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犯罪的一般特征 、犯罪的定义 工犯罪的形式定义:仅从犯罪的法律表现形式上给犯罪 所下的定义。此定义认为犯罪是违反刑事法律并且应 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实质定义:指从犯罪的社会属性或者从社会属 性和法律属性相结合的角度给犯罪所下的定义,后者 也称混合定义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定义 切危害社会、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都是犯罪,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 犯罪。 ■二、犯罪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犯罪的一般特征 一、犯罪的定义 ◼ 1犯罪的形式定义:仅从犯罪的法律表现形式上给犯罪 所下的定义。此定义认为犯罪是违反刑事法律并且应 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 2犯罪的实质定义:指从犯罪的社会属性或者从社会属 性和法律属性相结合的角度给犯罪所下的定义,后者 也称混合定义。 ◼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定义 ◼ 一切危害社会、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都是犯罪,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 犯罪。 ◼ 二、犯罪的基本特征
二、犯罪的基本特征(1) 1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1)社会危害性的概念:从阶级本质看,是危害统治阶级的利 益和统治秩序;从法律属性看,是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 各种损害。 (2)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比其他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更严 重 (3)社会危害性的有无及程度大小的正确衡量: A是随社会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B从本质特征来看,是从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的角度衡量的,但 统治阶级如不以行为最终是阻碍生产力发展才能犯罪化为标准来 衡量,如不站在绝大多数人立场衡量,则此统治迟早会崩溃 C从法律特征来看,是由构成犯罪的主客观四个要件综合决定的; D社会危害性有物质的危害也有非物质的危害,有现实的危害也 有可能的危害
二、犯罪的基本特征(1) ◼ 1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1)社会危害性的概念:从阶级本质看,是危害统治阶级的利 益和统治秩序;从法律属性看,是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 各种损害。 ◼ (2)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比其他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更严 重。 ◼ (3)社会危害性的有无及程度大小的正确衡量: ◼ A是随社会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 B从本质特征来看,是从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的角度衡量的,但 统治阶级如不以行为最终是阻碍生产力发展才能犯罪化为标准来 衡量,如不站在绝大多数人立场衡量,则此统治迟早会崩溃; ◼ C从法律特征来看,是由构成犯罪的主客观四个要件综合决定的; D社会危害性有物质的危害也有非物质的危害,有现实的危害也 有可能的危害
犯罪的基本特征(2) 2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1)违反刑法的含义:指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行为,或拒不实 施刑法要求行为人必须为的行为。刑法指广义刑法。 (2)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 者是前者的法律表现,一般二者是一致的。但在社会发生了变化, 原刑法中规定的犯罪已不具备社会危害性,或刑法原未规定为犯 罪的行为现在具有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时二者就不一致。前者司 法机关应按犯罪的本质定其无罪,后者依罪刑法定原则不应定罪, 但均应及时修改刑法。 (3)违反刑法指符合刑法总则和分则规定的某个罪的犯罪构成 要件。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应受刑罚处罚性) (1)一个行为如果无需刑罚制裁就能遏制或刑罚遏制无效则不 应规定为犯罪。 (2)应受刑罚处罚与社会危害性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前者是后者的法律后果。 (3)“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与“犯罪情节 轻微、免予刑罚处罚”的区别;“应受刑罚处罚”与“需不需要 给予刑罚处罚”的区别
犯罪的基本特征(2) ◼ 2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 (1)违反刑法的含义:指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行为,或拒不实 施刑法要求行为人必须为的行为。刑法指广义刑法。 ◼ (2)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 者是前者的法律表现,一般二者是一致的。但在社会发生了变化, 原刑法中规定的犯罪已不具备社会危害性,或刑法原未规定为犯 罪的行为现在具有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时二者就不一致。前者司 法机关应按犯罪的本质定其无罪,后者依罪刑法定原则不应定罪, 但均应及时修改刑法。 ◼ (3)违反刑法指符合刑法总则和分则规定的某个罪的犯罪构成 要件。 ◼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应受刑罚处罚性) ◼ (1)一个行为如果无需刑罚制裁就能遏制或刑罚遏制无效则不 应规定为犯罪。 ◼ (2)应受刑罚处罚与社会危害性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前者是后者的法律后果。 ◼ (3)“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与“犯罪情节 轻微、免予刑罚处罚”的区别;“应受刑罚处罚”与“需不需要 给予刑罚处罚”的区别
第三节犯罪的分类 、犯罪的理论分类 (一)自然犯与法定犯:是按违反人类论理还是违反行政法律法 规划来分,前者违反人与人之间基本的行为规范,在任何社会 般都会将其规定为犯罪,后者阶级性明显、且随统治阶级的政策 变化而变化。 (二)身份犯与非身份犯:按构成犯罪的人是否需特定的身份来 分 (三)行为犯与结果犯:按构成犯罪或构成犯罪既遂是只需行为 还是既需要行为也需要结果来分。 (四)实害犯与危险犯:按构成犯罪或构成犯罪既遂是需要实际 造成损害(物质的、有形的)还是只需有造成损害的危险来分。 另还有初犯、再犯、累犯;即成犯、继续犯、状态犯;同时 犯、同地犯、隔地犯;常业犯、常习犯、普通犯等的划分 、犯罪的立法分类
第三节 犯罪的分类 ◼ 一、犯罪的理论分类 ◼ (一)自然犯与法定犯:是按违反人类论理还是违反行政法律法 规划来分,前者违反人与人之间基本的行为规范,在任何社会一 般都会将其规定为犯罪,后者阶级性明显、且随统治阶级的政策 变化而变化。 ◼ (二)身份犯与非身份犯:按构成犯罪的人是否需特定的身份来 分。 ◼ (三)行为犯与结果犯:按构成犯罪或构成犯罪既遂是只需行为 还是既需要行为也需要结果来分。 ◼ (四)实害犯与危险犯:按构成犯罪或构成犯罪既遂是需要实际 造成损害(物质的、有形的)还是只需有造成损害的危险来分。 ◼ 另还有初犯、再犯、累犯;即成犯、继续犯、状态犯;同时 犯、同地犯、隔地犯;常业犯、常习犯、普通犯等的划分。 ◼ 二、犯罪的立法分类
第三节犯罪的分类 n二、犯罪的立法分类 )国事犯罪(政治犯罪)与普通犯罪:按犯罪是 否侵犯国家的根基分类。 n(二)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按犯罪人主观罪过的不 同分类。 (三)亲告罪与非亲告罪:按刑法规定是否是告诉才 处理来分类。 (四)基本犯、加重犯与减轻犯。按刑法规定的法定 刑的量刑档次是否有基本的、加重的、减轻的分类。 加重犯有情节加重犯与结果加重犯
第三节 犯罪的分类 ◼ 二、犯罪的立法分类 ◼ (一)国事犯罪(政治犯罪)与普通犯罪:按犯罪是 否侵犯国家的根基分类。 ◼ (二)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按犯罪人主观罪过的不 同分类。 ◼ (三)亲告罪与非亲告罪:按刑法规定是否是告诉才 处理来分类。 ◼ (四)基本犯、加重犯与减轻犯。按刑法规定的法定 刑的量刑档次是否有基本的、加重的、减轻的分类。 加重犯有情节加重犯与结果加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