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稳定塘生态系统 阳光 风 光合作用 藻类 新细胞 流入污水 藻类 好 可沉物 NH:处理水氧 Co2+H,o 区 PO 2 质(好氧分解污染物 有机 细菌 衰死细菌细菌 新细胞 CHACO2NH3兼 性 区 污 泥厌氧分解有机污染物厌氧发酵有机 酸醇厌氧发酵「甲烷厌 氧 层 图6—1稳定塘内典型的生态系统
光合作用 风 有机 污染物 藻类 新细胞 O2 好氧分解 藻类 细菌 NH3 H2O PO4 2 CO2 细菌 新细胞 + 处理水 流入污水 可 沉 物 质 衰死细菌 CH4CO2NH3 污 泥 层 有机污染物 厌氧发酵 有机 厌氧发酵 酸醇 厌氧分解 甲烷 好 氧 区 兼 性 区 厌 氧 区 O2 O2 阳光 图6—1 稳定塘内典型的生态系统 (2)稳定塘生态系统
①稳定塘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群的关系 菌藻共生关系 C1H28OH+1402+H→11CO2+13H2O+NH4 式(6-1) 1.56gO2g0(每分解1g有机物需氧156g 藻类的分子式:C6H263O10NP(植物性浮游生物) 其光合反应: 106CO,+16NO3+HPO2+122H,O+18H+→ C1oH23O10N16P+11802式(6-2) 1244gO2g藻(每合成1g藻类,放出244氧气) 有机物降解生成藻类,藻类也为有机体; 藻类吸收水中的CO2,藻类的数量(有机体的数量>进水) 溶解性的有机物生成较稳定的形态的有机体(藻类细胞)
①稳定塘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群的关系 菌藻共生关系 C11H28O7H+14O2+H 11CO2+13H2O+NH4 + 式 (6-1) 1.56gO2 /go(每分解1g有机物需氧1.56g) 藻类的分子式:C106H263O110N16P (植物性浮游生物) 其光合反应: 106CO2+16NO3 -+HPO4 2-+122H2O+18H+ C106H263O110N16P+118O2 式(6-2) 1.244gO2 /g藻(每合成1g藻类,放出1.244g氧气) 有机物降解生成藻类,藻类也为有机体; 藻类吸收水中的CO2,藻类的数量(有机体的数量>进水) 溶解性的有机物生成较稳定的形态的有机体(藻类细胞)
稳定塘内的食物链网 细菌 鱼类 原生动物 好氧微生物∫ 藻类 水生植物一 水禽(鸭、鹅) 图6-2稳定塘内主要的食物链网
稳定塘内的食物链网 细菌 藻类 水生植物 原生动物 好氧微生物 鱼类 水禽(鸭、鹅) 图6-2 稳定塘内主要的食物链网
②稳定塘内各种物质的转化 污水 合成 有机碳 C 解体 细菌 分解代谢 cO2 分 解体 处理水解 光合作用 无机碳 CO2 HCO3 藻类 呼吸作用 沉淀 CHA 不溶性有机碳 分解 沉淀 沉积物 碳的转化与循环 图6-3稳定塘内碳元素的转化和循环
图6-3 稳定塘内碳元素的转化和循环 不 溶 性 有 机 碳 分 处理水 解 CH4 沉 淀 分 解 沉 呼吸作用 淀 光合作用 CO2 合成 解体 污水 解体 分解代谢 有机碳 C 细菌 藻类 沉积物 无机碳 CO2 HCO3 - ②稳定塘内各种物质的转化 碳的转化与循环
碳(a、细菌的新陈代谢作用,使溶解性有机碳转化为CO2合成细 的 菌增殖; 转 化)b、藻类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时又放出CO2 途 死亡的细菌,藻类沉入池底,分解为有机碳与无机碳; 径d、塘底的厌氧发酵反应,对不溶解的有机碳分解。 ※综合作用的结果:溶解性有机物的降解,和细菌、藻类的增殖 ※塘水的PH值有变化 CO2+H2O++H2 CO HCO3+H白天左移夜间右移pH值升高 CO3+H2O·HCO3+OH白天右移夜间左移pH值降低
a、细菌的新陈代谢作用,使溶解性有机碳转化为 CO2合成细 菌增殖; b、藻类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时又放出CO2; c、死亡的细菌,藻类沉入池底,分解为有机碳与无 机碳; d、塘底的厌氧发酵反应,对不溶解的有机碳分解。 碳 的 转 化 途 径 ※综合作用的结果:溶解性有机物的降解,和细菌、藻类的增殖 ※塘水的PH值有变化 CO2+H2O H2CO3 HCO3 - +H+ 白天左移 夜间右移pH值升高 CO3 -+H2O HCO3 -+OH- 白天右移 夜间左移 pH值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