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变成现实。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雹、人工消 雾、人工防霜、人工消雷电,以及用人工办法在短时间内削弱台风中心的最大风速,等等。 但以上这些人工影响天气的办法,目前还只能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至于对大范围天气 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一些设想。有人设想,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有冰雪覆盖的地方,撒 播大量炭黑粉末,使冰雪融化;也有人设想,把大西洋的温暖海水用人工办法压进北冰洋中 使北极的冰层消失:还有人设想,在北半球北方的白令海峡筑一条大坝,阻止北方的冷海水 进入北太平洋,由此改变北半球的气候。这样大范围的天气控制和气候改造,牵涉到巨大的 工程以及改造对全球气候效应的准确预测,因此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 1.本文是介绍气象学知识的,却从诸葛亮借东风谈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第二段划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3.第三、四段举了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 4.全文主要说明研究气象学的两个目的是 (1) 把这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的过渡句是 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最准确的是() A、“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一句中,“当代的‘诸葛亮’”指当代 的气象科技人员 B、现在,人工影响天气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几千年来人们呼风唤雨的神话早已成为了现实 C、人们对改变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办法,提出了一些设想并开始付诸行动 D、到下世纪,我们人类一定可以改变大范围的天气或气候,进而改变整个地球的气候。 6.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2、承上启下。3、现代天气预报的准确性。4、(1)天气 预报,(2)人工影响天气;“气象学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变成现实。”5、A(B 项“几千年来人们呼风唤雨的神话早已成为了现实”说法不当,因为“这些人工影响天气的 办法,目前还只能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至于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了一些
- 6 - 话变成现实。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雹、人工消 雾、人工防霜、人工消雷电,以及用人工办法在短时间内削弱台风中心的最大风速,等等。 但以上这些人工影响天气的办法,目前还只能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至于对大范围天气 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一些设想。有人设想,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有冰雪覆盖的地方,撒 播大量炭黑粉末,使冰雪融化;也有人设想,把大西洋的温暖海水用人工办法压进北冰洋中, 使北极的冰层消失;还有人设想,在北半球北方的白令海峡筑一条大坝,阻止北方的冷海水 进入北太平洋,由此改变北半球的气候。这样大范围的天气控制和气候改造,牵涉到巨大的 工程以及改造对全球气候效应的准确预测,因此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 1. 本文是介绍气象学知识的,却从诸葛亮借东风谈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第二段划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第三、四段举了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___ ________________。 4.全文主要说明研究气象学的两个目的是: (1)________________ ___;(2)________________ _。 把这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最准确的是( ) A、“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一句中,“当代的‘诸葛亮’”指当代 的气象科技人员。 B、现在,人工影响天气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几千年来人们呼风唤雨的神话早已成为了现实。 C、人们对改变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办法,提出了一些设想并开始付诸行动。 D、到下世纪,我们人类一定可以改变大范围的天气或气候,进而改变整个地球的气候。 6.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2、承上启下。3、现代天气预报的准确性。4、(1)天气 预报,(2)人工影响天气;“气象学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变成现实。”5、A (B 项“几千年来人们呼风唤雨的神话早已成为了现实”说法不当,因为“这些人工影响天气的 办法,目前还只能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至于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了一些
