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体模型 ■ 假设A处在10光秒的球的中心 A 处,B在右侧1光秒处。球体 B 表示带电粒子均匀分布的宇宙 的其余部分,它也与A,B有 吸收体球 相互作用。 假设A被推动一下,它将通过 延迟波与超前波在t=1s和t=- 1s时刻两次影响B。周围的电 荷(即吸收体)在t1s和t=- 1$时刻通过超前效应从球的两 边作用于B
吸收体模型 n 假设A处在10光秒的球的中心 处,B在右侧1光秒处。球体 表示带电粒子均匀分布的宇宙 的其余部分,它也与A,B有 相互作用。 n 假设A被推动一下,它将通过 延迟波与超前波在t=1s和t=- 1s时刻两次影响B。周围的电 荷(即吸收体)在t=1s和t=- 1s时刻通过超前效应从球的两 边作用于B。 吸收体球 BA
辐射阻力 费曼证明了发自A的超前效应 和发自吸收体的超前效应在 t=-1s时刻相互抵消了(相消 干涉)。而它们在t=1s时刻对 B的作用相加(相长干涉)。 所得到的结果与单独从A发出 延迟波的作用完全相同。进而, 吸收体发出的超前波对A的反 作用力就是辐射阻力的原因
辐射阻力 n 费曼证明了发自A的超前效应 和发自吸收体的超前效应在 t=-1s时刻相互抵消了(相消 干涉)。而它们在t=1s时刻对 B的作用相加(相长干涉)。 所得到的结果与单独从A发出 延迟波的作用完全相同。进而, 吸收体发出的超前波对A的反 作用力就是辐射阻力的原因
量子作用量 费曼的学位论文《量子力学中的 最小作用量原理(1942),是非 相对论量子力学之新处理的第 一 种变态;这篇论文奠定了1949年 的论文的基础。 费曼研究了哈密顿原理的量子力 学类比。他考虑了拉格朗日函数 沿某一轨线的对时间的积分,并 得到了这样定义的经典作用量的 推广
量子作用量 n 费曼的学位论文《量子力学中的 最小作用量原理(1942),是非 相对论量子力学之新处理的第一 种变态;这篇论文奠定了1949年 的论文的基础。 n 费曼研究了哈密顿原理的量子力 学类比。他考虑了拉格朗日函数 沿某一轨线的对时间的积分,并 得到了这样定义的经典作用量的 推广
叠加原理 对于量子力学来说,几率幅的叠加原 理是一个出发点。 ■根据这一原理,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实 现的某一事件,其几率等于若干复数 项之和的绝对值平方,其中每一复数 项分别与实现该事件的一种方式相对 应。 设该事件不是粒子在某一世界点的存 在,而是粒子穿越某一时空域的运动。 在所给区域内发现轨线的几率,等于 若干复数项之和的绝对值的平方,其 中每一项分别与穿过该区域的一条轨 线相对应
叠加原理 n 对于量子力学来说,几率幅的叠加原 理是一个出发点。 n 根据这一原理,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实 现的某一事件,其几率等于若干复数 项之和的绝对值平方,其中每一复数 项分别与实现该事件的一种方式相对 应。 n 设该事件不是粒子在某一世界点的存 在,而是粒子穿越某一时空域的运动。 在所给区域内发现轨线的几率,等于 若干复数项之和的绝对值的平方,其 中每一项分别与穿过该区域的一条轨 线相对应
路径积分表象 费曼进一步假设,每一条轨线的贡 献决定于一个指数函数,其指数等 于以作用量子为单位来表示的适用 于该轨线的经典作用量乘上虚数的 单位: 轨线x(t)的几率幅是 ψ[x(t)]=aexp{2πiS[x(t)]h}。 从过去通向某一世界点的那些轨线, W行 其贡献之和就等于满足薛定谔方程 的一个波函数
路径积分表象 n 费曼进一步假设,每一条轨线的贡 献决定于一个指数函数,其指数等 于以作用量子为单位来表示的适用 于该轨线的经典作用量乘上虚数的 单位: n 轨线x(t)的几率幅是 ψ[x(t)]=a·exp{2πi·S[x(t)]/h}。 n 从过去通向某一世界点的那些轨线, 其贡献之和就等于满足薛定谔方程 的一个波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