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8.1.1 o+Vcc 由三只硅BTT、T2和T3所 组成的反馈放大电路,试分 00 析该电路所存在的反馈,并 判断其反馈组态。 解:()为两级直接耦合放大 电路。第一级为带恒流源的 差分式放大电路,既作为电 路的输入级,又作为引入反 馈的比较环节。 第二级由T3组成共射极放大电路,直接从T的集电 极输入,由集电极输出。由R、R,组成的分压器就是反 馈网络(Rs十R6)>R3],从它们的抽头端联接到T2的基 极输入端。 16
例8.1.1 由三只硅BJT T1、T2和T3所 组成的反馈放大电路,试分 析该电路所存在的反馈,并 判断其反馈组态。 解:(1) 为两级直接耦合放大 电路。第一级为带恒流源I0的 差分式放大电路,既作为电 路的输入级,又作为引入反 馈的比较环节。 16 第二级由T3组成共射极放大电路,直接从T1的集电 极输入,由集电极输出。由R5、R6组成的分压器就是反 馈网络[(R5十R6 )>>R3 ],从它们的抽头端联接到T2的基 极输入端
解答静态情况分析 由于电路为直接耦合放大电路,而且通过反馈网络形 成闭环系统。可从分析电路在静态情况下的直流反馈 入手,了解反馈能否稳定电路的Q点。 必 当y,=0时,各节点电压和支路电流均为静态值。假设 由手温度的升高致使c1升高,则Vc1下降,Vc3上升, 通过反馈网络使V亦上升,相当于在T2的基极输入端 加一正值的信号电压。 」 此信号电压作用于T,和Tz的be结,而T,的be结所加 的是反向信号电压,故lc1减小,使T的Q点得到稳定。 温度的变化,对于差分式放大电路来说,其影响相当 于共模信号,而差分式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具有较强 的抑制能力,因而它对稳定电路的Q点亦有很好的作 用,这也是一种直流负反馈作用。 17
解答-静态情况分析 ❖ 由于电路为直接耦合放大电路,而且通过反馈网络形 成闭环系统。可从分析电路在静态情况下的直流反馈 入手,了解反馈能否稳定电路的Q点。 ❖ 当vs =0时,各节点电压和支路电流均为静态值。假设 由于温度的升高致使IC1升高,则VC1下降, VC3上升, 通过反馈网络使VF亦上升,相当于在T2的基极输入端 加一正值的信号电压。 ❖ 此信号电压作用于T1和T2的be结,而T1的be结所加 的是反向信号电压,故IC1减小,使T1的Q点得到稳定。 ❖ 温度的变化,对于差分式放大电路来说,其影响相当 于共模信号,而差分式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具有较强 的抑制能力,因而它对稳定电路的Q点亦有很好的作 用,这也是一种直流负反馈作用。 17
解答-反馈组态的判断 ~用瞬时极性法可以判断该电路的反馈极性。假设在电 路的输入端加一信号电压,其瞬时变化极性如图中 的,上端的(+)号所示,由它所引起的电路各节点的电 位的瞬时极性亦如图中(+)、()号所示。 在差分式放大电路的两输入端所加入的是同极性的信 号。反馈信号v削弱了输入信号y,使电路的电压增 益下降,故该电路所引入的是负反馈。 ÷反馈信号v通过T、T2两管的发射结与v在输入回路 中彼此串联,因此属串联反馈。所以电路的反馈组态 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18
解答-反馈组态的判断 ❖ 用瞬时极性法可以判断该电路的反馈极性。假设在电 路的输入端加一信号电压vs,其瞬时变化极性如图中 的vs上端的(+)号所示,由它所引起的电路各节点的电 位的瞬时极性亦如图中(+)、(-)号所示。 ❖ 在差分式放大电路的两输入端所加入的是同极性的信 号。反馈信号vF削弱了输入信号vI ,使电路的电压增 益下降,故该电路所引入的是负反馈。 ❖ 反馈信号vF通过T1、T2两管的发射结与vI在输入回路 中彼此串联,因此属串联反馈。所以电路的反馈组态 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18
电流并联负反馈 ?设在电路的输入端外 加一信号电流i,其 瞬时流向如图中的箭 头所示,由此而引起 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 ii及i的流向亦如 图中的箭头所示。 反馈电阻R与取样电阻R的联接点亦处于负电位,故 输入电流中的绝大部分i流向反馈网络。 冬因,(或切是接到运放的反相输入端,运放输出端对地 的电位为负极性(),输出电流o的流向如图中的箭头 所示。 19
电流并联负反馈 ❖ 设在电路的输入端外 加一信号电流i s,其 瞬时流向如图中的箭 头所示,由此而引起 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 i I、i ID及iF的流向亦如 图中的箭头所示。 19 ❖反馈电阻Rf与取样电阻R的联接点亦处于负电位,故 输入电流i I中的绝大部分iF流向反馈网络。 ❖因i s (或i I )是接到运放的反相输入端,运放输出端对地 的电位为负极性(-),输出电流iO的流向如图中的箭头 所示
电流并联负反馈 流进反相输入端的电流io=i,-iF,与未接反馈网络相 比,i减小,电路的输出电流io亦减小,电流增益下 降,所以是负反馈。因反馈信号是从输出电流。取 样,所以是电流反馈。 比较简便的判断方法就是将负载R开路,致使io=0, 从而使=0,即由输出引起的反馈信号消失了,从而 确定为电流反馈。 ÷反馈电流与输入电流,是以并联的方式进行比较,从 而以差值电流D供给运放,所以是并联反馈。 ÷电流负反馈的重要特点是趋向于维持输出电流o恒定, 在一定的条件下,不论何种原因,使。减小时,负 反馈的作用将引起如下的自动调整过程: Rz个o↓→ip↓→in个>io个 20
电流并联负反馈 ❖ 流进反相输入端的电流i ID= i I - iF,与未接反馈网络相 比, i ID减小,电路的输出电流iO亦减小,电流增益下 降,所以是负反馈。因反馈信号iF是从输出电流iO取 样,所以是电流反馈。 ❖ 比较简便的判断方法就是将负载RL开路,致使iO=0, 从而使iF =0,即由输出引起的反馈信号消失了,从而 确定为电流反馈。 ❖ 反馈电流iF与输入电流i I是以并联的方式进行比较,从 而以差值电流i ID供给运放,所以是并联反馈。 ❖ 电流负反馈的重要特点是趋向于维持输出电流iO恒定, 在 i I一定的条件下,不论何种原因,使iO减小时,负 反馈的作用将引起如下的自动调整过程: 20 RL → i O → i F → i ID → i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