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践技术考核方式: ①考核内容:初级三路长拳 ②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百分制 四级制 动作规格严重不符,不能进行完整套路演练: 动作严重不协调;没能展现武术演练的精、气、 60分 以下 不及格 神。 能进行完整套路演练,但部分动作规格不到 60 位,动作基本协调:武术演练的精、气、神不到 70分 及格 位。 能进行完整套路演练,动作规格到位,动作协 71 调;但武术演练的精、气、神略差。 90分 良好 能进行完整套路演练,动作规格到位,动作很 91 优秀 协调:能够展示武术演练的精、气、神。 100分 2.成绩构成 (1)理论部分 (2)实践部分 (3)平时成绩 八、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们《大学体有教程》(第一版),常乃军著,高等教有出版社,2002年: [2]《中国式术教程》(第一版),邱丕相主编,北京,人民体有出版社,2003年: [3]《大学体有教程》(第一版),常乃军主编,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9年: [4]《中国式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一一或术概论》(第一版),国家体有总局式术研完院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17年: [5们《大学体有教程》(第二版),王形主编,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17年。 执笔人:于从茂审核人:任志勇审定人:李吉慧 《篮球》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健康与体育 课程类别:通修课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32学时1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2)实践技术考核方式: ①考核内容:初级三路长拳 ②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百分制 四级制 动作规格严重不符,不能进行完整套路演练; 动作严重不协调;没能展现武术演练的精、气、 神。 60分 以下 不及格 能进行完整套路演练,但部分动作规格不到 位,动作基本协调;武术演练的精、气、神不到 位。 60— 70分 及格 能进行完整套路演练,动作规格到位,动作协 调;但武术演练的精、气、神略差。 71— 90分 良好 能进行完整套路演练,动作规格到位,动作很 协调;能够展示武术演练的精、气、神。 91— 100分 优秀 2.成绩构成 (1)理论部分 (2)实践部分 (3)平时成绩 八、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大学体育教程》(第一版),常乃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中国武术教程》(第一版),邱丕相主编,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 [3]《大学体育教程》(第一版),常乃军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4]《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武术概论》(第一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5]《大学体育教程》(第二版),王彤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执笔人: 于从茂 审核人: 任志勇 审定人: 李吉慧 《篮球》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健康与体育 课程类别:通修课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1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篮球运动是集跑、跳、投于一身的集体对抗性项目。经常从事篮球运动,可以有效地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心 肺功能的改善与提高。通过学习与运动实践,体验勇敢、顽强、竞争、拼搏的进取精神,培养良好的团队作风。本课程主要学 习篮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介绍基本规则,侧重实战体验。寓练于乐,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要求 1.通过篮球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且充满活力 的人生态度。 2.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有奠定基础。 3.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 展。 4.了解规则与裁判法,提高欣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 1.理论部分教学重点:篮球运动的起源、发展、篮球赛事简述以及篮球运动的特点、锻炼价值、发展趋势。 2.理论部分教学难点:篮球运动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3.实践部分教学重点:脚步移动,运球技术,传、接球技术,投篮技术,个人防守技术,持球突破,抢篮板球。 4.实践部分教学难点:快攻,传切、策应、掩护,防守配合,半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半场区域联防与进攻。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理论部分:采用讲授、多煤体、提问、分组讨论、课外作业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2.实践部分:采用讲授、多媒体、演示、组织学生练习、纠正错误、完整与分解相结合、图解、语言提示、教学比赛、学 生设计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理论部分(4学时) 1.教学内容 (1)篮球基本技术 (2)篮球基本战术 (3)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法简介 (4)篮球运动的赛事与欣赏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篮球基本战术 (2)难点:篮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第二部分实践部分(24学时)
