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本人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 果。对前人及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启发和贡献已在论文中作出了明确的声 明,并表示了谢意。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 其他人和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者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本人同意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有 关规定将本人学位论文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资料库送交论文或电子版,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央民族大学可以将本人学位论文的全 部或者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 它复印手段和汇编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国末日期:Y车五L日 70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本人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 果。对前人及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启发和贡献已在论文中作出了明确的声 明,并表示了谢意。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 其他人和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者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本人同意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有 关规定将本人学位论文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资料库送交论文或电子版,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央民族大学可以将本人学位论文的全 部或者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 它复印手段和汇编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隧 醐斗“Ⅲ
前 言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 近些年,瑜伽成了世界性的热门话题之一。健身馆、女子会所、瑜伽学校里,瑜伽的学 习者H益增加。在人们心目中,“瑜伽”已经是健康、美丽、时尚的代名词。关于瑜伽的研 究也如恒河沙数,并涵盖哲学、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那么,在众多研究中,本文的研究 意义与价值如何? 首先,瑜伽的传承体系完备、现状良好。作为东方文化,瑜伽受到了世界性的关注。它 并不仅仅是种健身术,而是源于印度的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修行方式,并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跨 越了多个领域。近一百多年来,它引起了西方人极大的研究热情。瑜伽也是后殖民文化中传 承与传播的成功典范,实现了东西方文化交往中的平等与自主,并在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中, 使自己的传统文化进入主流商业的视野,同时又得到完善的保存和完美的传承。这就是我在 为文化传承研究的选题时选择瑜伽作为范本的主要原因。 第二,文化传承研究意义重大。儒道思想的发生虽然已经事隔千年,但却在历尽王权更 迭的沉浮与伦理权力化的解读中深深地渗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同样,公元前五千年产 生的瑜伽修行及其思想成为印度哲学与文化的重要部分,影响着印度人的行为、心理及身体。 近些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国人中间复苏,而且在2006年9月13日发布的《国家 “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传统工艺课程,在语文课程 中增加传统经典的比重,在高校开设语文课,并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的建设,推动 其发展。文化传承已经在国家建设中提上日程。它的意义不仅能让国人认识到我们的传统文 化比西方的文明璀璨,更能使失落的民族信心与民族认同感重新回到国人的心里,使我们开 始彼此注视,团结一致。并且,多元文化环境的建立,极大丰富了中华文化,使人才小批量生 产的教育工业转向了多元培养的道路。 第三,现有的瑜伽研究涵盖了诸多领域,当然包括教育。有瑜伽教学方法的研究,有瑜 伽进入学校的实践与研究,有瑜伽哲学的研究。但从文化传承角度分析瑜伽教育功能与传承 方式的研究却略有欠缺。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重要创新点。 希望通过本文对瑜伽文化传承与教育的比较研究,对以太极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相关研究动态 国内的研究主要分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印度历史文化与印度哲学的研究。