设想。”C项不当,因为“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一些设想”,还未开始行动, 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D项不当,因为到下世纪能否改变大范围的天气或气候, 进而改变整个地球的气候,只是一种估计,目前还不能下结论。故选A项。)6、如:层次 清楚:材料准确丰富:;语言生动准确;过渡自然,衔接緊密等。写出一点即可。 大陆漂移的原因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么,大陆为什么会移 动呢?科学研究证明,原因在地球的内部。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厚度在海洋下约为7.2公里, 在陆地大约为40公里。地壳下面是地幔,其厚度大约为2865公里,地幔下面是地核——2270 公里厚的熔铁外核和直径大约为2400公里的内核。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 现固态。 到目前为此,大部分人仍认为,地球上大陆移动(也称大陆漂移)的原因在于地幔上部 产生的热对流,而热源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但是最新研究成果却提出了 不同的看法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使用金刚石和钻枪模拟地核压力的实验,并 用钻石、红宝石、激光束和特殊子弹时铁加压和升温,模拟确定铁在地核压力下的熔点,得 出结论认为:地核温度为6880℃,不仅较以前人们认为的2700~3700℃要高几千度,而且 较太阳的表层温度5760℃还高。而以前对地核温度的估计,是根据对地幔的熔岩进行温度 测量后使用类推法而得出的。新的实验说明,形成被称作大陆漂移或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的 热源是地核,而不是地核上面的地幔。这就是说,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 来源于地核。这给我们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提供了新的线索。 新计算的地核温度说明,地幔和外核的中间地带的作用就像一个压力锅,它使绝大部分 地核热量不能释放岀来,但却又允许少量热量溢岀,使地幔在称作热对流的过程中缓慢沸腾, 在沸腾时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从而引起地壳的运动,造成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 的爆发。也就是说,地球上大陆移动的原因是由于整个地幔的对流。新计算出的地核温度还 说明,这个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而是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由气体、尘埃 和大块物质的碰撞而产生的,这些物质组成了早期的太阳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词 地幔():
- 7 - 设想。”C 项不当,因为“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一些设想”,还未开始行动, 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D 项不当,因为到下世纪能否改变大范围的天气或气候, 进而改变整个地球的气候,只是一种估计,目前还不能下结论。故选 A 项。) 6、如:层次 清楚;材料准确丰富;语言生动准确;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等。写出一点即可。 4. 大陆漂移的原因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么,大陆为什么会移 动呢?科学研究证明,原因在地球的内部。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厚度在海洋下约为 7.2 公里, 在陆地大约为 40 公里。地壳下面是地幔,其厚度大约为 2865 公里,地幔下面是地核——2270 公里厚的熔铁外核和直径大约为 2400 公里的内核。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 现固态。 到目前为此,大部分人仍认为,地球上大陆移动(也称大陆漂移)的原因在于地幔上部 产生的热对流,而热源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但是最新研究成果却提出了 不同的看法。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使用金刚石和钻枪模拟地核压力的实验,并 用钻石、红宝石、激光束和特殊子弹时铁加压和升温,模拟确定铁在地核压力下的熔点,得 出结论认为:地核温度为 6880℃,不仅较以前人们认为的 2700~3700℃要高几千度,而且 较太阳的表层温度 5760℃还高。而以前对地核温度的估计,是根据对地幔的熔岩进行温度 测量后使用类推法而得出的。新的实验说明,形成被称作大陆漂移或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的 热源是地核,而不是地核上面的地幔。这就是说,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 来源于地核。这给我们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提供了新的线索。 新计算的地核温度说明,地幔和外核的中间地带的作用就像一个压力锅,它使绝大部分 地核热量不能释放出来,但却又允许少量热量溢出,使地幔在称作热对流的过程中缓慢沸腾, 在沸腾时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从而引起地壳的运动,造成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 的爆发。也就是说,地球上大陆移动的原因是由于整个地幔的对流。新计算出的地核温度还 说明,这个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而是 46 亿年前地球形成时由气体、尘埃 和大块物质的碰撞而产生的,这些物质组成了早期的太阳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词。 地幔.( ):
