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教学教案政法与经济管理系刘梅芳二〇一五年三月二日-
1 《成本会计》教学教案 政法与经济管理系 刘梅芳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日
《成本会计》教案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成本会计》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的《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及分工《成本会计》课程与《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课程在部分内容上有交叉情况。《财务管理》中有关资金耗费的内容,分流到《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其中有关资金耗费的核算部分放到《成本会计》中,有关资金耗费的其他部分置于《管理会计》中。《成本会计》课程与《财务会计》课程在内容上也有交叉情况。其中,《成本会计》课程在费用要素核算的基础上重在阐述成本的核算,而《财务会计》重在阐述费用要素的核算。3.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对基本理论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基本方法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二、授课总时数:60课时三、内容: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对象、任务及职能: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了解制造成本法的特点以及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理解成本核算的原则要求,了解费用的分类及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为后面相关章节的成本核算具体方法的学习奠定基础。【学习重点】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对象、任务及职能,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成本核算的原则要求,费用的分类及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4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成本会计的对象和工作内容一、成本的经济实质和作用(一)成本的经济实质成本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为取得一定收入或达到一定目的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已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二)成本的作用1、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2、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3、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二、成本会计的对象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工业企业: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概括为: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简称成本费用。三、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一)成本预测2
2 《成本会计》教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成本会计》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 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的《管理会计》和《财务管 理》等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及分工 《成本会计》课程与《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课程在部分内容上有交叉情况。《财务管 理》中有关资金耗费的内容,分流到《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其中有关资金耗费的核算部 分放到《成本会计》中,有关资金耗费的其他部分置于《管理会计》中。 《成本会计》课程与《财务会计》课程在内容上也有交叉情况。其中,《成本会计》课程在 费用要素核算的基础上重在阐述成本的核算,而《财务会计》重在阐述费用要素的核算。 3.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对基本理论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基本方法的 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二、授课总时数: 60 课时 三、内容: 第一章 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对象、任务及职能,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了解制造成本法的特点以及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理解 成本核算的原则要求,了解费用的分类及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为后面相关章节的成本核算具 体方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对象、任务及职能,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 求和一般程序,成本核算的原则要求,费用的分类及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4 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成本会计的对象和工作内容 一、成本的经济实质和作用 (一)成本的经济实质 成本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为取得一定收入或达到一定目的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 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 金的总和。 (二)成本的作用 1、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2、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3、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成本会计的对象 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工业企业: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 概括为: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简称成本、 费用。 三、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 (一)成本预测
(二)成本决策(三)成本计划(四)成本控制(五)成本核算(六)成本分析(七)成本考核四、成本会计的任务第二节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一、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二)正确划清各种费用界限1、划清应计入成本费用和不应计入成本费用的界限2、正确划清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3、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费用界限(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的方法(四)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1、定额的制定和修订2、原始记录3、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4、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二、工业企业费用的分类(一)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9个费用要素1、外购材料;2、外购燃料3、外购动力4、工资5、计提的职工福利费6、折旧费7、利息费用8、税金9、其他费用(二)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1、直接材料2、燃料和动力3、直接工资4、制造费用(三)费用的其他分类1、生产费用按其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2、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3、按费用与产品产量的关系分类: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一)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1、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3
3 (二)成本决策 (三)成本计划 (四)成本控制 (五)成本核算 (六)成本分析 (七)成本考核 四、成本会计的任务 第二节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一、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 (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二)正确划清各种费用界限 1、划清应计入成本费用和不应计入成本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清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的方法 (四)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 1、定额的制定和修订 2、原始记录 3、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 4、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 (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二、工业企业费用的分类 (一)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9 个费用要素 1、外购材料; 2、外购燃料 3、外购动力 4、工资 5、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6、折旧费 7、利息费用 8、税金 9、其他费用 (二)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1、直接材料 2、燃料和动力 3、直接工资 4、制造费用 (三)费用的其他分类 1、生产费用按其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 2、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 3、按费用与产品产量的关系分类: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 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一)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 1、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3、制造费用4、营业费用5、管理费用6、财务费用7、预提费用8、待摊费用(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程序1、审核生产经营过程发生的费用,将要素费用按发生的地点和用途进行归集和分配。2、辅助生产费用按受益部门耗用的劳务量进行分配3、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按产品受益情况进行分配4、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采用适当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或者:成本核算账务处理基本程序:1、分配各项要素费用;2、摊销待摊费用、计提预提费用;3、分配辅助生产费用;4、分配制造费用;5、结转完工产品成本;6、分配各项期间费用。【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对象、任务及职能,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阐述了制造成本法的特点以及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重点说明了成本核算的原则要求,详细说明了费用的分类及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为后面相关章节的成本核算具体方法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章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各项要素费用的性质和内容,掌握其核算方法。【学习重点】重点是各项要素费用分配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时数】8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企业要素费用的核算一、要素费用核算的程序(一)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的核算程序对于原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只生产一种产品耗用的,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生产多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先分配,后计入有关成本项目(二)要素费用中其他用途费用的核算程序直接用于辅助生产、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月末分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等,计入“制造费用”,月末分配。这样,“基本生产成本”账:本月生产费用十期初在产品费用一完工产品成本十月末在产品费用其他的,计入“管”、“营”、“财”、“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等。费用的分配标准:4
