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茶文化赏析 闫恒 2013 55书法实训课 赵远军 56剪纸艺术 顾晓梅 2013 57中华养生文化 于学东 58机械制图 翟建 2013 机 械设计 齐强 0机械制造技术 沈景祥 2013 61数控机床及应用 李莉芳 62电机与电气控制 李瑞 2013 材料力学 蒲琪 64工程测量 李红梅203 英汉翻译 孙敏 66汉英翻译 孙敏 2013 67初级交替口译 姜春华 2013 68|中级交替口译 王磊 2013 专译 69同声传 滕丽梅 2013 70大学生生理健康 李素平 2013 71大学生心理健康 王月琴 2013 72大学人文教育 德铁婴 2013 73演讲与口才 王丽娜 2013 74创新思维 吕丽 2013 75大学物理 王红梅 2013 76工程数学 杜守旭 2013 77高等数学(经济类) 纪维强 2013 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徐旭开 2013 算机应用基础 庞海杰 2013 80电视采访学 刘长海 2013 81导游业务 2012 8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韩玉芳 2012 请读 83日语精 桂玉植 84高等数学 屈哲 85韩汉互译 金莲兰 86韩国语写作 廉光虎 韩国语法 崔羲秀 应用英汉互译 孙敏 2011 大学物理实验 王红梅 90公共英语 孙伶俐 2011 9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王文俊 92儿童心理学 巨金香
16 54 茶文化赏析 闫恒 2013 55 书法实训课 赵远军 2013 56 剪纸艺术 顾晓梅 2013 57 中华养生文化 于学东 2013 58 机械制图 翟建 2013 59 机械设计 齐强 2013 60 机械制造技术 沈景祥 2013 61 数控机床及应用 李莉芳 2013 62 电机与电气控制 李瑞 2013 63 材料力学 蒲琪 2013 64 工程测量 李红梅 2013 65 英汉翻译 孙敏 2013 66 汉英翻译 孙敏 2013 67 初级交替口译 姜春华 2013 68 中级交替口译 王磊 2013 69 同声传译 滕丽梅 2013 70 大学生生理健康 李素平 2013 71 大学生心理健康 王月琴 2013 72 大学人文教育 德铁婴 2013 73 演讲与口才 王丽娜 2013 74 创新思维 吕丽 2013 75 大学物理 王红梅 2013 76 工程数学 杜守旭 2013 77 高等数学(经济类) 纪维强 2013 7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徐旭开 2013 79 计算机应用基础 庞海杰 2013 80 电视采访学 刘长海 2013 81 导游业务 张洁 2012 8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韩玉芳 2012 83 日语精读 桂玉植 2012 84 高等数学 屈哲 2012 85 韩汉互译 金莲兰 2012 86 韩国语写作 廉光虎 2012 87 韩国语语法 崔羲秀 2012 88 应用英汉互译 孙敏 2011 89 大学物理实验 王红梅 2011 90 公共英语 孙伶俐 2011 9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王文俊 2011 92 儿童心理学 巨金香 2010
93韩语精读 陈荣 2010 94计算机网络 冯志杰 95高等数学 贾玉生 2010 液压传动与控制 翟建 97组态控制技术 薛彬 2010 、教材建设 学校高度注重教材建设,以本科培养计划为依据,正确把握新形势下教学内 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制订了《青岛滨海学院关于教材编写和教材出版使用 的规定》和《青岛滨海学院课程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有效地规范了教材的选用、 编写、使用。 在选择教材内容和编写教材时,注意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 培养,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选用教材实施优先原则 首选教育部和教指委推荐的国家级教材,优先选用获奖的优秀教材。要求任课教 师广泛了解与本门课程有关的不同版本的教材,根据本门课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 地位和作用,结合教学要求,选出质量较高、适合教学需求的教材。所选教材必 须适用于教学,必须遵循教育与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 目标和要求,深浅恰当、难易适中。 学校鼓励教师编写适应性强的教材与讲义,教材编写必须紧密结合学科专业 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要体现以重点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教材建设为主的原 则。鼓励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实验教材、学习指导、习题集、校内讲义的编写。 自编讲义、教辅的使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审批,在教学中应用校验和逐步改进, 使其体系更加完善,内容更趋合理,为教材的选题奠定宽广的素材基础。 2017年度,学校教师出版专著3部、译著3部、教材22部。 四、教学改革 理念转变引领教学改革。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努力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 加注重能力培养的转变,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和“从以考 试为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变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协同育人。从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 标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
