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成本会计》讲义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成本会计的概念与作用一、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1、“理论成本”:(1)C+V,其中C: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V:劳动者为自已劳动所创造的价值(2)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2、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概念:除C+V外,还包括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1)完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包括制造产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及期间费用。(2)制造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包括制造产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不包括期间费用。产品成本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3、成本会计的概念狭义的成本会计:仅指成本核算。广义的成本会计: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评。现代成本会计通常称之为成本管理会计。二、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及任务1、成本会计的对象:即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各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期间费用。2、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基本职能:成本核算。派生职能: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评。3、成本会计的任务:审核和控制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防止浪费和损失。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所需的成本、费用信息。进行成本分析,促使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三、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1、机构设置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组织分工:按职能分工:如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按对象分工:如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等。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集中工作方式:一级核算体制,厂部集中统一进行成本核算。分散工作方式:二级核算体制,厂部进行综合的成本核算与分析,车间进行成本的明细核算。2、成本会计人员的配置3、成本会计制度:是企业组织和处理成本会计工作的规范,属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一般包括: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财务管理专业 《成本会计》讲义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成本会计的概念与作用 一、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 1、“理论成本”: (1)C+V,其中C :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 V: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 值 (2)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 2、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概念: 除C + V外,还包括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 等。 (1) 完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 :包括制造产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及期间费用。 (2)制造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包括制造产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不包括期间 费用。产品成本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 3、成本会计的概念 狭义的成本会计:仅指成本核算。 广义的成本会计: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评。 现代成本会计通常称之为成本管理会计。 二、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及任务 1、成本会计的对象:即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各行业企业的生产经 营成本和期间费用。 2、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 基本职能:成本核算。派生职能: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 分析及 考评。 3、成本会计的任务: 审核和控制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防止浪费和损失。 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所需的成本、费用信息。 进行成本分析,促使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三、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1、机构设置 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组织分工: 按职能分工:如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 按对象分工:如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等。 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 集中工作方式:一级核算体制,厂部集中统一进行成本核算。 分散工作方式:二级核算体制,厂部进行综合的成本核算与分析,车 间进行成本的明细核算。 2、成本会计人员的配置 3、成本会计制度:是企业组织和处理成本会计工作的规范,属企业会计制 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一般包括:
(1)关于成本定额、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2)关于成本核算制度:包括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成本帐户、成本项目的设置、成本核算的流程、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等。(3)关于成本预测和决策制度:(4)关于成本控制的制度;(5)关于成本分析的制度;(6)关于成本报表的制度:(7)企业内部价格的制订和结算方法等:(8)有关责任会计制度:第二节成本会计核算的原则及程序一、成本核算的原则要求1、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算:成本核算:管:企业经营管理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生产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本期生产费用、期间费用和下期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不同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直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费用先归集再分配计入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当期生产费用合计一完工产品成本十月末在产品成本3、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4、做好各项基础工作5、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二、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1、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称之为要素费用)要素费用:材料费、燃料费、动力费、折旧费、工资费、福利费及其它生产费用。2、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成本项目:要素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而划分的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制造费用等,可根据需要加以调整。3、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方的法分类直接(计入)费用:可分清哪种产品耗用,可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间接(计入)费用: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间接费用先归集再分配计入成本计算对象)4、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营业费用(销售费用或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制造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
(1)关于成本定额、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 (2)关于成本核算制度:包括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成 本帐户、成本项目的设置、成本核算的流程、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 品之间分配的方法等。 (3)关于成本预测和决策制度; (4)关于成本控制的制度; (5)关于成本分析的制度; (6)关于成本报表的制度; (7)企业内部价格的制订和结算方法等; (8)有关责任会计制度; 第二节 成本会计核算的原则及程序 一、成本核算的原则要求 1、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算:成本核算; 管:企业经营管理 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 生产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正确划分本期生产费用、期间费用和下期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 正确划分不同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直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费用先归集再分配计入 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 当期生产费用合计=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3、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4、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5、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二、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 1、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称之为要素费用〕 要素费用: 材料费、燃料费、动力费、折旧费、工资费、福利费及其它 生产费用。 2、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成本项目: 要素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而划分的项目。一般包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制造费用等,可根据需要加以调整。 3、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方的法分类 直接(计入〕费用:可分清哪种产品耗用,可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的生 产费用。(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 间接(计入〕费用: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 生产费用。(间接费用先归集再分配计入成本计算对象〕 4、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营业费用(销售费用或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三、制造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
