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1、《观潮》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时安排: 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自有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情况。师予以补充归纳 2、出示板书:观潮齐声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读书要求:自之轻声读课文,标出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文章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3、看看2-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一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时间顺序、潮 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生词,读准字音 分析字形 3、词语解释:天下奇观、若隐若现、人声鼎沸、浩浩荡荡、风号浪吼 四、讲读1、2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说说你读了什么? 2、3-5分钟自由学习后,师生以提问待检测 (1)自古以来人们怎样评价“钱塘江下浪潮 (2)“奇观”是什么意思 (3)观潮最佳时间、地点是什么? (4)来到这里人们看到了什么?大家心情如何? (5)指导朗读,读出景色的美丽 五、全课总结 如此壮观的景象是以怎样的姿态展现的,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朗读课文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1 - 1、《观潮》 学习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自有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情况。师予以补充归纳 2、出示板书:观潮 齐声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读书要求:自之轻声读课文,标出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文章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3、看看 2—5 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一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时间顺序、潮 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生词,读准字音 2、分析字形 3、词语解释:天下奇观 、若隐若现、人声鼎沸、浩浩荡荡、风号浪吼 四、讲读 1、2 段 1、自由读 1、2 自然段,说说你读了什么? 2、3-5 分钟自由学习后,师生以提问待检测。 (1) 自古以来人们怎样评价“钱塘江下浪潮”? (2) “奇观”是什么意思? (3)观潮最佳时间、地点是什么? (4)来到这里人们看到了什么?大家心情如何? (5)指导朗读,读出景色的美丽。 五、全课总结 如此壮观的景象是以怎样的姿态展现的,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第二课时 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的景象的?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观看插图,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a、钱塘江大潮给了你什么印象?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b、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 它吗?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展示描述的情景 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 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 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 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髙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 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 颤动起来。 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 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感受壮观,激发背诵兴趣 1)、出示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2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2 -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的景象的?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 3.4 自然段。 二、观看插图,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a、钱塘江大潮给了你什么印象?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b、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 它吗?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 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 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 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 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 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 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感受壮观,激发背诵兴趣。 1)、出示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2)、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 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髙),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潮头过后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2、找出大潮壮观的词语。 3、指导朗读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 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 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 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 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 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文章按时间顺序先写潮来之前,次写潮来之时,再写潮去之后的情况,最壮观的是潮来之 后的情况,课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来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 八、布置作业 背诵3、4自然段。 九、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3 - 2)、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 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潮头过后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2 、找出大潮壮观的词语。 3、指导朗读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 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 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 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 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 消失在( )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文章按时间顺序先写潮来之前,次写潮来之时,再写潮去之后的情况,最壮观的是潮来之 后的情况,课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来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 八、布置作业 背诵 3、4 自然段。 九、板书设计 、 课后反思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 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査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 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 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一一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 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全文总结 本文作者以简练、优美的文笔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表达了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4 -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 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 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 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 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 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 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 它的奇异。 壮丽( 2 自然段 )奇异( 3-4 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 2 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 米 长 5044 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 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 3-4 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 5 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 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全文总结 本文作者以简练、优美的文笔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表达了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 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 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 1.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 样子呢 按照要求读书 自学生字词 2.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5 -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3、《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 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 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 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 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 1.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 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 自学生字词。 2.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 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