17 93 韩语精读 陈荣 2010 94 计算机网络 冯志杰 2010 95 高等数学 贾玉生 2010 96 液压传动与控制 翟建 2010 97 组态控制技术 薛彬 2010 三、教材建设 学校高度注重教材建设,以本科培养计划为依据,正确把握新形势下教学内 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制订了《青岛滨海学院关于教材编写和教材出版使用 的规定》和《青岛滨海学院课程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有效地规范了教材的选用、 编写、使用。 在选择教材内容和编写教材时,注意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 培养,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选用教材实施优先原则, 首选教育部和教指委推荐的国家级教材,优先选用获奖的优秀教材。要求任课教 师广泛了解与本门课程有关的不同版本的教材,根据本门课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 地位和作用,结合教学要求,选出质量较高、适合教学需求的教材。所选教材必 须适用于教学,必须遵循教育与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 目标和要求,深浅恰当、难易适中。 学校鼓励教师编写适应性强的教材与讲义,教材编写必须紧密结合学科专业 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要体现以重点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教材建设为主的原 则。鼓励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实验教材、学习指导、习题集、校内讲义的编写。 自编讲义、教辅的使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审批,在教学中应用校验和逐步改进, 使其体系更加完善,内容更趋合理,为教材的选题奠定宽广的素材基础。 2017 年度,学校教师出版专著 3 部、译著 3 部、教材 22 部。 四、教学改革 理念转变引领教学改革。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努力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 加注重能力培养的转变,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和“从以考 试为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变。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协同育人。从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 标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
培养人”的主题,打造出“滨海学生”优秀品牌,以社会评价最终凸显学校育人 质量。以深化“学产研”合作教育模式改革为突破口,以强化实践教学特色为重 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把 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 计选题来源,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为更加有效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构筑 技术支撑,使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大幅提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 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一)推进“学产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学校的若干企业实体为基础,实施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企业和专业一体 化,相关专业教师、实体技术人员及高管互相融合;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教学 参与研发和顶岗实习。学校拥有的五岳建筑公司、机械加工中心、滨大幼儿园、 考宝网、珠山大饭店、世界动物自然生态博物馆等实体为实施校企一体化人才培 养搭建了平台。比如:五岳建筑公司,作为建筑专业群的实践教学基地,成功实 施“工学交替”培养方式,教师就是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工程设计、制图、预算、 施工、结算、验收等工作;公司技术人员就是教师,为学生讲授专业课、指导学 生实习、带毕业设计等,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胜任实际工作。滨大幼儿园作为学 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了“院园一体、知行合一、协同育人”的人才 培养模式。将专业教学过程与幼儿园教学过程相对接,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训 练相结合,共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 体化建设过程中,做到了“五个对接”,即专业学院与幼儿园对接、专业与职业 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专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幼儿园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 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毕业生质量逐年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也 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认可。 (二)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提升实践教学 1.引企入校,为学生实习实训搭建平台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从2014年至 今入驻企业累计139家,其中近三年入驻创业实体122家,存活在孵企业100 家,创业孵化成功率达82.7%。注册资本总额达4.5亿元。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团 队30多个。2017年在孵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331万元,销售收入4265万元,利
18 培养人”的主题,打造出“滨海学生”优秀品牌,以社会评价最终凸显学校育人 质量。以深化“学产研”合作教育模式改革为突破口,以强化实践教学特色为重 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把 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 计选题来源,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为更加有效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构筑 技术支撑,使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大幅提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 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一)推进“学产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学校的若干企业实体为基础,实施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企业和专业一体 化,相关专业教师、实体技术人员及高管互相融合;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教学、 参与研发和顶岗实习。