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系统误差的来源?■方法误差:如反应不完全;干扰成分的影响;指示剂选择不当;■试剂误差:试剂或蒸馏水纯度不够仪器误差:如容量器皿刻度不准又未经校正;电子仪器“噪声”过大等造成■主观误差:如观察颜色偏深或偏浅,第二次读数总是想与第一次重复等造成
二、系统误差的来源 ? ▪ 方法误差: ▪ 试剂误差: ▪ 仪器误差: ▪ 主观误差: 如反应不完全;干扰成分的影响;指示剂 选择不当; 试剂或蒸馏水纯度不够 如容量器皿刻度不准又未经校正;电子仪 器“噪声”过大等造成; 如观察颜色偏深或偏浅,第二次读数总是 想与第一次重复等造成
三、 系统误差的判断与校正1、判断回收率=X回收实验:×100%X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常常通过回收试验检查2、校准或消除校正方法:用标准方法或标准试样做对照实验;校正试剂:做空白实验:校正仪器和主观误差(操作人员)
三、系统误差的判断与校正 ▪ 回收实验: 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常常通过回收试验检查。 1、判断 100% 2 3 1 − = x x x 回收率 2、校准或消除 校正方法: 校正试剂: 校正仪器和主观误差(操作人员)。 用标准方法或标准试样做对照实验; 做空白实验;
四、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比较项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产生原因固定的因素不定的因素方法误差、试剂误差环境温度、湿度、电压等的中来源变化仪器误差、主观误差时正时负,时大时小,不可性质重复性、单向性、可测性测性,不可避免,可用统计方法研究影响准确度精密度消除或减校正(做对照实验和空白实验)增加测定的次数并校正仪器)免的方法
四、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比较 项目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产生原因 固定的因素 不定的因素 来源 方法误差、试剂误差 仪器误差、主观误差 环境温度、湿度、电压等的 变化 性质 重复性、单向性、可测性 时正时负,时大时小,不可 测性,不可避免,可用统计 方法研究 影响 准确度 精密度 消除或减 免的方法 校正(做对照实验和空白实验, 并校正仪器) 增加测定的次数
2.1.5随机误差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1、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曲线数学表达式为:0>1e-(x-μ)? /2α2y= f(x)=α/2元X:测量值y:概率密度;uXμ:总体平均值;Q:总体标准偏差0X-u图1两组精密度不同的x-μ:随机误差量值的正态分布曲线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测定次数无限多:系统误差已经排除
x-:随机误差 2.1.5 随机误差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1、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曲线数学表达式为: 2 2 ( ) / 2 2 1 ( ) − − = = x y f x e y:概率密度; x:测量值 μ:总体平均值; :总体标准偏差 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测定次数无限多;系统误差已经排除
2、随机误差分布规律(1)对称性: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2)单峰性: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大误差的概0>0率小。误差分布曲线只有一个峰值,说明误差有明显集中的趋势。(3)有界性:由随机误差造成的误差不可能很大xL0X-u即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很小;图1两组精密度不同的(4)抵偿性:误差的算术平均值的极限为零测量值的正态分布曲线limn-00ni=l
2、随机误差分布规律 ? (1) 对称性: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2) 单峰性: 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大误差的概 率小。误差分布曲线只有一个峰 值,说明误差有明显集中的趋势。 (3) 有界性:由随机误差造成的误差不可能很大 即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很小; (4) 抵偿性:误差的算术平均值的极限为零。 = → = n i i n n d 1 lim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