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移民安置规划 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内容有农村移民规划、城镇和集镇迁建规划、专项复建规划和后期 生产扶持规划。 提示:移民安置规划工作深度,应按照枢纽工程同阶段的设计工作的深度进行。特 别应注意重点淹没对象和安置难度大的移民村组的安置规划切实可行 511基本资料和依据 提示:应按照水库规范的规定结合该工程的具体情况列出现有资料和需要进一步补 充收集的资料 (1)移民安置生产开发区地形资料,包括比例尺不小于地形图、林相图、土地资源 详查图等:; (2)城镇和集镇新址或较大的移民安置点新址比例尺1/1000~-12000现状地形图 3)移民生产开发工程和城镇、集镇及较大移民安置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4)本阶段水库区淹没损失调查报告及当地政府对淹没和移民安置的意见 (5)移民安置区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现状资料 6)电站枢纽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12移民安置规划水平年 (1)以编制该工程移民安置规划的当年作为规划基准年 (2)以本工程建设计划于年下闸蓄水(或第一台机组发电)的当年为规划水平年。 513移民安置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要贯彻开发性移民方针 (2)要与库区建设、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与治理相结合; (3)移民安置规划的目标,应使移民不低于搬迁前的生活收入水平,并有逐步发展提高 的后备潜力,移民安置规划目标值的确定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 52农村移民安置规划 提示:农村移民安置规划,是针对水库淹没而引起的失去生产条件的需要从生产上安 置的人口,解决其生产及就业途径。对需要动迁建房安置的移民,解决其新居民点建 设与配套恢复其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 521移民安置人口的确定 (1)生产安置人口的确定,应以淹没损失调查的基础资料,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按其主 要收入来源,受淹没影响的程度为基础,研究确定。对以耕地为主要生活来源为基础者,则 应以受淹没影响的耕地数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即按照受淹耕地面积与该村民小 组人均现占有面积数通过计算来确定)。 提示:这里所指的是对从事大农业生产的受淹人口。还应注意受淹耕地面积与人均 占有(统计亩耕地面积之间的计算标准和换算关系
6 5.1 移民安置规划 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内容有农村移民规划、城镇和集镇迁建规划、专项复建规划和后期 生产扶持规划。 5.1.1 基本资料和依据 (1)移民安置生产开发区地形资料,包括比例尺不小于 地形图、林相图、土地资源 详查图等; (2)城镇和集镇新址或较大的移民安置点新址比例尺 1/1000~1/2000 现状地形图; (3)移民生产开发工程和城镇、集镇及较大移民安置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4)本阶段水库区淹没损失调查报告及当地政府对淹没和移民安置的意见; (5)移民安置区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现状资料; (6)电站枢纽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1.2 移民安置规划水平年 (1)以编制该工程移民安置规划的当年 作为规划基准年; (2)以本工程建设计划于_____年下闸蓄水(或第一台机组发电)的当年为规划水平年。 5.1.3 移民安置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要贯彻开发性移民方针; (2)要与库区建设、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与治理相结合; (3)移民安置规划的目标,应使移民不低于搬迁前的生活收入水平,并有逐步发展提高 的后备潜力,移民安置规划目标值的确定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 5.2 农村移民安置规划 5.2.1 移民安置人口的确定 (1)生产安置人口的确定,应以淹没损失调查的基础资料,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按其主 要收入来源,受淹没影响的程度为基础,研究确定。对以耕地为主要生活来源为基础者,则 应以受淹没影响的耕地数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即按照受淹耕地面积与该村民小 组人均现占有面积数通过计算来确定)。 提示:移民安置规划工作深度,应按照枢纽工程同阶段的设计工作的深度进行。特 别应注意重点淹没对象和安置难度大的移民村组的安置规划切实可行。 提示:应按照水库规范的规定结合该工程的具体情况列出现有资料和需要进一步补 充收集的资料。 提示:农村移民安置规划,是针对水库淹没而引起的失去生产条件的需要从生产上安 置的人口,解决其生产及就业途径。对需要动迁建房安置的移民,解决其新居民点建 设与配套恢复其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 提示:这里所指的是对从事大农业生产的受淹人口。还应注意受淹耕地面积与人均 占有(统计亩)耕地面积之间的计算标准和换算关系
