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1.了解地球的运动如何被发现的 目的 2.掌握和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1.地球自转的证明和地球自转规律 奢 2.地球公转的证明和地球公转规律 学 3.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 多 4.岁差、章动和极移 容 5.时间 (1)恒星时、真太阳时 (2)平太阳时、地方时和区时 [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意义 [难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证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 教学重、 的自转和公转 难点及 方法:1.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应用模型、图示与视频 教学方法 2.利用课件动画深入浅出展示上述内容 3.利用作业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思考题]:1.地球自转是谁先发现的?有哪些物理证据? 作业 2.决定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因素有哪些? 思考题 [作业题]:1.绘图解释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原理? 阅读材料 2.黄赤交角变为45°,五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④其他 题后记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 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②较合适③不合适 4.其它: 2010年月日 6
6 教学 目的 1. 了解地球的运动如何被发现的 2. 掌握和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教 学 内 容 1. 地球自转的证明和地球自转规律 2. 地球公转的证明和地球公转规律 3. 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 4. 岁差、章动和极移 5. 时间 (1)恒星时、真太阳时 (2)平太阳时、地方时和区时 教学重、 难点及 教学方法 [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意义 [难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证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 的自转和公转 [方法]:1. 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应用模型、图示与视频 2. 利用课件动画深入浅出展示上述内容 3. 利用作业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作业 思考题 阅读材料 [思考题]:1. 地球自转是谁先发现的?有哪些物理证据? 2. 决定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因素有哪些? [作业题]:1. 绘图解释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原理? 2.黄赤交角变为 45°,五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题后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2010 年 月 日
教学 1.了解地理坐标定位的原理 目的 2.掌握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构造 1.纬线与纬度 教 2.经线与经度 3.地球的圈层构造 (1)地球的圈层分化 动 (2)地球的内部构造 (3)地球的外部构造 [重点]:地理坐标的表示方法、地球的圈层构造 教学重、 [难点:地球的圈层构造 难点及 [方法]:1.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应用图示、讨论与作业 教学方法 2.利用课件动画深入浅出展示上述内容 [思考题:1.地理坐标的书写规范怎样? 作业 2简述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 思考题 阅读材料 [作业题]: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其划分的 特点如何?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④其他 题后记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②较合适③不合适 4.其它: 2010年月日
7 教学 目的 1. 了解地理坐标定位的原理 2. 掌握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构造 教 学 内 容 1. 纬线与纬度 2. 经线与经度 3. 地球的圈层构造 (1)地球的圈层分化 (2)地球的内部构造 (3)地球的外部构造 教学重、 难点及 教学方法 [重点]:地理坐标的表示方法、地球的圈层构造 [难点]:地球的圈层构造 [方法]:1. 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应用图示、讨论与作业 2. 利用课件动画深入浅出展示上述内容 作业 思考题 阅读材料 [思考题]: 1. 地理坐标的书写规范怎样? 2. 简述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 [作业题]:1.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其划分的 特点如何? 题后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2010 年 月 日
教学 1.掌握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目的 2.了解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海陆分布 教 2.海陆起伏曲线 学 3.世界大洋和陆地 $ 4.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重点]:海陆起伏曲线、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 [难点: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难点及 [方法:1.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应用讲述与图示 教学方法 2.利用课件动画的直观性深入浅出展示上述内容 3.利用作业绘图加深学生的记忆 [思考题]:1.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如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作业 有哪些? 思考题 阅读材料 [作业题]:1.地球表面结构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绘图说明海底地形特征。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题后记 2.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②较合适③不合适 4.其它 2010年月日 8
8 教学 目的 1. 掌握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2.了解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 学 内 容 1. 海陆分布 2. 海陆起伏曲线 3. 世界大洋和陆地 4.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 难点及 教学方法 [重点]:海陆起伏曲线、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难点]: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方法]:1. 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应用讲述与图示 2. 利用课件动画的直观性深入浅出展示上述内容 3. 利用作业绘图加深学生的记忆 作业 思考题 阅读材料 [思考题]:1.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如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哪些? [作业题]:1. 地球表面结构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绘图说明海底地形特征。 题后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2010 年 月 日
教学 1.理解矿物的含义及其成因:了解矿物的分类 目的 2.掌握矿物的认识方法及常见矿物的典型特征 1.矿物的概念 教 2.矿物的基本特性与分类 学 3.矿物的基本特性与分类 (1)自然元素矿物 动 (2)含氧盐类矿物 (3)硫化物类矿物 [重点]:常见矿物的典型特性与结构 教学重、 [难点]:解理产生的实质:矿物的品体构造 难点及 [方法]:1.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讲述法、图示法与作业 教学方法 2.利用课件动画深入浅出展示上述内容、通过观 矿物标本加深学生印象。 [思考题:1.分析判别矿物的形态、理化性质和类型 作业 [作业题]:1.什么是矿物? 思考题 2.矿物主要分为哪几大类? 阅读材料 3.名词解释:晶质体、类质同像、光泽、断口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 ④其他 题后记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②较合适③不合适 4.其它: 2010年月日 9
9 教学 目的 1. 理解矿物的含义及其成因;了解矿物的分类 2. 掌握矿物的认识方法及常见矿物的典型特征 教 学 内 容 1. 矿物的概念 2. 矿物的基本特性与分类 3. 矿物的基本特性与分类 (1)自然元素矿物 (2)含氧盐类矿物 (3)硫化物类矿物 教学重、 难点及 教学方法 [重点]:常见矿物的典型特性与结构 [难点]:解理产生的实质;矿物的晶体构造 [方法]:1. 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讲述法、图示法与作业 2. 利用课件动画深入浅出展示上述内容、通过观察 矿物标本加深学生印象。 作业 思考题 阅读材料 [思考题]:1. 分析判别矿物的形态、理化性质和类型 [作业题]:1. 什么是矿物? 2.矿物主要分为哪几大类? 3. 名词解释:晶质体、类质同像、光泽、断口 题后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2010 年 月 日
教学 1.理解岩浆岩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了解火成岩的分类 目的 2.掌握岩浆岩的认识方法及常见岩石的典型特征 1,岩浆、岩浆作用与岩浆岩的概念 教 2.喷出作用与侵入作用 学 3.岩浆岩的成分 4.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容 5.岩浆岩的分类 6.主要岩浆岩简介 [重点]: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特征 教学重、 [难点]:岩浆岩的生成环境与结构构造的关系 难点及 [方法:1.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应用视频 教学方法 2.通过图示、作业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思考题]:1.酸性岩浆和基性岩浆有何区别? 作业 [作业题]:1.如何区分喷出岩和侵入岩? 思考题 阅读材料 2.岩浆岩可以分为哪几类?特点是什么?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④其他 题后记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②较合适③不合适 4. 其它 2010年月日
10 教学 目的 1. 理解岩浆岩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了解火成岩的分类 2. 掌握岩浆岩的认识方法及常见岩石的典型特征 教 学 内 容 1. 岩浆、岩浆作用与岩浆岩的概念 2. 喷出作用与侵入作用 3. 岩浆岩的成分 4.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5. 岩浆岩的分类 6. 主要岩浆岩简介 教学重、 难点及 教学方法 [重点]: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特征 [难点]:岩浆岩的生成环境与结构构造的关系 [方法]:1. 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应用视频 2. 通过图示、作业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作业 思考题 阅读材料 [思考题]:1. 酸性岩浆和基性岩浆有何区别? [作业题]:1. 如何区分喷出岩和侵入岩? 2.岩浆岩可以分为哪几类?特点是什么? 题后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2010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