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 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 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 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 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 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每期会赋役( )②事决乃退(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18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十一、戴胄犯颜执法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 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在 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 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 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賓 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 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八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胃忠清公直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忿()狱() 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分)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 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 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 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 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 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①每期会.赋役( ) ②事决乃.退( )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18.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 十一、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 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 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 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 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 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忿( ) 狱( ) 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 分) 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 分)
十二、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 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 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 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 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 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e):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 结线。④夏〔)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2)苦儿幼不能执笔( (3)无误,乃已( (4)与轧轧相间()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抱铨坐膝上教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旋复持儿而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儿怠,则少加夏楚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D解衣以胸温儿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13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 么?(3分) 十三、六国破灭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 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己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 火不灭。”此言得之
十二、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 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 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 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 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 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 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 (2)苦儿幼不能执笔( ) (3)无误,乃已( ) (4)与轧轧相间( )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抱铨坐膝上教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旋复持儿而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儿怠,则少加夏楚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D.解衣以胸温儿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12.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13.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 么?(3 分) 十三、六国破灭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 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 火不灭。”此言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