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多急性或亚急性发病B.好发季节为春末夏初C.发病年龄多在30岁左右 D.90%以上起病于50岁以前E.自然病程平均3个月左右 8.抑郁发作有以下哪些特点 A.急性或亚急性发病B.好发季节为秋冬季C.约30%的病人在一年内有复发 D.长期随访发现,多数病人会复发E.自然病程平均6-8个月 9.影响抑郁复发的因素有 A.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或时间不足B.心理、生理应激C.社会适应不良 D.有心境障碍家族史E.抑郁发作时的严重程度 10.继发性心境障碍与原发性心境障碍相比有以下哪些特征 A.有器质性疾病或服用药物史B.可有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及智能障碍 C.病情常与原发疾病消长平行D.症状常不典型,常伴有焦虑、激越、情绪不稳 E.多数病人表现典型的躁狂与抑郁发作 11.轻躁狂发作的临床特点包括 A.持续至少数天的情感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 B.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持久 C.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 D.有时表现为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较莽撞 E.可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12.有关抑郁性木僵的描述,哪些是对的 A.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抑郁发作B.可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食,达木僵状态 C.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D.如没有禁忌证,电抽搐治疗可作为首选 E.部分病人在夜深人静时,可出现兴奋冲动行为 13.有关环性心境障碍的描述,哪些是对的 A.环性心境障碍是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的一种情况 B.情感高涨与低落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 C.情感高涨与低落均应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 D.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愉悦、活跃和积极:转变为抑郁后,不再乐观自信,而成为痛苦 的失败者 E.间歇期情绪正常或相对正常,间歇时间可达数月 14.影响抑郁复发的因素有哪些
A.大多急性或亚急性发病 B.好发季节为春末夏初 C.发病年龄多在 30 岁左右 D.90%以上起病于 50 岁以前 E.自然病程平均 3 个月左右 8.抑郁发作有以下哪些特点 A.急性或亚急性发病 B.好发季节为秋冬季 C.约 30%的病人在一年内有复发 D.长期随访发现,多数病人会复发 E.自然病程平均 6-8 个月 9.影响抑郁复发的因素有 A.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或时间不足 B.心理、生理应激 C.社会适应不良 D.有心境障碍家族史 E.抑郁发作时的严重程度 10.继发性心境障碍与原发性心境障碍相比有以下哪些特征 A.有器质性疾病或服用药物史 B.可有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及智能障碍 C.病情常与原发疾病消长平行 D.症状常不典型,常伴有焦虑、激越、情绪不稳 E.多数病人表现典型的躁狂与抑郁发作 11.轻躁狂发作的临床特点包括 A.持续至少数天的情感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 B.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持久 C.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 D.有时表现为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较莽撞 E.可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12.有关抑郁性木僵的描述,哪些是对的 A.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抑郁发作 B.可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食,达木僵状态 C.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 D.如没有禁忌证,电抽搐治疗可作为首选 E.部分病人在夜深人静时,可出现兴奋冲动行为 13.有关环性心境障碍的描述,哪些是对的 A.环性心境障碍是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的一种情况 B.情感高涨与低落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 C.情感高涨与低落均应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 D.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愉悦、活跃和积极;转变为抑郁后,不再乐观自信,而成为痛苦 的失败者 E.间歇期情绪正常或相对正常,间歇时间可达数月 14.影响抑郁复发的因素有哪些
A.抗抑郁药维持治疗的剂量不够和/或时间不足 B.生活事件和应激,特别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丧失 C.社会适应不良 D.同时患有慢性躯体疾病 E.缺乏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15.心因性精神障碍与抑郁发作的鉴别包括 A.前者在严重的应激性事件后出现 B.前者以焦虑、痛苦、易激惹为主的情感障碍,情绪波动性大,无晨重夕轻的节律改 变C.后者以心境抑郁为主要表现,且有晨重夕轻的节律改变D.前者精神运动性迟缓 不明显,睡眠障碍多为入睡困难:而抑郁发作有明显的精神运动性迟缓,睡眠障碍多为早醒 E.前者常重新体验到创伤事件,有反复的闯入性回忆 16.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描述,哪些是对的 A.应从小剂量开始,有效治疗剂量为150mg-300mg/日B.一般用药后2-4周起效,急 性期治疗6-8周C.若使用治疗量4-6周仍无明显疗效应考虑换药D.治疗有效的患者应用 治疗量维持治疗6-8个月,以后再逐步减量E.最常见的副作用为肝脏毒性作用 (17-18题共用题干) 32岁的男性双相情感障碍病人,1998年首次发病。本次因兴奋躁动,易激惹,话多, 活动增多等 10天第四次住院。入院后给予碳酸锂(最高量1.5mg/天)合并氯氮平200mg/天治疗6 周,痊愈。住院 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17.出院医嘱哪些不对 A.建议病人坚持服药,定期门诊复查 B.暂时不应减少药物剂量,最好用住院时药物剂量长期维持 C.使用住院时药物剂量维持一段时间后,根据病情可减少药量,最好先减量或停用氯 氮平 D.出院后即应减少药量,以防止副作用的发生 E.药物维持期不应少于半年,以防复发 18.此病人经碳酸锂1.5mg/天维持治疗3月后,出现轻度恶心感,口干,手指震颤等表 现。此时应做哪些处理
A.抗抑郁药维持治疗的剂量不够和/或时间不足 B.生活事件和应激,特别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丧失 C.社会适应不良 D.同时患有慢性躯体疾病 E.缺乏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15.心因性精神障碍与抑郁发作的鉴别包括 A.前者在严重的应激性事件后出现 B.前者以焦虑、痛苦、易激惹为主的情感障碍,情绪波动性大,无晨重夕轻的节律改 变 C.后者以心境抑郁为主要表现,且有晨重夕轻的节律改变 D.前者精神运动性迟缓 不明显,睡眠障碍多为入睡困难;而抑郁发作有明显的精神运动性迟缓,睡眠障碍多为早醒 E.前者常重新体验到创伤事件,有反复的闯入性回忆 16.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描述,哪些是对的 A.应从小剂量开始,有效治疗剂量为 150mg-300mg/日 B.一般用药后 2-4 周起效,急 性期治疗6-8周 C.若使用治疗量4-6周仍无明显疗效应考虑换药 D.治疗有效的患者应用 治疗量维持治疗 6-8 个月,以后再逐步减量 E.最常见的副作用为肝脏毒性作用 (17-18 题共用题干) 32 岁的男性双相情感障碍病人,1998 年首次发病。本次因兴奋躁动,易激惹,话多, 活动增多等 10 天第四次住院。入院后给予碳酸锂(最高量 1.5mg/天)合并氯氮平 200mg/天治疗 6 周,痊愈。住院 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17.出院医嘱哪些不对 A.建议病人坚持服药,定期门诊复查 B.暂时不应减少药物剂量,最好用住院时药物剂量长期维持 C.使用住院时药物剂量维持一段时间后,根据病情可减少药量,最好先减量或停用氯 氮平 D.出院后即应减少药量,以防止副作用的发生 E.药物维持期不应少于半年,以防复发 18.此病人经碳酸锂 1.5mg/天维持治疗 3 月后,出现轻度恶心感,口干,手指震颤等表 现。此时应做哪些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