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词句,积累语言。本课描写生动形象,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教学时要让学生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来体会。比如,“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聚拢”可以通过查字典让学生 了解意思,再体会这里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生动活泼的春景;“横掠”可以通过画面演示, 了解这种姿势,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准确。“掠”是轻轻擦过的意思,指燕子身轻,速度 快,一瞬间而过。“多么像五线谱啊”,如果学生没有接触过五线谱,可以让学生看看五线 谱,知道五线谱和音符是什么样子,再体会课文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来打比方。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再背诵下来。指导背诵要指点背诵方法。背诵 本课,可以按照“燕子的外形—一美好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课文脉络 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再到活泼可爱 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舂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 8.课后思考练习题及泡泡。第1题是读背的要求,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完成,背不下来 的可以留作家庭作业。第2题是讨论题,“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 完成。重点通过第一、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对 燕子的了解来说,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最后大家总结出燕子小巧灵活、活泼可爱的特点 就可以了。第3题可以结合课堂学习进行,让学生根据例子的提示,明确“掠”用得好在哪 里,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然后和同学讨论交流。选做题是 积累语言的练习,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还可以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文中泡泡“我能想象出‘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景象”,这是培养想象力的练习。读文章 想画面,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进行。在学生读懂词语的意思后,再想象生动而热烈的春天景象 教师可提示学生想象春天都有哪些动物、植物能出现。文末泡泡,既是想象的练习,又是理 解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作用的练习。要让学生先了解什么是五线谱,再想想为什 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了解电杆和燕子组成的画面,非常像五线谱。这是通过引导想象 来完成的。同时,燕子作为音符,正好谱成了春天的赞歌,与最后一句话形成了必然的联系 更好地体现了歌颂春天的主题内容,体会用“五线谱”打比方的妙处
7.学习词句,积累语言。本课描写生动形象,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教学时要让学生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来体会。比如,“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聚拢”可以通过查字典让学生 了解意思,再体会这里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生动活泼的春景;“横掠”可以通过画面演示, 了解这种姿势,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准确。“掠”是轻轻擦过的意思,指燕子身轻,速度 快,一瞬间而过。“多么像五线谱啊”,如果学生没有接触过五线谱,可以让学生看看五线 谱,知道五线谱和音符是什么样子,再体会课文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来打比方。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再背诵下来。指导背诵要指点背诵方法。背诵 本课,可以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课文脉络 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再到活泼可爱 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 8.课后思考练习题及泡泡。第 1 题是读背的要求,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完成,背不下来 的可以留作家庭作业。第 2 题是讨论题,“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 完成。重点通过第一、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对 燕子的了解来说,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最后大家总结出燕子小巧灵活、活泼可爱的特点 就可以了。第 3 题可以结合课堂学习进行,让学生根据例子的提示,明确“掠”用得好在哪 里,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然后和同学讨论交流。选做题是 积累语言的练习,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还可以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文中泡泡“我能想象出‘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景象”,这是培养想象力的练习。读文章 想画面,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进行。在学生读懂词语的意思后,再想象生动而热烈的春天景象。 教师可提示学生想象春天都有哪些动物、植物能出现。文末泡泡,既是想象的练习,又是理 解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作用的练习。要让学生先了解什么是五线谱,再想想为什 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了解电杆和燕子组成的画面,非常像五线谱。这是通过引导想象 来完成的。同时,燕子作为音符,正好谱成了春天的赞歌,与最后一句话形成了必然的联系, 更好地体现了歌颂春天的主题内容,体会用“五线谱”打比方的妙处
四、参考资料 燕子一种候鸟,体小、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背部黑色,肚皮白色。常在人 家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是益鸟。在我国,燕子春天飞到北方, 秋天飞到南方去。 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生于浙江永嘉县,原籍福建 长乐县。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同茅盾、叶圣陶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1923年主编“小说月报”,1931年任燕京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创办《民立》周刊。解放 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文物局局长、文化部 副部长。1958年在出国访问途中,不幸因飞机失事遇难。郑振铎毕生从事文学创作、文学 研究和考古研究,致力于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建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史》《中国 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山中杂记》《泰戈尔传》等;主要译作有《沙宁》 《血痕》《灰色马》《新月集》《飞鸟集》等。1959年出版《郑振铎文集》。他的作品《鸬 鹚》(由《鹈鹕与鱼》改编)等,曾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本。 2古诗两首 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 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 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 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四、参考资料 燕子 一种候鸟,体小、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背部黑色,肚皮白色。常在人 家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是益鸟。在我国,燕子春天飞到北方, 秋天飞到南方去。 郑振铎 (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生于浙江永嘉县,原籍福建 长乐县。1919 年参加五四运动,1921 年同茅盾、叶圣陶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1923 年主编“小说月报”,1931 年任燕京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创办《民立》周刊。解放 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文物局局长、文化部 副部长。1958 年在出国访问途中,不幸因飞机失事遇难。郑振铎毕生从事文学创作、文学 研究和考古研究,致力于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建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史》《中国 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山中杂记》《泰戈尔传》等;主要译作有《沙宁》 《血痕》《灰色马》《新月集》《飞鸟集》等。1959 年出版《郑振铎文集》。他的作品《鸬 鹚》(由《鹈鹕与鱼》改编)等,曾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本。 2 古诗两首 一、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 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 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 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咏柳》,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柳树在春天生 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打 扮。“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 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 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这是这 首诗的主要特点
《咏柳》,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柳树在春天生 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打 扮。“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 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 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这是这 首诗的主要特点
《春日》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全诗讲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限的春光,从 中有所体悟,阐发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睛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 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 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经曲阜,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滨” 水边。在泗水边“寻芳”,实际上说的是追求圣人大道。全句的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 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 时之间。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到。“东风面”,春风的面 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 “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全句的 意思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以上两句的意思是:人们寻常 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说,春风徐 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这首诗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认识,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同时,采用虚实结合的 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一时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虚实 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气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给人 以理性的思考,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春日》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全诗讲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限的春光,从 中有所体悟,阐发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 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 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经曲阜,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滨”, 水边。在泗水边“寻芳”,实际上说的是追求圣人大道。全句的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 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 一时之间。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到。“东风面”,春风的面 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 “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全句的 意思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以上两句的意思是:人们寻常 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说,春风徐 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这首诗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认识,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同时,采用虚实结合的 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一时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虚实 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气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给人 以理性的思考,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春天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 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 的热爱之情 这两首诗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细叶、光景、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建议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春天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 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 的热爱之情。 这两首诗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二、学习目标 1.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细叶、光景、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