(2)搬迁建房移民人数的确定,应包括淹没区的农村人口和淹没区以外淹地不淹房但需 要搬迁安置的人口新址占地引起的搬迁人口,以及其它原因而必须异地搬迁安置的人口。 提示:(1)含浸没、坍岸、滑坡区、孤岛区、脱水影响区等。 (2)对于淹地不淹房和淹没区以外影响的必须异地搬迁安置的移民人数,应以村民小 组为单位通过对剩余资源调查、可能开发措施研究并结合未来环境条件变化等综合 分析论证后确定 (3)自然增长人数的计算。生产安置人口和搬迁建房移民人数,均应考虑从基准年到规 划水平年之间的自然增长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取用,可根据国家和地方的人口计划生育 政策和当地实际的人口增长情况,综合分析确定。 提示:人口增长计算,可收集库区村民小组~村~乡逐级统计分析,也可以按照当地生产发 展和人口发展计划制定的指标合理确定 522移民安置规划目标值确定 (1)移民原有生活水平的确定 提示:确定移民原有生活水平是以现状为基础,预测无工程时按照当地经济发展计划 至规划水平年可能达到的水平即为其原有生活水平 ()规划目标值的确定:包括人均占有资源量(含耕地面积、园地面积、经济林和荒山面 积)及可能的投入开发潜在资源量:人均可能获得的实物收入量(如粮食、果品、木材或其它 产品):人均可获得的货币量(按基准年不变价计算,规划年现金量)等 (3)规划目标值与无工程时移民原有生活水平相对照评价其合理性(包括人均资源、产量 和货币) 提示:在对比评价时,应考虑移民初期生产条件尚不完备而达不到正常产量的实际 以及可能得到的水电站所给予的“后期生产扶持”资金收入(投入)量,进行综合 平价。 523生产开发规划 5.2.3.1资源与人口环境容量分析 提示:(1)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详查评价资料,收集库区和 移民安置区社会生产统计年报资料、农业区划和生产发展计划,后备资源与可能开 发措施,当地主要生产开发项目的生产方式、管理水平、投入产出指标、群众现有 主活水平。 (2)核实安置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耕地、园地、林地、可利用的荒山、草地 等,逐项分析可开发利用的项目、规模,并对可开发利用的生产项目相关的水、电 路基础配套设施分析论证。 (3)按照规划水平年,计算可开发利用项目可获得的收益(包括粮食产量、经 济作物与农林产品产量、现金收入等),依照水平年规划目标值计算可容纳人数。水 平年最大可能利用的环境容量(可容人数),在理论上应为该村民小组水平年环境容
7 (2)搬迁建房移民人数的确定,应包括淹没区的农村人口和淹没区以外淹地不淹房但需 要搬迁安置的人口新址占地引起的搬迁人口,以及其它原因而必须异地搬迁安置的人口。 (3)自然增长人数的计算。生产安置人口和搬迁建房移民人数,均应考虑从基准年到规 划水平年之间的自然增长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取用,可根据国家和地方的人口计划生育 政策和当地实际的人口增长情况,综合分析确定。 提示:人口增长计算,可收集库区村民小组~村~乡逐级统计分析,也可以按照当地生产发 展和人口发展计划制定的指标合理确定。 5.2.2 移民安置规划目标值确定 (1) 移民原有生活水平的确定 (2)规划目标值的确定:包括人均占有资源量(含耕地面积、园地面积、经济林和荒山面 积)及可能的投入开发潜在资源量;人均可能获得的实物收入量(如粮食、果品、木材或其它 产品);人均可获得的货币量(按基准年不变价计算,规划年现金量)等。 (3)规划目标值与无工程时移民原有生活水平相对照评价其合理性(包括人均资源、产量 和货币)。 5.2.3 生产开发规划 5.2.3.1 资源与人口环境容量分析 提示:在对比评价时,应考虑移民初期生产条件尚不完备而达不到正常产量的实际, 以及可能得到的水电站所给予的“后期生产扶持”资金收入(投入)量,进行综合 评价。 提示:(1)含浸没、坍岸、滑坡区、孤岛区、脱水影响区等。 (2)对于淹地不淹房和淹没区以外影响的必须异地搬迁安置的移民人数,应以村民小 组为单位通过对剩余资源调查、可能开发措施研究并结合未来环境条件变化等综合 分析论证后确定。 提示:确定移民原有生活水平是以现状为基础,预测无工程时按照当地经济发展计划 至规划水平年可能达到的水平即为其原有生活水平。 提示:(1)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详查评价资料,收集库区和 移民安置区社会生产统计年报资料、农业区划和生产发展计划,后备资源与可能开 发措施,当地主要生产开发项目的生产方式、管理水平、投入产出指标、群众现有 生活水平。 (2)核实安置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耕地、园地、林地、可利用的荒山、草地 等,逐项分析可开发利用的项目、规模,并对可开发利用的生产项目相关的水、电、 路基础配套设施分析论证。 (3)按照规划水平年,计算可开发利用项目可获得的收益(包括粮食产量、经 济作物与农林产品产量、现金收入等),依照水平年规划目标值计算可容纳人数。水 平年最大可能利用的环境容量(可容人数),在理论上应为该村民小组水平年环境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