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点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春天百花盛开、争 奇斗艳的情景。如果因季节观察不到,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 看一看。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图片 2.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4个,会写的字有7个。可以让学生根据生字的字形特点,用 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比如,可以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 字音,或査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也可以分析字形重点识记:咏,用口吟诵,与口有 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要加强对字形的指导,比如,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 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指导写字时,注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教师重点提醒:“裁” 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撤,不是两 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3.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 的自然景象,再学习诗句。可以这样导入: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的柳树是怎样的?春天百 花盛开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或用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在学生回忆 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后,再提出:看看古代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这样再读课文,使学 生对诗句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4.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可以教师范 读、音乐配读等。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达到对诗句内
1.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点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春天百花盛开、争 奇斗艳的情景。如果因季节观察不到,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 看一看。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图片。 2.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 4 个,会写的字有 7 个。可以让学生根据生字的字形特点,用 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比如,可以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 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也可以分析字形重点识记:咏,用口吟诵,与口有 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要加强对字形的指导,比如,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 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指导写字时,注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教师重点提醒:“裁” 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 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3.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 的自然景象,再学习诗句。可以这样导入: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的柳树是怎样的?春天百 花盛开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或用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在学生回忆 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后,再提出:看看古代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这样再读课文,使学 生对诗句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4.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可以教师范 读、音乐配读等。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达到对诗句内
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不必专门死抠其中的词义,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诗句内容。最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 5.指导朗读。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可以结合看图,想象情境来感 悟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再通过诵读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诵读时教师要做必要的技术指导,要求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比如: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读的时候,注意词与词之间节奏不要完全一样,有快有慢,要有变化。需强调的内容要 读重音,比如“谁”“春风”“东风”“总是”“春
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不必专门死抠其中的词义,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诗句内容。最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 5.指导朗读。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可以结合看图,想象情境来感 悟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再通过诵读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诵读时教师要做必要的技术指导,要求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比如: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读的时候,注意词与词之间节奏不要完全一样,有快有慢,要有变化。需强调的内容要 读重音,比如“谁”“春风”“东风”“总是”“春
根据诗句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理解古诗的内容,突破难点。如,“碧玉妆成 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句,可体会到静态中柳树的色彩美、形态美。“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春风剪开柳叶的动态景象,也就是在春风中柳叶 翻飞飘动的情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可把自己当作一个游客,在晴朗 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新奇的春景,想一想,当时的景致是怎样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 紫千红总是春”,让学生想象在春风的吹拂下万紫千红的景象,从而体会诗句内容。 7.关于课后思考练习题。第1题是背诵课文。可以结合课文学习时进行,在熟读的基 础上,让学生背诵,也可以采用互相比赛的方式记背。第2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 意思,是理解诗句内容的练习。理解不要拘泥课文内容的直译,只要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 把意思说清楚即可。如,“因为有了东风,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百花盛开、姹紫嫣 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 到万紫千红花开的景象以后。”“春风徐徐吹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 边的美景。”这几种表达都可以 四、参考资料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 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公元695年擢升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 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 20首。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广为 传诵。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 阳、考亭。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曾仼秘阁修撰等职 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 学上发展了程颐、程颢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 义的理学系统,称为程朱理学。他从事教育时强调启发式。他治学态度严谨,分析问题缜密
6.根据诗句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理解古诗的内容,突破难点。如,“碧玉妆成 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句,可体会到静态中柳树的色彩美、形态美。“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春风剪开柳叶的动态景象,也就是在春风中柳叶 翻飞飘动的情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可把自己当作一个游客,在晴朗 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新奇的春景,想一想,当时的景致是怎样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 紫千红总是春”,让学生想象在春风的吹拂下万紫千红的景象,从而体会诗句内容。 7.关于课后思考练习题。第 1 题是背诵课文。可以结合课文学习时进行,在熟读的基 础上,让学生背诵,也可以采用互相比赛的方式记背。第 2 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 意思,是理解诗句内容的练习。理解不要拘泥课文内容的直译,只要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 把意思说清楚即可。如,“因为有了东风,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百花盛开、姹紫嫣 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 到万紫千红花开的景象以后。”“春风徐徐吹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 边的美景。”这几种表达都可以。 四、参考资料 贺知章 (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 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公元 695 年擢升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 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 20 首。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广为 传诵。 朱熹 (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 阳、考亭。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 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 学上发展了程颐、程颢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 义的理学系统,称为程朱理学。他从事教育时强调启发式。他治学态度严谨,分析问题缜密
对后代的学者影响很大。他的著作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 辞集注》,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书 3荷花 、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 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 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 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 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 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 大幅活的画。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 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 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 感受和体验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 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 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 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对后代的学者影响很大。他的著作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 辞集注》,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书。 3 荷花 一、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 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 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 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 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 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一 大幅活的画。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 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 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 感受和体验。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 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 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 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 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荷花,如没有见过荷花,有条件的可以组织 学生去实地观赏并了解荷花的生长情况,以增加对荷花的感性认识,也可查找有关荷花的资 料,如文字或图片资料。教师准备有关荷花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学习目标 1.会认 3 个生字,会写出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 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荷花,如没有见过荷花,有条件的可以组织 学生去实地观赏并了解荷花的生长情况,以增加对荷花的感性认识,也可查找有关荷花的资 料,如文字或图片资料。教师准备有关荷花的多媒体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