? 自学内容:拓展项目(见 教材) 课堂作业: 1. 汇报网上在线学习情 况。 2. 完成基本项目实现。 3. 实验交流。 课外作业: 1. 完成本章小结 2. 完成拓展项目的设计 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