学校拥有的五岳建筑公司、机械加工中心、滨大幼儿园、 考宝网、珠山大饭店、世界动物自然生态博物馆等实体为实施校企一体化人才培 养搭建了平台。比如:五岳建筑公司,作为建筑专业群的实践教学基地,成功实 施“工学交替”培养方式,教师就是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工程设计、制图、预算、 施工、结算、验收等工作;公司技术人员就是教师,为学生讲授专业课、指导学 生实习、带毕业设计等,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胜任实际工作。滨大幼儿园作为学 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了“院园一体、知行合一、协同育人”的人才 培养模式。将专业教学过程与幼儿园教学过程相对接,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训 练相结合,共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 体化建设过程中,做到了“五个对接”,即专业学院与幼儿园对接、专业与职业 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专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幼儿园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 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毕业生质量逐年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也 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认可。 (二)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提升实践教学 1.引企入校,为学生实习实训搭建平台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从 2014 年至 今入驻企业累计 139 家,其中近三年入驻创业实体 122 家,存活在孵企业 100 家,创业孵化成功率达 82.7%。注册资本总额达 4.5 亿元。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团 队 30 多个。2017 年在孵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5331 万元,销售收入 4265 万元,利
税374.5万元。稳定吸纳就业500多人,吸收大学生实习实训人数每年平均超 过一千人次。 学校孵化基地运营以来,为在孵企业提供了法律、财务管理、知识产权、人 力资源、市场开拓、技术研发、高企申报等创业培训和辅导,在孵企业受益面达 到100%。同时,安排学生实习、实训达千余人次。在孵企业共获得国家发明专 利、实用新型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共47项。 2018年青岛被动房科技有限公司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青岛瑞东广电科技有 限公司、青岛欧克森石化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东方智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 业达到青岛市科技孵化器毕业企业标准。 2018年在孵企业青岛东方尚贤管理咨询公司创办人李海岩被评选为省级大 学生优秀创业者:;青岛管木匠家具有限公司创始人管鑫源获评青岛市十佳大学生 创业之星 学校孵化基地获得了多项资质与荣誉称号:2014年被青岛市人社局认定为 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局认定为具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资;黄岛区科 技局认定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连续三年被青岛市评为“驻青高校创新 创业教育最佳教学点”。获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协会“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奖”; 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 2.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习基地 商学院与阿里跨境电商用户企业共建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校方 提供实训场所;企业提供设备和实习指导教师,对实训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学生 实习;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利用阿里巴巴跨境贸易平 台账户宣传企业及其产品,进行海外产品推广和销售,完成真实环境的专业实训。 机电工程学院与青岛滨大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机械加工中心”,学生可 在中心完成车、铣、刨、磨、钻、钳等工艺实习以及维修装配操作,及创新设计、 制作;与青岛滨大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共建“焊接工程实践教学中心”,中心设有 50个焊接作业间,可同时接纳100名学生进行焊接实习。 (三)国际合作联合培养人才 多年来,学校致力建设开放的国际化大学,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稳步增长,先 后与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120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开展友好交流合作,与美国
19 税 374.5 万元。稳定吸纳就业 500 多人,吸收大学生实习实训人数每年平均超 过一千人次。 学校孵化基地运营以来,为在孵企业提供了法律、财务管理、知识产权、人 力资源、市场开拓、技术研发、高企申报等创业培训和辅导,在孵企业受益面达 到 100%。同时,安排学生实习、实训达千余人次。在孵企业共获得国家发明专 利、实用新型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共 47 项。 2018 年青岛被动房科技有限公司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青岛瑞东广电科技有 限公司、青岛欧克森石化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东方智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 业达到青岛市科技孵化器毕业企业标准。 2018 年在孵企业青岛东方尚贤管理咨询公司创办人李海岩被评选为省级大 学生优秀创业者;青岛管木匠家具有限公司创始人管鑫源获评青岛市十佳大学生 创业之星。 学校孵化基地获得了多项资质与荣誉称号:2014 年被青岛市人社局认定为 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局认定为具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资;黄岛区科 技局认定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连续三年被青岛市评为“驻青高校创新 创业教育最佳教学点”。