地核() 蜕变(): 2.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为什么选用铁来进行实验? 3.“大陆移动”、“大陆漂移”在第四段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什么? 4.第五段中画线的词“沸腾”,通常是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 在本文中特指什么现象? 5.对地核温度的断定,文中有两个数据,一个是2700~3700℃,一个是6880℃,哪 个可信度高?为什么? 6.关于大陆移动的原因,新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理论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几项理论 不存在争议的一项是() A.只有地幔上部才有热对流 B.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 C.地核的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 D.地核的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固态 7.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 1.mdn,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he,地球的中心部分。tui,发生质变。2.美 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之所以选用铁来进行实验,是因为地核的外核是熔铁 3.“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4.在本文中特指在地幔热对流过程中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 沉的现象。5.后者可信:因为前者是用类推法估计的,后者是用模拟实验得出的。6.D 7.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引资料、打比方 5.北极昆虫的绝技 ①在北极地区,由于环境严酷,气候恶劣,昆虫的种类要少得多,总共也不过几千种, 主要有苍蝇、蚊子、螨、蠓、蜘蛛等。其中,苍蝇和蚊子的数量最多,占昆虫总数的60% 70%
- 8 - 地核.( ): 蜕.变( ): 2.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为什么选用铁来进行实验? 3.“大陆移动”、“大陆漂移”在第四段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什么? 4.第五段中画线的词“沸腾”,通常是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 在本文中特指什么现象? 5.对地核温度的断定,文中有两个数据,一个是 2700~3700℃,一个是 6880℃,哪一 个可信度高?为什么? 6.关于大陆移动的原因,新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理论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几项理论 不存在争议的一项是( ) A.只有地幔上部才有热对流。 B.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 C.地核的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 D.地核的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固态。 7.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 1.màn,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hé,地球的中心部分。tuì,发生质变。 2.美 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之所以选用铁来进行实验,是因为地核的外核是熔铁。 3.“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 4.在本文中特指在地幔热对流过程中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 沉的现象。 5.后者可信;因为前者是用类推法估计的,后者是用模拟实验得出的。 6.D 7.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引资料、打比方。 5. 北极昆虫的绝技 ①在北极地区,由于环境严酷,气候恶劣,昆虫的种类要少得多,总共也不过几千种, 主要有苍蝇、蚊子、螨、蠓、蜘蛛等。其中,苍蝇和蚊子的数量最多,占昆虫总数的 60% —70%
②大的动物和鸟类,可以靠身上的长绒毛抵御严寒,但昆虫却永远只能赤身裸体。那么 它们怎样才能度过北极严酷的冬季呢?实际上,绝大多数昆虫,在一年当中大约有9个月的 时间身体都处在冷冻状态,它们生存于土壤、泥巴或沼泽里,和周围物质冻在一起。我们知 道,冰是一种晶体,但是,如果昆虫的身体结晶的话,就有可能扭断它的脉管从而破坏其肌 体。为了防止这一点,北极的昆虫们演化出了一种绝技,就是它们能够自动地将其细胞中的 水分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结晶。还有北极的牛蝇,是一种极可怕的寄生昆虫, 它将卵下在驯鹿的绒毛里,孵化出来之后即钻进驯鹿体内,顺着血管周游全身,长大之后又 回到驯鹿的脊梁骨附近,穴没而居,而且开了一个天窗,以便呼吸新鲜空气,直到长成之后 钻岀驯鹿体外,进行新的一轮繁衍生殖。按理说,小驯鹿细嫩鲜美,又无防御能力,是最好 的美食佳肴,但牛蝇却从不攻击它们。因为如果牛蝇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虽然要容易得 多,但却有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就难以生存下去了。小小 的牛蝇,竟早在人类数十万年之前就懂得如此深奧的道理,不得不引起人类去深思。不仅如 此,牛蝇在每群驯鹿中下卵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它们使受卵驯鹿的头数保持在一定的 比例,也尽量避免在一头驯鹿身上下卵过多。如果在一群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 致整个驯鹿群的灭绝。而如果在同一头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其死亡,或者由 于体弱而被天敌吃掉。这样,它们的后代也就会随之同归于尽了。 ③生活在北极的昆虫,还面临着另外一种特殊的困难。毕竟北极地广人稀,连动物也很 稀少,昆虫怎样才能找到自己进攻的对象呢?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蚊子身上有一种非常先 进的红外线探测器,能在相当远的距离,准确无误地遥感到人和动物身上发射出来的红外线, 从而顺藤摸瓜,群起而攻之。而人类所用的红外线探测器,只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 不仅庞大笨重,而且所显示出的图像还模模糊糊。若与小小的蚊子相比,人类落后了不知有 多少个世纪。至于那些蛾子和蝴蝶们,是怎样相距遥遥就能谈情说爱,就更使生物学家们百 思不得其解了 ④在北极的陆地上进行野外工作,最可怕的东西是黑蝇。它们有非常灵敏的嗅觉,老远 就能闻到人的气味,便立刻成群结队地飞来,“嗡嗡”叫着,轰炸机似的,使人心惊肉跳 因为即使你穿再厚的衣服也没有用,它们那钢针一般的嘴,连脚上的老皮也能叮透,然后深 深地扎进你的肉里,吸食你的血液。与此同时,还吐出一种毒液。被叮咬之处,凸起一个大 泡,肿胀疼痛,甚至溃烂,那滋味可不是好受的 ⑤在北极,昆虫的世界就是这样奇妙 1.(1)生活在北极的大多数昆虫遇到了哪些困难?
