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0亿元,增长 5.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3.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中税收收入501.6亿元,增长2.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 为85%,税收占比全省第三。其中,增值税220.9亿元,增长1.4% 企业所得税80.4亿元,下降0.9%;个人所得税23.4亿元,下降29.7% 契税57.2亿元,增长44.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3.7亿元,增 长9.9%民生领域支出增长较快,节能环保支出27.2亿元,增长54.6%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2.0亿元,增长22.1% 农业与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65.8亿元, 按可比价比上年下降1.9%。其中农业产值144.9亿元,下降3.6%;林 业产值1.9亿元,增长13.6%;牧业产值17.4亿元,下降5.4%;渔业 产值77.4亿元,增长0.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2亿元,增长5.3%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3.5万亩,比上年减少20.8万亩,下降12.7% 粮食总产69.6万吨,下降11%。粮食亩产484.9公斤,比上年增加9.1 公斤,较全省平均水平高25.8公斤,亩产水平位列全省第四;其中水 稻亩产627.5公斤,比上年增加3.9公斤,较全省平均高29.4公斤 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圆满创成国家农产品
- 18 -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90 亿元,增长 5.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 3.3 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中税收收入 501.6 亿元,增长 2.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 为 85%,税收占比全省第三。其中,增值税 220.9 亿元,增长 1.4%; 企业所得税 80.4 亿元,下降 0.9%;个人所得税 23.4 亿元,下降 29.7%; 契税 57.2 亿元,增长 44.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653.7 亿元,增 长 9.9%。民生领域支出增长较快,节能环保支出 27.2 亿元,增长 54.6%;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82.0 亿元,增长 22.1%。 二、农业与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现价总产值 265.8 亿元, 按可比价比上年下降 1.9%。其中农业产值 144.9 亿元,下降 3.6%;林 业产值 1.9 亿元,增长 13.6%;牧业产值 17.4 亿元,下降 5.4%;渔业 产值 77.4 亿元,增长 0.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24.2 亿元,增长 5.3%。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143.5 万亩,比上年减少 20.8 万亩,下降 12.7%; 粮食总产 69.6 万吨,下降 11%。粮食亩产 484.9 公斤,比上年增加 9.1 公斤,较全省平均水平高 25.8 公斤,亩产水平位列全省第四;其中水 稻亩产 627.5 公斤,比上年增加 3.9 公斤,较全省平均高 29.4 公斤。 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圆满创成国家农产品
质量安全市,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设区市。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 示范园4个,十大农产品知名品牌和5个农产品特色品牌影响力日增, 长荡湖大闸蟹、溧阳青虾两个品牌入围首批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 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全市高标 准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67.7%、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23.7%、高 效设施渔业面积比重39.4%;美丽牧场加快建设,建成行业领先的病死 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和处理体系,建成精美小菜园300多个;全市秸 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6.8%。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中提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增长 9.1%,增速列苏南第一、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6%, 七大行业产值五增二降,建材、生物医药、机械、冶金、电子行业产 值分别同比增长23.2%、14%、12.8%、11%、5.6%,纺织服装和化工行 业分别下降6.7%和0.9%。企业效益稳步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利润总额增长8.5%,增速位列苏南第一、全省第三。常州智能制造装 备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业强基工程项目累 计16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累计12个,数量均居全省第 十大产业链稳步发展。全年十大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
- 19 - 质量安全市,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设区市。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 示范园 4 个,十大农产品知名品牌和 5 个农产品特色品牌影响力日增, 长荡湖大闸蟹、溧阳青虾两个品牌入围首批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19 农 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全市高标 准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 67.7%、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 23.7%、高 效设施渔业面积比重 39.4%;美丽牧场加快建设,建成行业领先的病死 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和处理体系,建成精美小菜园 300 多个;全市秸 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均达到 96.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中提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增长 9.1%,增速列苏南第一、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 9.6%, 七大行业产值五增二降,建材、生物医药、机械、冶金、电子行业产 值分别同比增长 23.2%、14%、12.8%、11%、5.6%,纺织服装和化工行 业分别下降 6.7%和 0.9%。企业效益稳步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利润总额增长 8.5%,增速位列苏南第一、全省第三。常州智能制造装 备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业强基工程项目累 计 16 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累计 12 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十大产业链稳步发展。全年十大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
长9.5%,对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3.2%,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为 43.4%,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产业链增长23.4%、新能源汽 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增长18.9%、智能电网产业链增长14.2% 新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链增长13.9% 建筑业产值较快增长。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 值1906.8亿元,增长18.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586.9亿元,增长 22.2%。房屋施工面积12458.8万平方米,增长12.2%;房屋竣工面 积3754.3万平方米,增长17.7%。建筑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 生产率为33.1万元/人,增长8.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平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6%,其 中工业投资增长2.2%,服务业投资增长8.7%。投资结构不断改善,高 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0.9%,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 房地产开发投资高位运行。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9.9%,其 中住宅投资增长57.6%。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162.1万平方米,增长 15.9%,其中住宅、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866.4万平方米、60.2 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1.8%、19.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398万平方
