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个国家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2.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GNP),即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总和。,3.GDP与GNP的关系·4.GDP的特点5.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6.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的7.GDP不是万能的二、 名义GDP与实际GDP名义GDP就是按当期价格衡量的GDP价值,而实际GDP则是按不变价格衡量的GDP价值。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差别可通过价格指数区别开来。三、利率与贴现利率是一种比率,它表示今天的货币或商品换取明天的货币或商品的条件。.如果要将未来的一定价值折算为现值,这就是贴现,即把将来的货币或商品按一定的比率折合成今天的价值,这个比率叫作贴现率。6
6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 1.国内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指一定时期内 (通常是一年)一个国家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总和。 • 2.国民生产总值 •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即一国公民在一 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总和。 • 3.GDP 与 GNP 的关系 • 4.GDP 的特点 • 5.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 6.没有 GDP 是万万不能的 • 7.GDP 不是万能的 二、名义 GDP 与实际 GDP • 名义 GDP 就是按当期价格衡量的 GDP 价值,而实际 GDP 则是按不 变价格衡量的 GDP 价值。名义 GDP 与实际 GDP 的差别可通过价格 指数区别开来。 三、利率与贴现 • 利率是一种比率,它表示今天的货币或商品换取明天的货币或商品 的条件。 • 如果要将未来的一定价值折算为现值,这就是贴现,即把将来的货 币或商品按一定的比率折合成今天的价值,这个比率叫作贴现率
名义利率是银行支付的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实际利率则是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对于实际利率而言,要区分事前实际利率和事后实际利率。所谓事前实际利率是指借款人和贷款人在签订借贷合同时所期望的实际利率事后实际利率则是指按照借贷合同上的名义利率所最终实现的实际利率。四、流量与存量流量是变量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数量,而存量则是变量在某一特定时点上保持的数量。在宏观经济学中,有很多成对出现的流量和存量,如下所述。(1)储蓄与财富。(2)投资与资本。(3)预算赤字与公债规模。(4)经常项目和净国际投资。五、预期预期(Expectation)是指经济当事人在做出行动决策之前对未来经济形势或某一经济变量所做出的估计或预测。(1)静态预期(StaticallyExpectation)。(2)外推型预期(ExtrapolationExpectation)。(3)适应性预期(AdaptiveExpectation)。(4)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7
7 • 名义利率是银行支付的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 实际利率则是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 • 对于实际利率而言,要区分事前实际利率和事后实际利率。 • 所谓事前实际利率是指借款人和贷款人在签订借贷合同时所期望 的实际利率 • 事后实际利率则是指按照借贷合同上的名义利率所最终实现的实 际利率。 四、流量与存量 • 流量是变量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数量,而存量则是变量在某一特定 时点上保持的数量。 •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很多成对出现的流量和存量,如下所述。 • (1)储蓄与财富。 • (2)投资与资本。 • (3)预算赤字与公债规模。 • (4)经常项目和净国际投资。 五、预期 • 预期(Expectation)是指经济当事人在做出行动决策之前对未来经 济形势或某一经济变量所做出的估计或预测。 • (1)静态预期(Statically Expectation)。 • (2)外推型预期(Extrapolation Expectation)。 • (3)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 • (4) 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
》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一、拜访一下宏观经济学的长兄1.亚当·斯密:国富论,看不见的手2.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罗宾逊、张伯伦:均衡理论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一)凯恩斯革命前1.重商主义2.古典学派(含重农学派)3.货币主义4.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二)凯恩斯革命1.背景:大萧条2.观点:有效需求理论、积极政府干预政策3.发展:IS-LM模型、消费理论、投资理论、古典增长理论4.鼎盛: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三)革凯恩斯的命1.背景:两次石油危机,滞涨.2.革命: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四)宏观经济学当前发展新古典综合主义、新古典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增长理论8
8 ➢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一、拜访一下宏观经济学的长兄 • 1.亚当•斯密:国富论,看不见的手 • 2.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 3.罗宾逊、张伯伦:均衡理论 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 (一)凯恩斯革命前 • 1.重商主义 • 2.古典学派(含重农学派) • 3.货币主义 • 4.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 • (二)凯恩斯革命 • 1.背景:大萧条 • 2.观点:有效需求理论、积极政府干预政策 • 3.发展:IS-LM 模型、消费理论、投资理论、古典增长理论 • 4.鼎盛: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 • (三)革凯恩斯的命 • 1.背景:两次石油危机,滞涨 • 2.革命:货币主义、理性预期 • (四)宏观经济学当前发展 • 新古典综合主义、新古典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增长理论
9
9
·第二章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基本内容:主要介绍了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指标GDP的衡量与宏观经济均衡。要 求:(1)了解国民收入的循环流动图(2)了解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3)理解并熟练掌握国民经济重要指标GDP的三种衡量方法、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4)理解并熟练掌握价格指数的概念、计算及其经济学涵义。重点: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思想及方法难点:支出法、收入法课时分配:6课时,其中理论讲授3课时,课堂讨论3课时开篇案例:中国各省GDP数据再度引发质疑》第一节国民经济的流量循环模型、两部门经济的流量循环模型市场S家庭企业YY二、三部门经济的流量循环模型Cc产品市场G政府金融家庭企业市场S中
10 • 第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 基本内容:主要介绍了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指标 GDP 的衡量与宏观经 济均衡。 要 求: (1)了解国民收入的循环流动图 (2)了解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3)理解并熟练掌握国民经济重要指标 GDP 的三种衡量方法、古典 经济学家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4)理解并熟练掌握价格指数的概念、计算及其经济学涵义。 重 点: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思想及方法 难 点:支出法、收入法 课时分配:6 课时,其中理论讲授 3 课时,课堂讨论 3 课时 开篇案例:中国各省 GDP 数据再度引发质疑 ➢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流量循环模型 一、两部门经济的流量循环模型 二、三部门经济的流量循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