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 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 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 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撤掉围幕一看里面,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 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9、短文两篇 1.夸父逐日《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课文分析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 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 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他 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 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还能为人类造福。夸父敢与 太阳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概 非凡,本领非凡。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逐日”比喻 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如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 日竞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 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但这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个神话,不合乎《夸 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2.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1 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 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 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 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撤掉围幕一看里面,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 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9、 短文两篇 1.夸父逐日 《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课文分析: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 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 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他 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 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还能为人类造福。夸父敢与 太阳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概 非凡,本领非凡。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逐日”比喻 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如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 日竞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 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但这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个神话,不合乎《夸 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2.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课文分析: 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儿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 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 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 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本文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争辩,然后摆出两小儿的不同看法,继而提出两小儿所 持看法的依据,最后写孔子不能作出判断而受到讥笑。全文仅一百多字,语言简洁, 层次分明,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 、重点字词: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认为。去:距离) 2、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 3、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 4、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5、熟为汝多知乎。(孰:谁。为:认为。汝:你。知:通“智”,聪明。) 6、与日逐走(逐走:竞跑,赛跑。) 、译句 1、孔子不能决也。 译: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2、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三、读课文回谷问题: 1、两小儿“辩斗”的是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答: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这件事。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远近 的标准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一个从肌肤感觉出发,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2、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1、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2、反映出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 而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3、反映出古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可贵精神。 4、人类认识事物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有时标准、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答一、二点即可) 有人认为“夸父逐日”是自不量力,你认为呢?(略) 译文 1.《夸父逐日》
22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课文分析: 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儿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 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 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 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本文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争辩,然后摆出两小儿的不同看法,继而提出两小儿所 持看法的依据,最后写孔子不能作出判断而受到讥笑。全文仅一百多字,语言简洁, 层次分明,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 一、重点字词: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认为。去:距离) 2、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到。) 3、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热水。) 4、孔子不能决也。 (决:判断。) 5、孰为汝多知乎。 (孰:谁。为:认为。汝:你。知:通“智”,聪明。) 6、与日逐走 (逐走:竞跑,赛跑。) 二、译句 1、孔子不能决也。 译: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2、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两小儿“辩斗”的是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答: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这件事。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远近 的标准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一个从肌肤感觉出发,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2、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1、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2、反映出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 而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3、反映出古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可贵精神。 4、人类认识事物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有时标准、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答一、二点即可) 3、有人认为“夸父逐日”是自不量力,你认为呢?(略) 译文 1.《夸父逐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 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 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两小儿辩日》 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 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 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10、狼蒲松龄 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 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 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 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 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课文分析: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 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段写屠户 惧狼,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 事的发展。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 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屠户开始由被动转入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面 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23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 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 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两小儿辩日》 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 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 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10、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 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 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 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 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课文分析: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 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段写屠户 惧狼,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 事的发展。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 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屠户开始由被动转入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面。 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 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 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 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 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 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 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 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 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 智的斗争精神。 、重点字词 1、止有剩骨 2、顾野有麦场。 (顾:回头看。) 3、苫蔽成丘(苫蔽:遮盖。)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犬坐:像犬一样坐着) 5、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企图、打算。隧:钻洞。) 7乃悟前狼假寐 (假寐:假装睡觉。) 8、意暇甚 (意:神情。) 9、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10、止增笑耳 (止:通“只”。耳:罢了。)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投以骨。译:把骨头投向(狼)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騙手段又能有多少 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本文主旨。 答: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 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2、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24 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 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 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 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 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 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 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 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 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 智的斗争精神。 一、重点字词 1、止有剩骨 (止:通“只”) 2、顾野有麦场。 (顾:回头看。) 3、苫蔽成丘 (苫蔽:遮盖。)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像犬一样坐着) 5、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企图、打算。隧:钻洞。) 7 乃悟前狼假寐 (假寐:假装睡觉。) 8、意暇甚 (意:神情。) 9、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10、止增笑耳 (止:通“只”。耳:罢了。)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投以骨。 译:把骨头投向(狼)。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 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本文主旨。 答: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 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2、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答: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之并驱 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 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 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答:是议论。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 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顾:回头看。苫蔽:遮盖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像犬一样坐着。 3.转视积薪后,一狼其中,意将墜入以攻其后也 洞:打洞。隧:从洞中,即钻洞。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寐:假装睡觉。 译文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 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 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 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 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 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 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 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 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 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 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八年级
25 答: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之并驱 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 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3、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 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答:是议论。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 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顾:回头看。苫蔽:遮盖。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像犬一样坐着。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洞:打洞。隧:从洞中,即钻洞。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寐:假装睡觉。 译文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 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 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 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 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 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 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 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 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 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 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八 年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