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犯罪构成 第一节犯罪构成概说 一、犯罪构成的历史渊源 在奴隶、封建社会因采集权、专制,是否构成犯罪由执掌政权人说 了算不可能限定构成犯罪的条件,故无犯罪构成理论。 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行了罪刑法定原则,使犯罪构成理论有了产生的 基础,也随人们认识的深化,故在上世纪初形成了犯罪构成理论。 从资产阶级犯罪构成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看,尽管关于构成要件的 概念和内容一直在争论,但总的趋势是逐步扩大构成要件的内容,把更 多的主观因素和规范因素列入构成要件之内,并且强调构成要件的主客 观因素的联系和统一,强调构成要件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 的要件与客观的要件的有机整体 2特征:(1)是一个有机整体(2)是抽象的。有两个层次的抽象, 是一切犯罪均必须具有四个方面的要件(客体、客观要件、主体、主观 要件)。二是每一具体犯罪构成对该类犯罪的抽象。(3)具体犯罪有 哪些构成要件是由刑法(总则和分则、广义刑法)所规定的(法定性)。 但此种规定有时是隐含的,如犯罪客体
第五章 犯罪构成 ◼ 第一节 犯罪构成概说 ◼ 一、犯罪构成的历史渊源 ◼ 在奴隶、封建社会因采集权、专制,是否构成犯罪由执掌政权人说 了算,不可能限定构成犯罪的条件,故无犯罪构成理论。 ◼ 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行了罪刑法定原则,使犯罪构成理论有了产生的 基础,也随人们认识的深化,故在上世纪初形成了犯罪构成理论。 ◼ 从资产阶级犯罪构成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看,尽管关于构成要件的 概念和内容一直在争论,但总的趋势是逐步扩大构成要件的内容,把更 多的主观因素和规范因素列入构成要件之内,并且强调构成要件的主客 观因素的联系和统一,强调构成要件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 二、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 1概念: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 的要件与客观的要件的有机整体。 ◼ 2特征:(1)是一个有机整体(2)是抽象的。有两个层次的抽象,一 是一切犯罪均必须具有四个方面的要件(客体、客观要件、主体、主观 要件)。二是每一具体犯罪构成对该类犯罪的抽象。(3)具体犯罪有 哪些构成要件是由刑法(总则和分则、广义刑法)所规定的(法定性)。 但此种规定有时是隐含的,如犯罪客体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 二者的联系:犯罪概念是规定犯罪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 概念的具体体现。犯罪概念决定犯罪构成,犯罪构成表现犯罪概 念,二者是内容(犯罪概念)与形式(犯罪构成)、抽象与具体 的关系。 2二者的区别:(1)二者揭示的内容不同,犯罪概念回答什么 是犯罪,犯罪构成回答构成犯罪需具备哪些条件。(2)二者的属 性不同,前者是具体的,有多少个犯罪就有多少个犯罪构成(具 体犯罪构成),后者是抽象的、一般的,(指任何犯罪均具有的 特征)。(3)两者发挥的作用不同。前者的作用除区别罪与非罪 外,还有区分此罪与彼罪的作用,而后者的作用只区别罪与非罪
三、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 ◼ 1二者的联系:犯罪概念是规定犯罪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 概念的具体体现。犯罪概念决定犯罪构成,犯罪构成表现犯罪概 念,二者是内容(犯罪概念)与形式(犯罪构成)、抽象与具体 的关系。 ◼ 2二者的区别:(1)二者揭示的内容不同,犯罪概念回答什么 是犯罪,犯罪构成回答构成犯罪需具备哪些条件。(2)二者的属 性不同,前者是具体的,有多少个犯罪就有多少个犯罪构成(具 体犯罪构成),后者是抽象的、一般的,(指任何犯罪均具有的 特征)。(3)两者发挥的作用不同。前者的作用除区别罪与非罪 外,还有区分此罪与彼罪的作用,而后者的作用只区别罪与非罪
第二节犯罪构成要件概说 犯罪构成要件的概念:指构成犯罪的四个方面的各种必不 可少的事实要素 犯罪构成要件的分类 1客观的要件与主观的要件:以此事实要素是脱离于犯罪人和犯 罪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外部的、客观的还是犯罪人主体和犯罪人 内部心理的要素来区分。 主观的要件有犯罪主体(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特定身份) 犯罪人主观要件(故意、过失,二者统称为罪过,目的、动机 等)。 客观的要件有犯罪客体和客观要件(危害对象、行为、结果、 行为时间、地点、方法等)。 2共同的要件与选择的要件:以此事实是否为每个犯罪均必需的 为标准区分。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和犯罪客体、罪过 (故意和过失)、危害行为是每个犯罪均必需具备的,为共同 的要件,其余为选择的要件。 3具体的要件与一般的要件:以犯罪构成的要件是某一具体犯罪 构成的要件还是一些犯罪构成共同存在的要件所作的区分