4 2、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3、制造费用 4、营业费用 5、管理费用 6、财务费用 7、预提费用 8、待摊费用 (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程序 1、审核生产经营过程发生的费用,将要素费用按发生的地点和用途进行归集和分配。 2、辅助生产费用按受益部门耗用的劳务量进行分配 3、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按产品受益情况进行分配 4、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采用适当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或者:成本核算账务处理基本程序: 1、分配各项要素费用; 2、摊销待摊费用、计提预提费用; 3、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4、分配制造费用; 5、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6、分配各项期间费用。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对象、任务及职能,工业企业成本核 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阐述了制造成本法的特点以及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重点说明了成本核 算的原则要求,详细说明了费用的分类及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为后面相关章节的成本核算具 体方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 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各项要素费用的性质和内容,掌握其核算方法。 【学习重点】重点是各项要素费用分配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时数】8 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企业要素费用的核算 一、要素费用核算的程序 (一)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的核算程序 对于原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只生产一种产品耗用的,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多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先分配,后计入有关成本项目 (二)要素费用中其他用途费用的核算程序 直接用于辅助生产、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月末分配计入“基本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等,计入 “制造费用”,月末分配。 这样,“基本生产成本”账:本月生产费用+期初在产品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 品费用 其他的,计入“管”、“营”、“财”、“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等。 费用的分配标准:
1、成果类:重量、体积、产量、产值等2、消耗类: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或原材料费用3、定额类: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定额工时等分配公式: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某成本对象应分配的费用三该成本对象的分配标准×费用分配率例:A、B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1000元,按产量分配。产量分别为:40、60件。如何分配?二、材料费用的核算(一)材料发出的核算1、材料发出的凭证:“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表”“假退料”手续:本月“退料单”,下月初“领料单”计算消耗量:“连续记录法”或“盘存计算法”2、实际成本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月未,“收料凭证汇总表”、“发料凭证汇总表”3、计划成本法例题:假定新光工厂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法记账,2003年7月份有关资料如下:(1)“原材料”账户期初借方余额24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期初贷方余额180元,原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6元。(2)7月6日外购原材料800公斤,单价7元(不含增值税),增值税率17%,运杂费200元(其中准予按10%的比例扣除进项税额)。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3)7月8日,上项材料验收入库,并结转其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4)7月15日,本月生产A产品领用材料600公斤。要求:(1)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2)计算本月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并据以计算分摊本月发出原材料负担的成本差异,编制会计分录。(二)材料费用的分配1、分配:对于直接用于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1)能分清的,直接计入(2)共同耗用的,先分配,再计入分配标准:定额消耗量、重量、产量、体积等分配程序:见课本(以定额消耗量为标准)公式:某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该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定额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原材料实际消耗量/各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某产品应分配原材料实际消耗量一该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某产品应分配的实际原材料费用=该产品应分配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单价例题:见课本为简化计算,也可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的比例直接分配原材料费用,例:(见教材)在生产多种产品共同耗用多种原材料的情况下,可以按各种产品所耗各种原材料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分配程序:见课本,公式:见课本;例题:见课本2、账务处理据“耗用材料汇总表”和“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一)基本生产成本(直接生产)辅助生产成本(辅助车间生产)5
5 1、成果类:重量、体积、产量、产值等 2、消耗类: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或原材料费用 3、定额类: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定额工时等 分配公式: 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某成本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成本对象的分配标准×费用分配率 例:A、B 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 1000 元,按产量分配。产量分别为:40、60 件。如何分配? 二、材料费用的核算 (一)材料发出的核算 1、材料发出的凭证: “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表” “假退料”手续:本月“退料单”,下月初“领料单” 计算消耗量:“连续记录法”或“盘存计算法” 2、实际成本法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月末,“收料凭证汇总表”、“发料凭证汇总表” 3、计划成本法 例题:假定新光工厂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法记账,2003 年 7 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1)“原材料”账户期初借方余额 2400 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期初贷方余额 180 元,原 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 6 元。 (2)7 月 6 日外购原材料 800 公斤,单价 7 元(不含增值税),增值税率 17%,运杂费 200 元 (其中准予按 10%的比例扣除进项税额)。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 (3)7 月 8 日,上项材料验收入库,并结转其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4)7 月 15 日,本月生产 A 产品领用材料 600 公斤。 要求:(1)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2)计算本月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并据以计算分摊本月发出原材料负担的成本差异,编 制会计分录。 (二)材料费用的分配 1、分配:对于直接用于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 (1)能分清的,直接计入 (2)共同耗用的,先分配,再计入 分配标准:定额消耗量、重量、产量、体积等 分配程序:见课本(以定额消耗量为标准) 公式: 某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该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定额 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原材料实际消耗量/各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原材料实际消耗量=该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某产品应分配的实际原材料费用=该产品应分配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单价 例题:见课本 为简化计算,也可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的比例直接分配原材料费用,例:(见教材) 在生产多种产品共同耗用多种原材料的情况下,可以按各种产品所耗各种原材料定额费用的 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分配程序:见课本,公式:见课本;例题:见课本 2、账务处理 据“耗用材料汇总表”和“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生产) 辅助生产成本(辅助车间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