获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协会“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奖”; 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 50 强高校”。 2.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习基地 商学院与阿里跨境电商用户企业共建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校方 提供实训场所;企业提供设备和实习指导教师,对实训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学生 实习;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利用阿里巴巴跨境贸易平 台账户宣传企业及其产品,进行海外产品推广和销售,完成真实环境的专业实训。 机电工程学院与青岛滨大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机械加工中心”,学生可 在中心完成车、铣、刨、磨、钻、钳等工艺实习以及维修装配操作,及创新设计、 制作;与青岛滨大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共建“焊接工程实践教学中心”,中心设有 50 个焊接作业间,可同时接纳 100 名学生进行焊接实习。 (三)国际合作联合培养人才 多年来,学校致力建设开放的国际化大学,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稳步增长,先 后与 30 多个国家与地区的 120 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开展友好交流合作,与美国
圣道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国南锡商学院、加拿大萨省大学、罗马 尼亚“迪米特里埃·坎特米尔”基督大学、日本关西国际大学、札幌大学、韩国 光云大学、国立安东大学、世宗大学等42所国外院校签订了互派教师与留学生 协议,为教师和学生出国(境)进修、深造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学校要求100% 的韩语专业学生及60%以上的日语专业学生,至少拥有半年以上国外学习经历, 着力培养国际复合型人才;学校开设了赴外留学相应本(专)科专业,先后聘请 了百余名著名外籍专家和教师来校授课,累计向美、德、俄、韩、法、日等国家 友好院校派出留学生1900多名,累计接收来自美、俄、日、韩、乌、菲、蒙 刚果等20多个国家的1400多名留学生。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校 建校26周年和学校实施新跨越发展的关键年。学校继续秉持“固老拓新、借力 而行、深化内涵发展、加踏实地工作、创新占先发展,行稳致远”的工作思路, 开放合作办学的几项主要工作如下: 1.与俄罗斯的合作办学。我校与俄罗斯合作办学非常成功,已经常态化。2018 年,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国立交通大学“2+2”经济学双校园双文凭项目首批学生 顺利毕业。首批11名俄罗斯学生、13名中国学生都顺利取得双文凭。另外,参 加“2+2”项目的24名俄罗斯学生和31名我校学生也分别在青岛滨海学院和俄 罗斯西伯利亚国立交通大学继续学习。 2.与韩国的合作办学。我校与韩国合作办学项目在不断扩大。与韩国金泉大 学“3+1”护理专业专升本项目首批3名学生顺利升入韩国学校。经过近5年合 作,我校护理专业3名学生经过韩国金泉大学面试和考试,顺利升入金泉大学继 续本科课程学习。这次成功入学为我校该项目合作继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与境外或其它国家的合作。学校进一步深化和境外学校的合作,多方式多 途径引进外方资源。2018年,成功引进台湾师资3人来我校授课,邀请境外大 学来我校举办留学讲座30多次,与澳大利亚时代教育和加拿大三佳国际教育学 院达成派遣外国专家意向,加拿大魁北克省教育局拟将我校作为魁北克中学生研 学基地,从美国、日本邀请了多位专家作为访问学者来我校讲学和指导我校教师 撰写论文和论著。同时,积极利用境外合作项目,邀请外方投入师资资源,目前 西伯利亚国立交通大学常年派遣教师在我校讲学,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大学、澳大
20 圣道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国南锡商学院、加拿大萨省大学、罗马 尼亚“迪米特里埃·坎特米尔”基督大学、日本关西国际大学、札幌大学、韩国 光云大学、国立安东大学、世宗大学等 42 所国外院校签订了互派教师与留学生 协议,为教师和学生出国(境)进修、深造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学校要求 100% 的韩语专业学生及 60%以上的日语专业学生,至少拥有半年以上国外学习经历, 着力培养国际复合型人才;学校开设了赴外留学相应本(专)科专业,先后聘请 了百余名著名外籍专家和教师来校授课,累计向美、德、俄、韩、法、日等国家 友好院校派出留学生 1900 多名,累计接收来自美、俄、日、韩、乌、菲、蒙、 刚果等 20 多个国家的 1400 多名留学生。 2018 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 40 周年,也是我校 建校 26 周年和学校实施新跨越发展的关键年。学校继续秉持“固老拓新、借力 而行、深化内涵发展、加踏实地工作、创新占先发展,行稳致远”的工作思路, 开放合作办学的几项主要工作如下: 1.与俄罗斯的合作办学。我校与俄罗斯合作办学非常成功,已经常态化。2018 年,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国立交通大学“2+2”经济学双校园双文凭项目首批学生 顺利毕业。首批 11 名俄罗斯学生、13 名中国学生都顺利取得双文凭。另外,参 加“2+2”项目的 24 名俄罗斯学生和 31 名我校学生也分别在青岛滨海学院和俄 罗斯西伯利亚国立交通大学继续学习。 2.与韩国的合作办学。我校与韩国合作办学项目在不断扩大。与韩国金泉大 学“3+1”护理专业专升本项目首批 3 名学生顺利升入韩国学校。经过近 5 年合 作,我校护理专业 3 名学生经过韩国金泉大学面试和考试,顺利升入金泉大学继 续本科课程学习。这次成功入学为我校该项目合作继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与境外或其它国家的合作。学校进一步深化和境外学校的合作,多方式多 途径引进外方资源。2018 年,成功引进台湾师资 3 人来我校授课,邀请境外大 学来我校举办留学讲座 30 多次,与澳大利亚时代教育和加拿大三佳国际教育学 院达成派遣外国专家意向,加拿大魁北克省教育局拟将我校作为魁北克中学生研 学基地,从美国、日本邀请了多位专家作为访问学者来我校讲学和指导我校教师 撰写论文和论著。同时,积极利用境外合作项目,邀请外方投入师资资源,目前 西伯利亚国立交通大学常年派遣教师在我校讲学,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大学、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