1、制造成本法(现行会计制度,1993年开始实施):产品成本仅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和制造费用等生产费用,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2、完全成本法(1993年前):产品成本不仅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和制造费用等生产费用而且包括期间费用。3、变动成本法(成本管理会计范畴):产品成本仅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和变动制造费用等变动生产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也列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4、三者不同之处三者产品成本(存货成本)内容不同:三者损益表排列方式不同;三者计算出的损益不同。四、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1、审核生产过程发生的各项支出,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划分当期成本费用与下期成本费用)。将应计入当期的生产费用,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3、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五、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帐户“基本生产成本”帐户:应按产品品种或产品批别、生产步骤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帐内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登记。“辅助生产成本”帐户:应按辅助生产车间、生产产品品种或劳务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帐内按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登记。“制造费用”帐户:应按车间、部门设置明细帐,帐内按费用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登记。“废品损失”帐户:应按产品品种设置明细帐,帐内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登记以上均为一级帐户,“基本生产成本”帐户、“辅助生产成本”帐户也可作为“生产成本”帐户下设的二级帐户,视企业管理需要而定。第二章要素费用的分配和归集第一节生产费用要素概述一、生产费用要素按经济内容的分类(一)分类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而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活劳动被称为生产力三要素,因而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以划分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这三方面费用就被称为费用的三大要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类,分为以下几个费用要素: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其他费用。这些费用要素反映的费用称为要素费用
1、制造成本法 (现行会计制度,1993 年开始实施〕:产品成本仅包括直接 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和制造费用等生产费用,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完全成本法(1993 年前〕:产品成本不仅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 及动力和制造费用等生产费用而且包括期间费用。 3、变动成本法 (成本管理会计范畴〕:产品成本仅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燃料及动力和变动制造费用等变动生产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也列为期间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 4、三者不同之处 三者产品成本(存货成本〕内容不同; 三者损益表排列方式不同; 三者计算出的损益不同。 四、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审核生产过程发生的各项支出,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 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 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划分当期成本费用与下期成本费 用〕。 将应计入当期的生产费用,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 3、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五、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帐户 “基本生产成本”帐户:应按产品品种或产品批别、生产步骤等成本计算 对象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帐内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登记。 “辅助生产成本”帐户:应按辅助生产车间、生产产品品种或劳务设置产品 成本明细帐,帐内按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登记。 “制造费用”帐户:应按车间、部门设置明细帐,帐内按费用项目分设专栏 进行明细登记。 “废品损失”帐户:应按产品品种设置明细帐,帐内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进 行明细登记 以上均为一级帐户,“基本生产成本”帐户、“辅助生产成本”帐户也可作 为“生产成本”帐户下设的二级帐户,视企业管理需要而定。 第二章 要素费用的分配和归集 第一节 生产费用要素概述 一、生产费用要素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一)分类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 过程,而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活劳动被称为生产力三要素,因而生产经营过程 中发生的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以划分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 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这三方面费用就被称为费用的三大要素,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分类,分为以下几个费用要素: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 工资、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其他费用。 这些费用要素反映的费用称为要素费用
通过这样的分类:1、可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中发生了哪些费用,数额是多少,据以分析企业各个时期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2、可以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外购材料和燃料费用以及职工工资的实际支出,因而可以核定企业的储备资金以及考核资金的周转速度,从而制度出合理的材料采购等动用资金的相关计划。3、这种分类的缺点是不能说明各项费用的用途,不利于对各种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考核。(二)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1、一致的地方:两者就其经济内容来讲基本一致,都是耗费,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费用发生额是企业计算该期完工产品成本的基础。2、不同点(1)包括的范围不同: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包括工业生产费用和非工业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只包括工业性生产费用。(2)计算基础不同:生产费用是同“期间”相联系的,反映本期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而产品成本则是和“产品”相联系的,它反映本期产品成本所应负担的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要在本期各种产品生产费用的基础上,加上期初未完工产品成本,减去期未未完工产品成本。因此二者不一定相等
通过这样的分类: 1、可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中发生了哪些费用,数额是多少,据 以分析企业各个时期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 2、可以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外购材料和燃料费用以及职工工资的实际支出, 因而可以核定企业的储备资金以及考核资金的周转速度,从而制度出合理的材料 采购等动用资金的相关计划。 3、这种分类的缺点是不能说明各项费用的用途,不利于对各种费用支出的合 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考核。 (二)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1、一致的地方:两者就其经济内容来讲基本一致,都是耗费,企业在一定时 期的生产费用发生额是企业计算该期完工产品成本的基础。 2、不同点 (1)包括的范围不同: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包括工业生产费用和 非工业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只包括工业性生产费用。 (2)计算基础不同:生产费用是同“期间”相联系的,反映本期产品生产过 程中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而产品成本则是和“产品”相联系的,它反映本期 产品成本所应负担的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要在本期各种产品生产费用的基础 上,加上期初未完工产品成本,减去期末未完工产品成本。因此二者不一定相等
(三)费用分类图解:费用分类分类标准外购材料、外购动力、外购燃料、工资、折旧费、税金、利经济内容息支出、其他费用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经济用途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与产品的关系直接生产费用间接生产费用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成本性态可控成本可控性不可控成本成本发生的时态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相关成本(机会成本、差别成本、重置成本、付现成本)与决策的相关性无关成本(沉没成本、无差异成本)二、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1、应按照费用要素的用途和发生的地点,将各种费用要素区分为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要素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要素。2、应按其与产品的关系进行归集和分配,凡是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经归集与分配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凡是能够确认为某种
(三)费用分类图解: 二、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 1、应按照费用要素的用途和发生的地点,将各种费用要素区分为应计入产品 成本的费用要素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要素。 2、应按其与产品的关系进行归集和分配,凡是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 成本,属于间接费用经归集与分配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凡是能够确认为某种 分类标准 费用分类 经济内容 外购材料、外购动力、外购燃 料、工资、折旧费、税金、利 息支出、其他费用 经济用途 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 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与产品的关系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与生产工艺的关系 直接生产费用 间接生产费用 成本性态 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 合成本 可控性 可控成本 不可控成本 成本发生的时态 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 与决策的相关性 相关成本(机会成本、差别 成本、重置成本、付现成本) 无关成本(沉没成本、无差 异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