- 20 - 长 9.5%, 对 工 业 产 值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为 43.2%, 占 工 业 产 值 的 比 重 为 43.4%,提升 1.4 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产业链增长 23.4%、新能源汽 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增长 18.9%、智能电网产业链增长 14.2%、 新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链增长 13.9%。 建筑业产值较快增长。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 值 1906.8 亿元,增长 18.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 1586.9 亿元, 增长 22.2%。房屋施工面积 12458.8 万平方米,增长 12.2 %;房屋竣工面 积 3754.3 万平方米,增长 17.7%。建筑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 生产率为 33.1 万元/人,增长 8.9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平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 5.6%,其 中工业投资增长 2.2%,服务业投资增长 8.7%。投资结构不断改善,高 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 30.9%,比上年提高 10.8 个百分 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高位运行。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49.9%,其 中住宅投资增长 57.6%。商品房新开工面积 1162.1 万平方米,增长 15.9%,其中住宅、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 866.4 万平方米、60.2 万平方米,分别增长 11.8%、19.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 398 万平方
米,下降3.6%,其中住宅待售面积77.8万平方米,下降25.6% 五、国内贸易 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5.7亿元 增长7.8%。从消费形态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94.7亿元,增长12.6%; 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137.6亿元,增长6.5%;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7.4 亿元,增长7.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56亿元,增长11.1%。从经营 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04.9亿元,增长η.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 210.9亿元,增长6.4%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结构优化。按人民币计价,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330.8 亿元,增长2.8%。其中,出口1738.8亿元,增长5.2%;进口592.1 亿元,下降3.5%。从出口市场来看,对欧盟、东盟、拉美出口分别为 355.4亿元、252.6亿元、11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6%、14.8%和 8.9%。一般贸易保持主导地位,全年一般贸易出口1439.4元,增长 7.1%,高于全市出口增幅1.9个百分点,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82.8%。 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6.2%,对“一带一路”出口增长10.1%,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7%。新获评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1家,获批省
- 21 - 米,下降 3.6%,其中住宅待售面积 77.8 万平方米,下降 25.6%。 五、国内贸易 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815.7 亿元, 增长 7.8%。从消费形态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 394.7 亿元,增长 12.6%; 零售业实现零售额 2137.6 亿元,增长 6.5%;住宿业实现零售额 27.4 亿元,增长 7.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256 亿元,增长 11.1%。从经营 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2604.9 亿元,增长 7.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 210.9 亿元,增长 6.4%。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结构优化。按人民币计价,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 2330.8 亿元,增长 2.8%。其中,出口 1738.8 亿元,增长 5.2%;进口 592.1 亿元,下降 3.5%。从出口市场来看,对欧盟、东盟、拉美出口分别为 355.4 亿元、252.6 亿元、118.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6.6%、14.8%和 8.9%。一般贸易保持主导地位,全年一般贸易出口 1439.4 元,增长 7.1%,高于全市出口增幅 1.9 个百分点,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 82.8%。 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 26.2%,对“一带一路”出口增长 10.1%,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 7%。新获评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1 家,获批省
级公共海外仓1家,2家企业获批商务部轨道交通进境维修资格。 利用外资稳步推进。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6.3亿美元,增长0.6% 全年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41个、总投资超5亿美元项目8个,新 增4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新增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 构3家。十大产业链制造业项目新增协议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分 别占全市制造业的84.7%、80.3% 外经合作稳步发展。全年新增境外投资项目85个,中方协议投资 额8.5亿美元。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4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 7.3亿美元。“一带一路”投资项目29个,累计中方投资额2.8亿美元, 增长187.9%。 开发区加快发展。全年开发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2亿元, 实际到账外资23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765.7亿元。各开发区排位不 断提升,常州经开区跃升至省级经开区第9位,首次跻身前十强;金 坛经开区、钟楼经开区升至第16位和23位,分别比上年上升了25位 和21位;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分别为 24位、39位,分别提升4位、6位;江苏中关村高新区跃居省级高新 区第1位;中以常州创新园、中德(金坛)创新产业园、中欧(常州 检验检测认证国际合作产业园获评首批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获评数 位居全省第
- 22 - 级公共海外仓 1 家,2 家企业获批商务部轨道交通进境维修资格。 利用外资稳步推进。全年实际使用外资 26.3 亿美元,增长 0.6%。 全年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 41 个、总投资超 5 亿美元项目 8 个,新 增 4 个世界 500 强投资项目,新增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 构 3 家。十大产业链制造业项目新增协议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分 别占全市制造业的 84.7%、80.3%。 外经合作稳步发展。全年新增境外投资项目 85 个,中方协议投资 额 8.5 亿美元。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 46 个,中方协议投资额 7.3 亿美元。“一带一路”投资项目 29 个,累计中方投资额 2.8 亿美元, 增长 187.9%。 开发区加快发展。全年开发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42 亿元, 实际到账外资 23 亿美元,进出口总额 1765.7 亿元。各开发区排位不 断提升,常州经开区跃升至省级经开区第 9 位,首次跻身前十强;金 坛经开区、钟楼经开区升至第 16 位和 23 位,分别比上年上升了 25 位 和 21 位;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分别为 24 位、39 位,分别提升 4 位、6 位;江苏中关村高新区跃居省级高新 区第 1 位;中以常州创新园、中德(金坛)创新产业园、中欧(常州) 检验检测认证国际合作产业园获评首批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获评数 位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