第二节 犯罪构成要件概说 ◼ 一、犯罪构成要件的概念:指构成犯罪的四个方面的各种必不 可少的事实要素。 ◼ 二、犯罪构成要件的分类; ◼ 1客观的要件与主观的要件:以此事实要素是脱离于犯罪人和犯 罪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外部的、客观的还是犯罪人主体和犯罪人 内部心理的要素来区分。 ◼ 主观的要件有犯罪主体(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特定身份), 犯罪人主观要件(故意、过失,二者统称为罪过,目的、动机 等)。 ◼ 客观的要件有犯罪客体和客观要件(危害对象、行为、结果、 行为时间、地点、方法等)。 ◼ 2共同的要件与选择的要件:以此事实是否为每个犯罪均必需的 为标准区分。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和犯罪客体、罪过 (故意和过失)、危害行为是每个犯罪均必需具备的,为共同 的要件,其余为选择的要件。 ◼ 3具体的要件与一般的要件:以犯罪构成的要件是某一具体犯罪 构成的要件还是一些犯罪构成共同存在的要件所作的区分
三、犯罪构成要件的内容 我国刑法通说是四要件说,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 主体、犯罪主观要件 1犯罪客体,用以说明犯罪侵犯了什么利益的要件。 2犯罪客观要件,用以说明犯罪人实施了何种行为、造成了何种 结果,在何时、何地对何人进行了侵犯的要件。(包括危害行 为、结果、对象、时间、地点、方法、因果关系等) 3犯罪主体,说明犯罪行为是何人实施的要件。(包括刑事责任 年龄、刑事责任能力、身份、自然人、单位) 4犯罪主观要件,用以说明犯罪人是在何种心理支配下实施的行 为的要件。(包括故意、过失、目的、动机)
三、犯罪构成要件的内容 ◼ 我国刑法通说是四要件说,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 主体、犯罪主观要件。 ◼ 1犯罪客体,用以说明犯罪侵犯了什么利益的要件。 ◼ 2犯罪客观要件,用以说明犯罪人实施了何种行为、造成了何种 结果,在何时、何地对何人进行了侵犯的要件。(包括危害行 为、结果、对象、时间、地点、方法、因果关系等) ◼ 3犯罪主体,说明犯罪行为是何人实施的要件。(包括刑事责任 年龄、刑事责任能力、身份、自然人、单位) ◼ 4犯罪主观要件,用以说明犯罪人是在何种心理支配下实施的行 为的要件。(包括故意、过失、目的、动机)
四、犯罪构成要件的排列 犯罪发生的过程是犯罪人(犯罪主体)在犯罪心理(犯罪 主观要件)支配下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损害 (客观要件),即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 但研究犯罪构成要件则应倒过来排列,因为: 1从客观到主观才符合人的认识规律,避免先抓人后找犯 罪事实,以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即人们首先是认识到 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受到了侵犯(犯罪客体),这种社会关 系是怎样、在什么情况下被侵害的(客观要件),危害社会行 为是由谁实施的(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在何种主观心理态 度支配下所为(犯罪主观要件)。 2此种排列符合司法机关认定犯罪的顺序、途径
四、犯罪构成要件的排列 ◼ 犯罪发生的过程是犯罪人(犯罪主体)在犯罪心理(犯罪 主观要件)支配下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损害 (客观要件),即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 但研究犯罪构成要件则应倒过来排列,因为: ◼ 1从客观到主观才符合人的认识规律,避免先抓人后找犯 罪事实,以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即人们首先是认识到 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受到了侵犯(犯罪客体),这种社会关 系是怎样、在什么情况下被侵害的(客观要件),危害社会行 为是由谁实施的(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在何种主观心理态 度支配下所为(犯罪主观要件)。 ◼ 2此种排列符合司法机关认定犯罪的顺序、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