篮球运动是集跑、跳、投于一身的集体对抗性项目。经常从事篮球运动,可以有效地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心 肺功能的改善与提高。通过学习与运动实践,体验勇敢、顽强、竞争、拼搏的进取精神,培养良好的团队作风。本课程主要学 习篮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介绍基本规则,侧重实战体验。寓练于乐,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要求 1.通过篮球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且充满活力 的人生态度。 2.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 展。 4.了解规则与裁判法,提高欣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 1.理论部分教学重点:篮球运动的起源、发展、篮球赛事简述以及篮球运动的特点、锻炼价值、发展趋势。 2.理论部分教学难点:篮球运动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3.实践部分教学重点:脚步移动,运球技术,传、接球技术,投篮技术,个人防守技术,持球突破,抢篮板球。 4.实践部分教学难点:快攻,传切、策应、掩护,防守配合,半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半场区域联防与进攻。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理论部分:采用讲授、多媒体、提问、分组讨论、课外作业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2.实践部分:采用讲授、多媒体、演示、组织学生练习、纠正错误、完整与分解相结合、图解、语言提示、教学比赛、学 生设计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4学时) 1.教学内容 (1)篮球基本技术 (2)篮球基本战术 (3)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法简介 (4)篮球运动的赛事与欣赏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篮球基本战术 (2)难点:篮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第二部分 实践部分(24学时)
1.教学内容 (1)篮球基本技术(12学时) ①脚步移动 ②运球技术 ③传、接球技术 ④投篮技术 ⑤个人防守技术 ⑥持球突破 ⑦抢篮板球 (2)篮球基本战术(12学时) ①快攻 ②传切、策应、掩护 ③防守配合 ④半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 ⑤半场区城联防与进攻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脚步移动,运球技术,传、接球技术,投篮技术,个人防守技术,持球突破,抢篮板球。 (2)难点:快攻,传切、策应、掩护,防守配合,半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半场区域联防与进攻。 六、学时分配 时 分类 内容 数 百分比 篮球基本技术、战术 2 理论部分 12.5% 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法及赛事与 2 欣赏 篮球基本技术 12 实践部分 75% 篮球基本战术 12 考核 考核 4 12.5% 合计 32 100% 七、课程考核方式
1.教学内容 (1)篮球基本技术(12学时) ①脚步移动 ②运球技术 ③传、接球技术 ④投篮技术 ⑤个人防守技术 ⑥持球突破 ⑦抢篮板球 (2)篮球基本战术(12学时) ①快攻 ②传切、策应、掩护 ③防守配合 ④半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 ⑤半场区域联防与进攻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脚步移动,运球技术,传、接球技术,投篮技术,个人防守技术,持球突破,抢篮板球。 (2)难点:快攻,传切、策应、掩护,防守配合,半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半场区域联防与进攻。 六、学时分配 分类 内 容 时 数 百分比 理论部分 篮球基本技术、战术 2 12.5% 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法及赛事与 欣赏 2 实践部分 篮球基本技术 12 75% 篮球基本战术 12 考核 考 核 4 12.5% 合 计 32 100% 七、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第一部分理论考核:(笔试、开卷:) 第二部分实践考核:(技术评定:达标测试:平时成绩) 1)技术评定,教师根据学生的技术动作标准、身体素质、及表现综合评分。 2)达标测试,测试内容如下: ①运球行进间投篮(半场)40分 运球行进间投篮:测试者持球在中线与边线交叉处站立,听到教师口令后运球行间投篮,投中后运球至起始点的对称点, 转身继续运球上篮(未投中得补篮),再运球返回起始点,以时间和动作标准进行考核。下表为该项评分标准。 男 15" 15"5 16 16"5 17 17"5 18 18"5 19 女 79 19"5 20 205 21" 21"5 22" 22"5 23" 成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绩 ②实战能力60分 实战比赛法:根据考生人数进行分组比赛,测试考生的技、战术水平运用能力及得分能力。每场的比赛时间,以能够观察、 评价全部考生为止。技术考核标准:依据学生在比赛中表现的移动、传接球、投篮、运球、持球突破、防守对手、抢篮板球等 技术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分。战术考核标准:依据学生在比赛中表现的战术执行能力、战术意识以及对战术的理解进行评分。得 分考核标准:依据学生在比赛中对得分时机的把握、得分能力及所得分数进行评分。下表为该项评分标准。 考核项目 优秀 良好 差 技术 10 8 6 战术 10 8 6 得分 10 8 6 合计 30 24 18 ③行进间投篮(全场) 40分 行进间投篮:测试者持球在端线站立,听到教师口令后,运球过半场,并进行行进间投篮,投中后行进间运球返回,中篮 后停表。根据测试者所用的时间判定比赛成绩,在测试过程中要遵守篮球规则不得违例,如二次运球、走步等。下表为该项评 分标准。 性 20 19 16 15 14 3 11 10 别 男 12”5 13" 13"5 14" 14"5 15 15"5 16" 16"5 女 16" 16”5 17 18 18"5 19 20 205 21" ④定点投篮60分 定点投篮:测试者持球于罚球线站立,每人有0次投篮机会,教师根据学生中篮个数进行打分。罚球时,双脚均不能踩 线。下表为该项打分标准
