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部门经济的流量循环模型(2)从购(1)从收买厂商产入角度看,品部全NXG角度丢收7出总重(注入广要漏出报C. T.G. N购买要素 剩提供要素四个部分)所以,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等于总产出。厂商的产三部分。品全部出售。11
11 三、四部门经济的流量循环模型 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 金融市场 国外 政府 厂 商 家 庭 Y 购买要素 Y 提供要素 I (注入) S (漏出) NX G C+G+NX C T (1)从收 入角度看, 家庭全部 收入就是 要素的报 酬,它被分 为 C.S.T. 三部分。 (2)从购 买厂商产 品即支出 角度看,产 出总量是 C.I.G.NX 四个部分。 厂商的产 品全部出 售。 (3)所以,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等于总产出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一、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Y=C+I+G+NX1.消费支出: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包括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和对服务的支出。·2.投资支出:固定投资、存货投资和住房投资三大类。·3.政府购买: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政府在国防上的支出、修路建桥的支出以及提供警察、法院等服务的支出。·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的统计体系中,政府购买被称为政府消费,与私人消费一起并入最终消费项。,4.净出口·净出口(NX)是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的差额出口是指外国对本国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进口是指本国对外国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当一个国家的出口大于进口时,净出口为正:当出口小于进口时,净出口为负。:净出口代表外国购买本国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净支出。·案例分析与讨论:支出法核算的中国GDP的组成及特征二、用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收入法也称生产要素所得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工资、土地所得租金、资本所得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利润相加而成。用公式表示为NI=劳动者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案例分析与讨论:按照收入法核素的中国GDP的组成及特征12
12 ➢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Y=C+I+G+NX • 1. 消费支出: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包括耐用消费 品支出、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和对服务的支出。 • 2. 投资支出:固定投资、存货投资和住房投资三大类。 • 3. 政府购买: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政府在国防 上的支出、修路建桥的支出以及提供警察、法院等服务的支出。 •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的统计体系中,政府购买被称为政 府消费,与私人消费一起并入最终消费项。 • 4. 净出口 • 净出口(NX)是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的差额; • 出口是指外国对本国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 进口是指本国对外国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 当一个国家的出口大于进口时,净出口为正;当出口小于进口时, 净出口为负。 • 净出口代表外国购买本国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净支出。 • 案例分析与讨论:支出法核算的中国 GDP 的组成及特征 二、用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 • 收入法也称生产要素所得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 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工资、土地 所得租金、资本所得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利润相加而成。用公 式表示为 • NI=劳动者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 案例分析与讨论:按照收入法核素的中国 GDP 的组成及特征
三、用生产法核算国民收入生产法也称为价值增值法,它是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按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将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加总,从而形成GDP。案例分析与讨论:按照生产法核素的中国GDP的组成及特征四、总产出三总收入三总支五、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问题1、在国民收入核算中,首先应该注意“国民收入”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为了避免GDP核算中的重复计算,除了在案例研究2-1中提到的增值法之外,GDP核算还要强调“本期产出”。3、GDP的核算过分依赖“市场价格”六、其它宏观经济指标:NDP、NI、PI、DPI13
13 三、用生产法核算国民收入 • 生产法也称为价值增值法,它是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按国民经济的 产业部门将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加总,从而形 成 GDP。 • 案例分析与讨论:按照生产法核素的中国 GDP 的组成及特征 • 四、总产出 ≡ 总收入 ≡ 总支 五、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问题 • 1、在国民收入核算中,首先应该注意“国民收入”一词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 • 2、为了避免 GDP 核算中的重复计算,除了在案例研究 2-1 中提到 的增值法之外,GDP 核算还要强调“本期产出”。 • 3、GDP 的核算过分依赖“市场价格” 六、其它宏观经济指标:NDP、NI、PI、DPI
》第三节失业率与价格指数思考:什么是失业?无业游民是不是失业者?一、失业的测度1.失业的定义2.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价格指数在宏观经济中,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全社会的价格水平的变动。价格指数是一组商品按现期价格计算的加权平均数与按基期价格计算的加权平均数之比价格指数1.GDP消胀指数2.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3.4.三种价格指数的比较5.价格指数的应用1)区分名义GDP与实际GDP-2)计算通货膨胀率案例分析与讨论:胡佛与克林顿的工资比较三、奥肯定理14
14 ➢ 第三节 失业率与价格指数 • 思考:什么是失业?无业游民是不是失业者? 一、失业的测度 • 1.失业的定义 • 2.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 二、价格指数 • 在宏观经济中,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全社会的价格水平的变动。 • 价格指数是一组商品按现期价格计算的加权平均数与按基期价格 计算的加权平均数之比价格指数 • 1.GDP 消胀指数 • 2.消费者价格指数 • 3. 生产者价格指数 • 4.三种价格指数的比较 • 5.价格指数的应用 • 1) 区分名义 GDP 与实际 GDP • 2)计算通货膨胀率 • 案例分析与讨论:胡佛与克林顿的工资比较 三、奥肯定理
第三章总供求模型本章基本内容:分析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构成、形状和变动,以及宏观经济总均衡及其波动。要求:(1)了解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的基本概念;(2)理解并熟练掌握宏观总量的短期均衡、经济的短期波动的解释。课时分配:4课时,其中理论讲授3课时,课堂讨论1课时重点:宏观经济均衡及其变动难点:总需求冲击和总供给冲击.》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曲线的定义:AD=C+ I+G+NXPADY二、总需求曲线的决定因素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1)实际资产效应,或财富效应。(2)跨期替代效应,或利率效应。(3)跨国替代效应,或开放替代效应。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15
15 第三章 总供求模型 本章基本内容:分析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构成、形状和变动,以及 宏观经济总均衡及其波动。 要 求: (1)了解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的基本概念; (2)理解并熟练掌握宏观总量的短期均衡、经济的短期波动的解 释。 课时分配:4 课时,其中理论讲授 3 课时,课堂讨论 1 课时 重 点:宏观经济均衡及其变动 难 点:总需求冲击和总供给冲击 • ➢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曲线的定义: AD=C+I+G+NX 二、总需求曲线的决定因素 •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主要取决于 3 个因素。 • (1)实际资产效应,或财富效应。 • (2)跨期替代效应,或利率效应。 • (3)跨国替代效应,或开放替代效应。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