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休闲场地面积119.65万平方米,年末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 2.61平方米。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7.1%, 优秀率为16.2%。全年体彩总销售9863万元。 十、人口、民生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4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4万人,其中 城镇人口99.06万人,城镇化率68.14%。户籍总人口98.04万人,增 加1.08万人。其中,男性47.72万人,增加0.4万人:女性50.31万 人,增加0.67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8.89‰,死亡率7.22‰,人口 自然增长率1.67‰。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1.4万个,城镇新增就业2.7万人;扶持创业 504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935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62%;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03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5元,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61229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62元, 增长8.5%。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891元,增长7.2% 全面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棚户区改造新开工2495套, 基本建成427套;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发放409户,全年发放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补贴47.34万元;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32.29亿元, 发放贷款23.75亿元
- 13 - 身休闲场地面积 119.65 万平方米,年末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 2.61 平方米。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 97.1%, 优秀率为 16.2%。全年体彩总销售 9863 万元。 十、人口、民生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 145.38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0.34 万人,其中 城镇人口 99.06 万人,城镇化率 68.14%。户籍总人口 98.04 万人,增 加 1.08 万人。其中,男性 47.72 万人,增加 0.4 万人;女性 50.31 万 人,增加 0.67 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 8.89‰,死亡率 7.22‰,人口 自然增长率 1.67‰。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 11.4 万个,城镇新增就业 2.7 万人;扶持创业 5045 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2.4 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 1935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1.62%;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103 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1055 元,增长 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 61229 元,增长 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2362 元, 增长 8.5%。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8891 元,增长 7.2%。 全面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棚户区改造新开工 2495 套, 基本建成 427 套;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发放 409 户,全年发放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补贴 47.34 万元;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 32.29 亿元, 发放贷款 23.75 亿元
扎实推进全民参保工作计划。养老、失业、工伤险种分别净增3.64 万人、3.25万人、3.25万人,全区养老、失业、工伤险种参保人数分 别达47.3万人、40.4万人、40.95万人,综合参保率达98.82%。基本 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11.5万人,其中职工医保62.8万人、居民医保 48.7万人,支出30.35亿元。全年有10874人享受大病保险待遇,其 中医疗救助对象4120人。大病保险支出7196.9万元,医疗救助支出 2885.9万元。新增办理异地就医1941余人,发放异地就医人员门诊费 349万元。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1959元,比上年提高6.2% 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最低生活保障由每月800元/人提高 到每月850元/人,全年共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757万元,享受 保障户数1836户,人数2427人;发放慈善救助金3800万元,惠及 困难群众1万多人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 补贴6752万元;免除丧葬基本费用约476万元;年末全区共有各 类福利机构21个,床位数6518张,在院人数4062人;全年福彩总销 量2.9亿元 十一、城乡建设和公用事业 城市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取得新成绩。长虹路高架互通工程建成通 车;常州地铁一号线建成投入运行,轨道交通沿线环境整治投入资金 7500万,修复人行道、花坛及铺装面积约3.1万平方米,提升绿化面
- 14 - 扎实推进全民参保工作计划。养老、失业、工伤险种分别净增 3.64 万人、3.25 万人、3.25 万人,全区养老、失业、工伤险种参保人数分 别达 47.3 万人、40.4 万人、40.95 万人,综合参保率达 98.82%。基本 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 111.5 万人,其中职工医保 62.8 万人、居民医保 48.7 万人,支出 30.35 亿元。全年有 10874 人享受大病保险待遇,其 中医疗救助对象 4120 人。大病保险支出 7196.9 万元,医疗救助支出 2885.9 万元。新增办理异地就医 1941 余人,发放异地就医人员门诊费 349 万元。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 1959 元,比上年提高 6.2%。 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最低生活保障由每月 800 元/人提高 到每月 850 元/人,全年共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1757 万元,享受 保障户数 1836 户,人数 2427 人;发放慈善救助金 3800 万元,惠及 困难群众 1 万多人次;发 放 困 难 残 疾 人 生 活 补 贴 、重 度 残 疾 人 护 理 补 贴 6 7 5 2 万 元 ; 免 除 丧 葬 基 本 费 用 约 4 7 6 万 元 ; 年末全区共有各 类福利机构 21 个,床位数 6518 张,在院人数 4062 人;全年福彩总销 量 2.9 亿元。 十一、城乡建设和公用事业 城市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取得新成绩。长虹路高架互通工程建成通 车;常州地铁一号线建成投入运行,轨道交通沿线环境整治投入资金 7500 万,修复人行道、花坛及铺装面积约 3.1 万平方米,提升绿化面
积约1万平方米,改造路面0.65万平方米;强化路灯管理,路灯设施 完好率95%以上,亮灯率达98%以上;完成房屋征迁150万平方米,出 让经营性土地近1700亩;新增停车泊位3374个,新建、改造城市公 厕51座;增加绿色建筑2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150万平方米,创 成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 精致集镇打造工程共规划建设192项建设项目,已开工项目175 项,开工率达91%,完工133项工程,完工率达70%:推进美丽宜居乡 村建设,创成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20个,280个自然村 达到美丽宜居乡村标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圆满收官,使用 精细化整治入库指标5920亩,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4553亩, 实现土地增值收益5亿元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05.2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4%,其中工业 用电量171.41亿千瓦时,增长6.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5.26亿千瓦 时,增长0.6%。全年液化气销售量1.77万吨,天然气销售量6.55亿 立方米。自来水供水量15627万立方米,售水量13735万立方米。新 增自来水用户3.62万户,用户总数达到50.82万户 十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年完成湿地修复4000亩以上,造林绿化7200亩左右。年末全 区林木覆盖率达26.3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8%
