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 血清蛋白质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 ·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 血清蛋白质 •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 • 生命科学学院 • 四川农业大学
目录 Content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药品仪器 实验步豫 结果分析 注意事项
C o n t e n t 结果分析 Ø . 实验目的 Ø . Ø . Ø . 实验原理 实验药品仪器 实验步骤 Ø . Ø . 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 1.掌握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2.了解电泳技术的原理 3.了解血清蛋白质的分离,鉴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2. 了解电泳技术的原理 3. 了解血清蛋白质的分离,鉴定
格 实验原理 1.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 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 术。 2.蛋白质分子是两性电解质,在H值小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 质分子结合一部分+而带正电,在电场中向负极移动,在H值大于 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分子解离出+而带负电,在电场中向正 极移动。 H +H +H pH<pl pH=pl pH>pl (净电荷:+) (净电荷:0) (净电荷:-) 向电场负极移动 不移动 向电场正极移动
酶反应受到多种因索的影响,如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 r , Il 位、激活剂和抑制剂等都 能影响酶反应速度,并川.各因索之间也相互影响(交互作川) 实验原理 1.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 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 术。 2.蛋白质分子是两性电解质,在pH值小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 质分子结合一部分H+而带正电,在电场中向负极移动,在pH值大于 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分子解离出H+而带负电,在电场中向正 极移动
实验原理 3影响电泳的主要因素: 1)电泳介质的pH:溶液的pH值决定带电物质的解离程度,也决定物质 所带净电荷的多少。为了保证电泳过程中溶液的H值恒定,必须采用缓 冲溶液。 2)缓冲液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低,电泳速度快,分离区带不易清晰; 离子强度高,区带分离清晰。但离子强度过高,则降低蛋白质的带电量使 电泳速度减慢。所以常用离子强度为0.02一0.2之间。 3)电场强度:电场强度越高,带电颗粒移动速度越快。但电压增加,相 应电流也增大,电流过大时易产生热效应使蛋白质变性而不能分离。可分 高压电泳和常压电泳。 4)电渗作用:在电场中,液体对固体的相对移动,称为电渗。 5)样品自身等电点,分子质量和分子形状的不同
酶反应受到多种因索的影响,如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 r , Il 位、激活剂和抑制剂等都 能影响酶反应速度,并川.各因索之间也相互影响(交互作川) 实验原理 3.影响电泳的主要因素: 1)电泳介质的pH:溶液的pH值决定带电物质的解离程度,也决定物质 所带净电荷的多少。为了保证电泳过程中溶液的pH值恒定,必须采用缓 冲溶液。 2)缓冲液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低,电泳速度快,分离区带不易清晰; 离子强度高,区带分离清晰。但离子强度过高,则降低蛋白质的带电量使 电泳速度减慢。所以常用离子强度为0.02—0.2之间。 3)电场强度:电场强度越高,带电颗粒移动速度越快。但电压增加,相 应电流也增大,电流过大时易产生热效应使蛋白质变性而不能分离。可分 高压电泳和常压电泳。 4)电渗作用:在电场中,液体对固体的相对移动,称为电渗。 5)样品自身等电点,分子质量和分子形状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