- 9 - ②大的动物和鸟类,可以靠身上的长绒毛抵御严寒,但昆虫却永远只能赤身裸体。那么, 它们怎样才能度过北极严酷的冬季呢?实际上,绝大多数昆虫,在一年当中大约有 9 个月的 时间身体都处在冷冻状态,它们生存于土壤、泥巴或沼泽里,和周围物质冻在一起。我们知 道,冰是一种晶体,但是,如果昆虫的身体结晶的话,就有可能扭断它的脉管从而破坏其肌 体。为了防止这一点,北极的昆虫们演化出了一种绝技,就是它们能够自动地将其细胞中的 水分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结晶。还有北极的牛蝇,是一种极可怕的寄生昆虫, 它将卵下在驯鹿的绒毛里,孵化出来之后即钻进驯鹿体内,顺着血管周游全身,长大之后又 回到驯鹿的脊梁骨附近,穴没而居,而且开了一个天窗,以便呼吸新鲜空气,直到长成之后 钻出驯鹿体外,进行新的一轮繁衍生殖。按理说,小驯鹿细嫩鲜美,又无防御能力,是最好 的美食佳肴,但牛蝇却从不攻击它们。因为如果牛蝇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虽然要容易得 多,但却有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就难以生存下去了。小小 的牛蝇,竟早在人类数十万年之前就懂得如此深奥的道理,不得不引起人类去深思。不仅如 此,牛蝇在每群驯鹿中下卵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它们使受卵驯鹿的头数保持在一定的 比例,也尽量避免在一头驯鹿身上下卵过多。如果在一群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 致整个驯鹿群的灭绝。而如果在同一头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其死亡,或者由 于体弱而被天敌吃掉。这样,它们的后代也就会随之同归于尽了。 ③生活在北极的昆虫,还面临着另外一种特殊的困难。毕竟北极地广人稀,连动物也很 稀少,昆虫怎样才能找到自己进攻的对象呢?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蚊子身上有一种非常先 进的红外线探测器,能在相当远的距离,准确无误地遥感到人和动物身上发射出来的红外线, 从而顺藤摸瓜,群起而攻之。而人类所用的红外线探测器,只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 不仅庞大笨重,而且所显示出的图像还模模糊糊。若与小小的蚊子相比,人类落后了不知有 多少个世纪。至于那些蛾子和蝴蝶们,是怎样相距遥遥就能谈情说爱,就更使生物学家们百 思不得其解了。 ④在北极的陆地上进行野外工作,最可怕的东西是黑蝇。它们有非常灵敏的嗅觉,老远 就能闻到人的气味,便立刻成群结队地飞来,“嗡嗡”叫着,轰炸机似的,使人心惊肉跳。 因为即使你穿再厚的衣服也没有用,它们那钢针一般的嘴,连脚上的老皮也能叮透,然后深 深地扎进你的肉里,吸食你的血液。与此同时,还吐出一种毒液。被叮咬之处,凸起一个大 泡,肿胀疼痛,甚至溃烂,那滋味可不是好受的。 ⑤在北极,昆虫的世界就是这样奇妙。 1.(1)生活在北极的大多数昆虫遇到了哪些困难?
(2)它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2.(1)第②段中“如此深奥的道理”指的是什么? (2)这一点对人类有什么启示? 3.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说明方法 例子 4.从文中介绍的北极昆虫的绝技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条什么自然规律? 参考答案: 1.(1)北极严寒:昆虫找不到自己进攻的对象(或昆虫找不到赖以生存的食物)。(2) 它们自动降低细胞中的水分,避免结晶:用红外线探测器或用敏锐的嗅觉来寻找食物的来源 (或寻找进攻的对象)。 2.(1)牛蝇不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是因为这样做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 那时牛蝇本身也难以生存下去。(2)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必须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 3.举例子举牛蝇的例子说明昆虫如何抵御北极的寒冷;举蚊子的例子说明北极昆虫如何 寻找进攻的对象 4.适者生存(或:只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就能生存下去。或: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 并练就适应变化的绝技,才能生存下去)
- 1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②段中“如此深奥的道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点对人类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介绍的北极昆虫的绝技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条什么自然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北极严寒;昆虫找不到自己进攻的对象(或昆虫找不到赖以生存的食物)。(2) 它们自动降低细胞中的水分,避免结晶;用红外线探测器或用敏锐的嗅觉来寻找食物的来源 (或寻找进攻的对象)。 2.(1)牛蝇不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是因为这样做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 那时牛蝇本身也难以生存下去。(2)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必须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 3.举例子 举牛蝇的例子说明昆虫如何抵御北极的寒冷;举蚊子的例子说明北极昆虫如何 寻找进攻的对象。 4.适者生存(或:只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就能生存下去。或: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 并练就适应变化的绝技,才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