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盛世格局 唐叶翘,形,明 x , 常。经动g所 :,≈ 、确立具有长远战略宏图的文德治国原则 贞观七年,太宗与秘书监魏征从容论自古理政得失,因曰:“当今大乱之后,造次不可致理。”征曰
12 唐太宗与盛世格局 一 、确立具有长远战略宏图的文德治国原则 贞观七年,太宗与秘书监魏征从容论自古理政得失,因曰:“当今大乱之后,造次不可致理。”征曰:
不然,凡人在危困,则忧死亡:忧死亡,则思理;思理,则易教。然则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也。”太 宗曰:“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去杀。大乱之后,将求致理,宁可造次而望乎?”征曰:“此据常人, 不在圣哲。若圣哲施化,上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而速,期月而可,信不为难,三年成功,犹谓其 晩。”太宗以为然。封徳獐等对曰:“三代以后,人渐浇讹,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皆欲理而不能,岂 能理而不欲?若信魏征所说,恐败乱国家。”征曰:“五帝、三王,不易人而理,行帝道则帝,行王道则 王,在于当时所理,化之而已。考之载籍,可得而知。昔黄帝与蚩尤七十余战,其乱甚矣,既胜之 后,便致太平。九黎乱徳,颛顼征之,既克之后,不失其理。桀为乱虐,而汤放之,在汤之代,即致 太平。纣为无道,武王伐之,成王之代,亦致太平。若言人渐浇讹,不及纯朴,至今应悉为鬼魅,宁 可复得而教化耶?”徳獐等无以难之,然咸以为不可。太宗每力行不倦,数年间,海内康宁,突厥破 ,因谓群臣曰:“贞观初,人皆异论,云当今必不可行帝道、王道,惟魏征劝我。既从其言,不过数 载,遂得华夏安宁,远戎宾服。突厥自古以来常为国勍敌,今酋长并带刀宿卫,部落皆袭衣冠。使我 遂至于此,皆魏征之力也。”顾谓征曰:“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 工,即为万代之宝。朕虽无美质,为公所切磋,劳公约朕以仁义,弘朕以道徳,使朕功业至此,公亦 足为良工尔。 二、确立多元文化百花齐放的政策 太常少卿祖孝孙奏所定新乐。太宗曰:“礼乐之作,是圣人绿物设教,以为撙节,治政善恶,岂此之 由?”御史大夫杜淹对曰:“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 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以是观之,实由于乐。”太宗曰:“不然,夫音声岂能感 人?欢者闻之则悦,哀者听之则悲。悲悦在于人心,非由乐也。将亡之政,其人心苦,然苦心相感 故闻之则悲耳。何乐声哀怨,能使悦者悲乎?今《玉树》、《伴侣》之曲,其声具存,朕能为公奏 之,知公必不悲耳。”尚书右丞魏征进曰:“古人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 哉!乐在人和,不由音调。”太宗然之。 兼收并蓄,百家争鸣 、民族融合 王溥《唐会要》卷一百“杂录”说: “(贞观)四年三月,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 皇帝天可汗,诸蕃渠帅有死亡者,必下诏册立其后嗣焉 [唐]阎立本《步拳图》
13 “不然,凡人在危困,则忧死亡;忧死亡,则思理;思理,则易教。然则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也。”太 宗曰:“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去杀。大乱之后,将求致理,宁可造次而望乎?”征曰:“此据常人, 不在圣哲。若圣哲施化,上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而速,期月而可,信不为难,三年成功,犹谓其 晩。”太宗以为然。封徳彛等对曰:“三代以后,人渐浇讹,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皆欲理而不能,岂 能理而不欲?若信魏征所说,恐败乱国家。”征曰:“五帝、三王,不易人而理,行帝道则帝,行王道则 王,在于当时所理,化之而已。考之载籍,可得而知。昔黄帝与蚩尤七十余战,其乱甚矣,既胜之 后,便致太平。九黎乱徳,颛顼征之,既克之后,不失其理。桀为乱虐,而汤放之,在汤之代,即致 太平。纣为无道,武王伐之,成王之代,亦致太平。若言人渐浇讹,不及纯朴,至今应悉为鬼魅,宁 可复得而教化耶?”徳彛等无以难之,然咸以为不可。太宗每力行不倦,数年间,海内康宁,突厥破 灭,因谓群臣曰:“贞观初,人皆异论,云当今必不可行帝道、王道,惟魏征劝我。既从其言,不过数 载,遂得华夏安宁,远戎宾服。突厥自古以来常为国勍敌,今酋长并带刀宿卫,部落皆袭衣冠。使我 遂至于此,皆魏征之力也。”顾谓征曰:“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 工,即为万代之宝。朕虽无美质,为公所切磋,劳公约朕以仁义,弘朕以道徳,使朕功业至此,公亦 足为良工尔。” 二、确立多元文化百花齐放的政策 ·太常少卿祖孝孙奏所定新乐。太宗曰:“礼乐之作,是圣人縁物设教,以为撙节,治政善恶,岂此之 由?”御史大夫杜淹对曰:“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 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以是观之,实由于乐。”太宗曰:“不然,夫音声岂能感 人?欢者闻之则悦,哀者听之则悲。悲悦在于人心,非由乐也。将亡之政,其人心苦,然苦心相感, 故闻之则悲耳。何乐声哀怨,能使悦者悲乎?今《玉树》、《伴侣》之曲,其声具存,朕能为公奏 之,知公必不悲耳。”尚书右丞魏征进曰:“古人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鼔云乎 哉!乐在人和,不由音调。”太宗然之。 ·兼收并蓄,百家争鸣。 三 、民族融合 ·王溥《唐会要》卷一百“杂录”说: “(贞观)四年三月,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 皇帝天可汗,诸蕃渠帅有死亡者,必下诏册立其后嗣焉。” [ 唐 ] 阎立本《步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