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6年12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37.34%,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7.14%。2016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9370元,比2015年末贬值4434个基点,贬值幅度为6.39%。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6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9.31%。七、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同比下降2016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9.85万亿元,同比下降18.6%其中实收3.79万亿元,实付6.06万亿元,净流出2.27万亿元,收付比为1:1.6。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5.23万亿元,同比下降27.7%;其中,货物贸易收付金额4.12万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下收付金额1.11万亿元;资本项目下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4.62万亿元,同比下降5.1%9000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货物贸易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111120A0a0400LO'STOTSTO10.9102t0'910z009100-440000000000000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2经常项目人民币收付金额按月情况9
9 7 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 2016 年 12 月,人民币名义有效 汇率升值 37.34%,实际有效汇率升值 47.14%。2016 年末,人民币对 美元汇率中间价为 6.9370 元,比 2015 年末贬值 4434 个基点,贬值 幅度为 6.39%。2005 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 2016 年末,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 19.31%。 七、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同比下降 2016 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 9.85万亿元,同比下降 18.6%, 其中实收 3.79 万亿元,实付 6.06 万亿元,净流出 2.27 万亿元,收 付比为 1:1.6。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 5.23 万亿元, 同比下降 27.7%;其中,货物贸易收付金额 4.12 万亿元,服务贸易 及其他经常项下收付金额 1.11 万亿元;资本项目下人民币收付金额 合计 4.62 万亿元,同比下降 5.1%。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2012.01 2012.04 2012.07 2012.10 2013.01 2013.04 2013.07 2013.10 2014.01 2014.04 2014.07 2014.10 2015.01 2015.04 2015.07 2015.10 2016.01 2016.04 2016.07 2016.10 亿元 服务贸易及其他 货物贸易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 2 经常项目人民币收付金额按月情况
第二部分货币政策操作2016年以来,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中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但基础并不牢固,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通胀预期有所上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国人民银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保持政策灵活适度,注重稳定市场预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2016年,受美联储加息、外汇占款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波动有所加大,同时部分市场机构加杠杆、地方政府债集中发行、金融业“营改增”、交易所可转(交)换债券发行冻结资金等也加剧了流动性供求变化的不确定性。结合流动性供求的长期性变化和季节性特点,中国人民银行以7天期逆回购为主搭配其他品种和工具灵活开展操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丰富逆回购期限品种,“削峰填谷”熨平内外多种因素对流动性的扰动,推动完善金融业“营改增”相关政策,促进了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和货币市场利率总体平稳运行。年初,为进一步提高央行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操作主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公开市场每日操作机制,将操作频率由每周两次提高到每日一次。8月下旬和9月中旬,综合考虑经济运行、流动性形势以及市场“以短搏长”现象较为普遍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先后增加了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购品种,适当延0
10 第二部分 货币政策操作 2016 年以来,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中国经济运行出 现积极变化但基础并不牢固,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通胀预 期有所上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国人民银行主动适 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 策,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保持政策灵活适度,注重稳定市场预期,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2016 年,受美联储加息、外汇占款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 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波动有所加大,同时部分市场机构加杠杆、地方 政府债集中发行、金融业“营改增”、交易所可转(交)换债券发行 冻结资金等也加剧了流动性供求变化的不确定性。结合流动性供求的 长期性变化和季节性特点,中国人民银行以 7 天期逆回购为主搭配其 他品种和工具灵活开展操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丰 富逆回购期限品种,“削峰填谷”熨平内外多种因素对流动性的扰动, 推动完善金融业“营改增”相关政策,促进了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 定和货币市场利率总体平稳运行。 年初,为进一步提高央行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操作主动 性,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公开市场每日操作机制,将操作频率由每周 两次提高到每日一次。8 月下旬和 9 月中旬,综合考虑经济运行、流 动性形势以及市场“以短搏长”现象较为普遍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 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先后增加了 14 天期和 28 天期逆回购品种,适当延
长央行资金投放期限,引导金融机构提高负债稳定性,并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传导优化货币市场交易期限结构,对于防范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标利率基本保持稳定。2017年2月3日,由央行招标、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参与投标的7天期、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均上行10个基点分别至2.35%、2.50%和2.65%。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反映了2016年9月份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行的走势,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公开市场操作也有相应的量、价目标,目标的调整和侧重点的变化服务于宏观调控的需要,这也意味着公开市场操作的招标规模和中标利率都是可变的。市场已经适应了公开市场操作招标规模的变化,也在逐步适应中标利率的变化,这无疑有利于未来更好地发挥市场供求的决定性作用。2016年,公开市场累计开展逆回购操作24.8万亿元,其中7天期操作17.9万亿元,14天期操作3.9万亿元,28天期操作3万亿元;开展SL0操作累计投放流动性2050亿元。年末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余额为13150亿元,SL0余额为0。二、开展常备借贷便利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增加常备借贷便利期限品种,保持常备借贷便利利率稳定。2016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增加常备借贷便利1个月期限品种,满足金融机构春节期间流动性需求,要求分支机构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按需提供流动性,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探索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保持常备借贷便利利率稳定,对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二