- 15 - 积约 1 万平方米,改造路面 0.65 万平方米;强化路灯管理,路灯设施 完好率 95%以上,亮灯率达 98%以上;完成房屋征迁 150 万平方米,出 让经营性土地近 1700 亩;新增停车泊位 3374 个,新建、改造城市公 厕 51 座;增加绿色建筑 200 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 150 万平方米,创 成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 精致集镇打造工程共规划建设 192 项建设项目,已开工项目 175 项,开工率达 91%,完工 133 项工程,完工率达 70%;推进美丽宜居乡 村建设,创成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 20 个,280 个自然村 达到美丽宜居乡村标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圆满收官,使用 精细化整治入库指标 5920 亩,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4553 亩, 实现土地增值收益 5 亿元。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 205.29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5.4%,其中工业 用电量 171.41 亿千瓦时,增长 6.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15.26 亿千瓦 时,增长 0.6%。全年液化气销售量 1.77 万吨,天然气销售量 6.55 亿 立方米。自来水供水量 15627 万立方米,售水量 13735 万立方米。新 增自来水用户 3.62 万户,用户总数达到 50.82 万户。 十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年完成湿地修复 4000 亩以上,造林绿化 7200 亩左右。年末全 区林木覆盖率达 26.3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9.8 %
扎实开展“水气土”治理,深入推进“减化”和“散乱污”综合 整治。治理黑臭水体59条,清淤河道237公里、河塘1193处。新提 改扩污水处理厂5座,新建污水主、支管网132公里,2317家企业 336个排水片区完成接管。城镇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1.22亿立方米,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5%。385家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 理,152家企业通过重点环境风险安全达标评估。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 为63.3%;PM2.5年均值为47.8微克/立方米;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 的比例为71.4%。 累计建成4座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处理站、1座大件生活垃圾分拣站、1座有 害垃圾临时收集站、1座可回收物综合利用中心以及1座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厂和 绿和30万吨建筑装潢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园林绿化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 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分类投放、收运、处置全链条体系基本形成,全年垃 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89.6% 注:1、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除注明按可比价格计算外,均按现行价格计算 2、公报中数据均为快报数,实际引用请以统计年鉴数据表为准
- 16 - 扎实开展“水气土”治理,深入推进“减化”和“散乱污”综合 整治。治理黑臭水体 59 条,清淤河道 237 公里、河塘 1193 处。新提 改扩污水处理厂 5 座,新建污水主、支管网 132 公里,2317 家企业、 336 个排水片区完成接管。城镇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 1.22 亿立方米,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93.5%。385 家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 理,152 家企业通过重点环境风险安全达标评估。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 为 63.3%; PM2.5 年均值为 47.8 微克/立方米;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 的比例为 71.4%。 累计建成 4 座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处理站、1 座大件生活垃圾分拣站、1 座有 害垃圾临时收集站、1 座可回收物综合利用中心以及 1 座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厂和 绿和 30 万吨建筑装潢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园林绿化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 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分类投放、收运、处置全链条体系基本形成,全年垃 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 89.6%。 注 : 1、 公 报 中 各 项 统 计 数 据 除 注 明 按 可 比 价 格 计 算 外 , 均 按 现 行 价 格 计 算 。 2、 公 报 中 数 据 均 为 快 报 数 , 实 际 引 用 请 以 统 计 年 鉴 数 据 表 为 准
2019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 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 化改革开放,以“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 抓手和奋斗指向,全市经济社会运行平稳,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 积极进展 综合经济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740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8%,增速居全省第三。分三次产业 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7亿元,下降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3529.2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14.7亿元,增长5.8%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1:47.7:50.2。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56390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22670美元。民营 经济完成增加值482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1%,增幅高出 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67.6%,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
- 17 - 2019 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 年,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 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 化改革开放,以“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 抓手和奋斗指向,全市经济社会运行平稳,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 积极进展。 一、综合经济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7400.9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 6.8%,增速居全省第三。分三次产业 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157 亿元,下降 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3529.2 亿元,增长 8.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3714.7 亿元,增长 5.8%。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 2.1∶47.7∶50.2。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 156390 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 22670 美元。民营 经济完成增加值 4822.4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 7.1%,增幅高出 全 市 平 均 水 平 0.3 个 百 分 点 ; 民 营 经 济 对 全 市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达 67.6%,拉动经济增长 4.6 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