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辅导课课外古诗词阅读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 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 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2)乃把晖臂曰 (3)举手未敢对 (4)子孙窃怪之 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晖以堪先达C.以残年余力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23.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3分) 白侠之贤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 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者,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 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 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己,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义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己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释】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ya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 责难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豪者避役(2)顾谓二三子 白侯之贤信己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 23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概括白侯之贤。(2分) 察奸明,定赋平,衢人赞之:律己(1),驭吏(2),天子嘉之
初二辅导课课外古诗词阅读 一、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 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 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 分)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2)乃把晖臂曰 (3)举手未敢对 (4)子孙窃怪之 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晖以堪先达 C.以残年余力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23.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3 分) 二、白侯之贤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 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者,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 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 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己,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义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己。”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释】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yá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 责难。X kb 1.co m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1)豪者善.避役 (2)顾.谓二三子曰 (3)白侯之贤信.己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 23.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概括白侯之贤。(2 分) 察奸明,定赋平,衢人赞之;律己(1) ,驭吏(2) ,天子嘉之
三、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矣。"鸥曰:“吾 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 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鸣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爱,故不见 僧。然则,见爱者其危哉r 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选自刘熙载《寤崖子》) 【注】①病:困苦。②忮(zh):嫉妒。③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我至子所(2)不乐依人焉(3)燕不喻而去 2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鸥于海渚遇巷燕贤于材人远矣 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安陵君其许寡人 5、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2分) 四、义犬 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岀,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 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 郡已萚。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 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 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②郡关:州府。③扫橐③:扫,清理。橐③,钱袋。④冲循:交通要道。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 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 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2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举茂才举: 以此遗之遗: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②暮夜无知者
三、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新课 标第一 网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鸥曰:“吾 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 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 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选自刘熙载《寤崖子》) 【注】①病:困苦。②忮(zhì):嫉妒。③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我至子所. (2)不乐依.人焉 (3)燕不喻.而去 2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2 分) A、鸥于.海渚遇巷燕 贤于.材人远矣 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安陵君其.许寡人 25、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2 分) 四、 义 犬 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 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 郡已暮。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 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 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 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 ②郡关:州府。 ③扫橐③:扫,清理。橐③,钱袋。④冲循:交通要道。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 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 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2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 分) 举.茂才 举: 以此遗.之 遗: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 分)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②暮夜无知者
23利用文中具体事例,对杨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析。(4分)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 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 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荀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 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 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u)卖。③茔:(ying)墓地。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出选项字母)(2分)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寻:不久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遗: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造:到,往D.使得至前陈曲直陈:陈述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3分)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3分) 5.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4 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本文作者欧阳修是(朝代)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以我酌油知之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3.利用文中具体事例,对杨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析。(4 分) 五、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 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 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 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 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墓地。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出选项字母)(2 分)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不久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遗: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造:到,往 D.使得至前陈曲直 陈:陈述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 分)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3 分)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3 分) 5.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4 分) 六、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本文作者欧阳修是___(朝代)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2 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 以我酌油知之 11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3 分)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 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 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 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浣濯:洗涤。参军:官名。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此言甚普() (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 1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 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特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草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 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 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 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 扫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 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 在。"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动) 注:①(2)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牛莩产至十余头 孳 2)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左右
七 阅读下文,完成第 12—15 题(12 分)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 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 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 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 分) (1)此言甚善.( ) (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3 分)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1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2 分) 1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八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 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 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 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 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 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 ....,但能回取,物必当 在。”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动) 注:①牸(zì])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 分) (1)牛孳.产至十余头 孳: (2)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 左右:
(3)将之诣妻家村中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衫蒙其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老母如其言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D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2分) (2)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3分) 16现代汉语中“路不拾遗"经常与连用,这两个成语形容 (2分) 九、哀溺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 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②氓:民,百姓。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 这里指平时。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咸:②中济,船破,皆游济: ③有顷,益怠怠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遂: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28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十、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 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3)将之诣.妻家村中 诣: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衫蒙其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老母如其.言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D.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2 分) (2)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3 分) 16.现代汉语中“路不拾遗”经常与 连用,这两个成语形容 。(2 分) 九、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 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 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 咸: ②中济,..船破,皆游 济: ③有顷,益怠. 怠: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遂: 27.翻译下列句子。(6 分)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28.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 分) 十、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 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xkb1.c om【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9.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