11 长央行资金投放期限,引导金融机构提高负债稳定性,并通过公开市 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传导优化货币市场交易期限结构,对于防范资产负 债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6 年,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标利率基本保持稳定。2017 年 2 月 3 日,由央行招标、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参与投标的 7 天期、14 天期和 28 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均上行 10 个基点分别至 2.35%、2.50% 和 2.65%。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反映了 2016 年 9 月份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行的走势,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 行就市的表现。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公开市场操作也有相应的量、 价目标,目标的调整和侧重点的变化服务于宏观调控的需要,这也意 味着公开市场操作的招标规模和中标利率都是可变的。市场已经适应 了公开市场操作招标规模的变化,也在逐步适应中标利率的变化,这 无疑有利于未来更好地发挥市场供求的决定性作用。 2016 年,公开市场累计开展逆回购操作 24.8 万亿元,其中 7 天 期操作 17.9 万亿元,14 天期操作 3.9 万亿元,28 天期操作 3 万亿元; 开展 SLO 操作累计投放流动性 2050 亿元。年末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余额为 13150 亿元,SLO 余额为 0。 二、开展常备借贷便利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 增加常备借贷便利期限品种,保持常备借贷便利利率稳定。2016 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增加常备借贷便利 1 个月期限品种,满足金融机 构春节期间流动性需求,要求分支机构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按需提供 流动性,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探索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利率走 廊上限的作用,保持常备借贷便利利率稳定,对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隔夜、7天、1个月的利率分别为2.75%、3.25%、3.60%。在春节期间和月未、李未等货币市场利率易发生波动的时点:及时运用常备借贷便利满足中小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累计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7122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1649亿元,期未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1290亿元。2017年2月3日,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市场平稳运行,中国人民银行将隔夜、7天、1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调整为3.10%、3.35%、3.70%。开展中期借贷便利常态化操作并丰富期限品种。建立中期流动性常态化操作机制,每月适时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稳定市场预期。2016年,累计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55235亿元,期末余额为34573亿元,比年初增加27915亿元。中期借贷便利及时填补中期流动性缺口,成为央行基础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为满足金融机构不同期限的流动性需求,丰富中期借贷便利的期限品种,操作期限由6个月扩展为3个月、6个月、1年期。同时,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2016年初两次下调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中期政策利率作用,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2017年1月末,适度上调中期借贷便利利率,6个月、1年期利率分别为2.95%、3.10%。2017年1月,为保障春节前由现金投放形成的集中性需求,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TLF)操作为现金投放量较大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临时流动性支持,通过市场化机制更有效地满足了临时性流动性需求。2
12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隔夜、7 天、1 个月的利率分别为 2.75%、3.25%、 3.60%。在春节期间和月末、季末等货币市场利率易发生波动的时点, 及时运用常备借贷便利满足中小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2016 年中国人民银行累计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 7122 亿元,其中第四季 度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 1649 亿元,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 1290 亿元。2017 年 2 月 3 日,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市 场平稳运行,中国人民银行将隔夜、7 天、1 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 调整为 3.10%、3.35%、3.70%。 开展中期借贷便利常态化操作并丰富期限品种。建立中期流动性 常态化操作机制,每月适时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稳定市场预期。 2016 年,累计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 55235 亿元,期末余额为 34573 亿元,比年初增加 27915 亿元。中期借贷便利及时填补中期流动性缺 口,成为央行基础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为满足金融机构不同期限的 流动性需求,丰富中期借贷便利的期限品种,操作期限由 6 个月扩展 为 3 个月、6 个月、1 年期。同时,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2016 年 初两次下调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中期政策利率作用,引导金融机 构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2017 年 1 月末,适度上调中期借 贷便利利率,6 个月、1 年期利率分别为 2.95%、3.10%。 2017 年 1 月,为保障春节前由现金投放形成的集中性需求,促 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临时流动 性便利(TLF)操作为现金投放量较大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临 时流动性支持,通过市场化机制更有效地满足了临时性流动性需求
三、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201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自2016年7月起,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的交存基数实施平均考核。这是继2015年9月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考核由每日达标改为维持期内日均达标后,对存款准备金平均法考核的进一步完善,由此实现了存款准备金交存基数计算和维持期考核的“双平均”。实施“双平均”考核存款准备金,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增强货币市场运行的稳健性,也有利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创造条件。四、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MPA)。MPA从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情况、定价行为、资产质量情况、跨境业务风险情况、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七大方面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多维度引导。从2016年宏观审慎评估情况看,货币信贷基本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上经营稳健,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稳健经营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自我约束和自律管理的能力及意识有所提高,市场利率定价秩序等得到有效维护,符合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预期。中国人民银行正在不断完善宏观审慎评估工作,研究将更多资产类型纳入评估框架,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引导其加强自律管理,保持审慎经营。2017年第一季度评估时开始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3
13 三、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 2016 年 3 月,中国人民银行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 金率 0.5 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自 2016 年 7 月起,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对金融机构存 款准备金的交存基数实施平均考核。这是继 2015 年 9 月将金融机构 存款准备金考核由每日达标改为维持期内日均达标后,对存款准备金 平均法考核的进一步完善,由此实现了存款准备金交存基数计算和维 持期考核的“双平均”。实施“双平均”考核存款准备金,有助于提 高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增强货币市场运行的稳健性,也有 利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创造条件。 四、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MPA)。MPA 从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情况、定价行为、资产质 量情况、跨境业务风险情况、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七大方面对金融机构 的行为进行多维度引导。从 2016 年宏观审慎评估情况看,货币信贷 基本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上经营稳健,以资本约 束为核心的稳健经营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自我约束和自律管理的能力 及意识有所提高,市场利率定价秩序等得到有效维护,符合加强宏观 审慎管理的预期。中国人民银行正在不断完善宏观审慎评估工作,研 究将更多资产类型纳入评估框架,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引 导其加强自律管理,保持审慎经营。2017 年第一季度评估时开始正 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