1.考核方式 第一部分 理论考核:(笔试、开卷;) 第二部分 实践考核:(技术评定;达标测试;平时成绩) 1)技术评定,教师根据学生的技术动作标准、身体素质、及表现综合评分。 2)达标测试,测试内容如下: ①运球行进间投篮(半场) 40分 运球行进间投篮:测试者持球在中线与边线交叉处站立,听到教师口令后运球行间投篮,投中后运球至起始点的对称点, 转身继续运球上篮(未投中得补篮),再运球返回起始点,以时间和动作标准进行考核。下表为该项评分标准。 男 15″ 15″5 16″ 16″5 17″ 17″5 18″ 18″5 19″ 女 19″ 19″5 20″ 20″5 21″ 21″5 22″ 22″5 23″ 成 绩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②实战能力 60分 实战比赛法:根据考生人数进行分组比赛,测试考生的技、战术水平运用能力及得分能力。每场的比赛时间,以能够观察、 评价全部考生为止。技术考核标准:依据学生在比赛中表现的移动、传接球、投篮、运球、持球突破、防守对手、抢篮板球等 技术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分。战术考核标准:依据学生在比赛中表现的战术执行能力、战术意识以及对战术的理解进行评分。得 分考核标准:依据学生在比赛中对得分时机的把握、得分能力及所得分数进行评分。下表为该项评分标准。 考核项目 优秀 良好 差 技术 10 8 6 战术 10 8 6 得分 10 8 6 合计 30 24 18 ③行进间投篮(全场) 40分 行进间投篮:测试者持球在端线站立,听到教师口令后,运球过半场,并进行行进间投篮,投中后行进间运球返回,中篮 后停表。根据测试者所用的时间判定比赛成绩,在测试过程中要遵守篮球规则不得违例,如二次运球、走步等。下表为该项评 分标准。 性 别 20 19 16 15 14 13 12 11 10 男 12”5 13” 13”5 14” 14”5 15” 15”5 16” 16”5 女 16” 16”5 17” 18” 18”5 19” 20” 20”5 21” ④定点投篮 60分 定点投篮:测试者持球于罚球线站立,每人有10次投篮机会,教师根据学生中篮个数进行打分。罚球时,双脚均不能踩 线。下表为该项打分标准。 个 数 8 7 6 5 4 3 2 1
分 30 26.25 22.5 18.75 11.25 75 3.75 值 备注:该部分①、②和③、④为两项测试标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一项进行测试。 3)平时成绩考核 1)课堂表现 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以及学习技术、技能表现和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 每缺勤一次扣1分,缺勤6次及6次以上者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2.成绩构成 (1)理论: (2)实践: (3)平时成绩。 八.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门《大学体有教程》(第二版),常乃军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09年: [2]《大学体育文化与运动教程》(第一版),杨国庆编,北京体有大学出版社,2007年: [3]《体有与健康教程》(第一版),蒋东升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4]《高校体有教程》(第一版),高建设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5]《大学体有教程》(第一版),王形编,北京出版社,2015年。 执笔人:王江审核人:任志勇审定人:李吉慧 《足球》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健康与体育 课程类别:通修课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32学时1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介绍足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球性技术,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足球运动的能力和 兴趣,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建立终身体育的目的,使学生把足球运动项目作为自己的健身手段之一。 二、课程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提足球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
分 值 30 26.25 22.5 18.75 15 11.25 7.5 3.75 备注:该部分①、②和③、④为两项测试标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一项进行测试。 3)平时成绩考核 1)课堂表现 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以及学习技术、技能表现和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 每缺勤一次扣1分,缺勤6次及6次以上者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2.成绩构成 (1)理论; (2)实践; (3)平时成绩。 八.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大学体育教程》(第二版),常乃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大学体育文化与运动教程》(第一版),杨国庆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 [3]《体育与健康教程》(第一版),蒋东升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4]《高校体育教程》(第一版),高建设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5]《大学体育教程》(第一版),王彤编,北京出版社,2015年。 执笔人:王江 审核人:任志勇 审定人:李吉慧 《足球》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健康与体育 课程类别:通修课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 1 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介绍足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球性技术,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足球运动的能力和 兴趣,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建立终身体育的目的,使学生把足球运动项目作为自己的健身手段之一。 二、课程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足球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