这类书籍中有 7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 .▲_‘.—-L_ 日IJ 舌 近些年,瑜伽I成了世界性的热门话题之一。健身馆、女子会所、瑜伽学校里,瑜伽的学 习者同益增加。在人们心目中,“瑜伽”已经是健康、美丽、时尚的代名词。关于瑜伽的研 究也如恒河沙数,并涵盖哲学、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那么,在众多研究中,本文的研究 意义与价值如何? 首先,瑜伽的传承体系完备、现状良好。作为东方文化,瑜伽受到了世界性的关注。它 并不仅仅是种健身术,而是源于印度的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修行方式,并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跨 越了多个领域。近一百多年来,它引起了西方人极大的研究热情。瑜伽也是后殖民文化中传 承与传播的成功典范,实现了东西方文化交往中的平等与自主,并在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中, 使自己的传统文化进入主流商业的视野,同时又得到完善的保存和完美的传承。这就是我在 为文化传承研究的选题时选择瑜伽作为范本的主要原因。 第二,文化传承研究意义重大。儒道思想的发生虽然已经事隔千年,但却在历尽王权更 迭的沉浮与伦理权力化的解读中深深地渗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同样,公元前五千年产 生的瑜伽修行及其思想成为印度哲学与文化的重要部分,影响着印度人的行为、心理及身体。 近些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J下在国人中间复苏,而且在2006年9月13日发靠的《国家 “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传统工艺课程,在语文课程 中增加传统经典的比重,在高校开设语文课,并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的建设,推动 其发展。文化传承已经在国家建设中提上日程。它的意义不仅能让国人认识到我们的传统文 化比西方的文明璀璨,更能使失落的民族信心与民族认同感重新回到国人的心里,使我们开 始彼此注视,团结一致。并且,多元文化环境的建立,极大丰富了中华文化,使人才批量生 产的教育工业转向了多元培养的道路。 第三,现有的瑜伽研究涵盖了诸多领域,当然包括教育。有瑜伽教学方法的研究,有瑜 伽进入学校的实践与研究,有瑜伽哲学的研究。但从文化传承角度分析瑜伽教育功能与传承 方式的研究却略有欠缺。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重要创新点。 希望通过本文对瑜伽文化传承与教育的比较研究,对以太极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相关研究动态 国内的研究主要分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印度历史文化与印度哲学的研究。这类书籍中有 7
许多关于瑜伽行法的介绍。早在上个世纪初开始便有很多专家在这个领域有过杰出的成果, 如汤用彤、梁漱溟、徐凡澄等。关于瑜伽历史与哲学,一些印度研究学家对瑜伽哲学有过宏 观的整理,但缺少细化的研究,如对哈塔瑜伽哲学或整体瑜伽哲学的深入研究。对瑜伽与健 康的研究非常多而且详细,多见于期刊文章和学位论文。比如对女性身体柔韧性的改善、对 人体质与心理健康的改善等等。但大都比较浅,并没有很深入的研究。而且对瑜伽心理学基 础的研究比较少。关于瑜伽进入高校教育的相关文章较多,其中包括可行性研究、教学方法 研究,多为个案研究。 国外的研究比较全面。对印度文化、瑜伽的历史、宗教、哲学、心理学基础、治疗作用 等等都有非常详细的研究。 对印度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研究文献很多,德·恰托巴底亚耶的《印度哲学》,巴沙姆的 《印度文化史》都是该领域的研究权威。其中对瑜伽历史的描述较为客观与翔实。 综合类的著述虽然不多,但非常经典。著名的瑜伽研究学者以利亚德的专著《不死与自 出:瑜伽实践的西方阐释》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文献。以利亚德的著述非常丰富。这本《不死 与自由》详细阐述了瑜伽的原理,瑜伽八支每一个要素的技术,并探讨了瑜伽与婆罗门教、 佛教、密教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印度的影响等。是瑜伽文化的综合总结。 日本学者忽滑谷快天的《北美瑜伽学说:养气练心》,分析了瑜伽在北美被普遍接受的 原因,并介绍了北美瑜伽派的发展与变化,及其与印度瑜伽的异同。在后面几个章节中,也 讨论了瑜伽的人生观、应用论等等。 在瑜伽哲学方面,冲正弘的专著《瑜伽的哲学分析与方法》也是从“瑜伽热”谈起,以 钵颠闊梨的《瑜伽经》为基础,详细介绍了瑜伽八支哲学的各个细节。美国瑜伽协会的《瑜 伽哲学十四讲》这本书是瑜伽知识的普及本,为瑜伽在西方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奥罗宾多的系列作品:《瑜伽书札记》、《综合瑜伽》、《瑜伽论》论述了瑜伽的四助、自 我奉献、行为标准与精神自由、无上意识、平等与无我、自性之三态、工作之主等业瑜伽的 理论。《瑜伽的基础》主要是奥罗宾多答弟子问的札记,包括平等、平静、信心等等。《瑜伽 箴言》探讨了瑜伽实践中的终极领悟,生命、生活、健康等等。迈克波尔(Mikel Burle)的 专著《古典数论与瑜伽:印度的形而上学与实践》讨论数论与瑜伽各自特点,及其二者的关 系。威廉姆斯·阿特金森(Williams Walker Atkinson)的《印度教一瑜伽的呼吸科学》,详细 地介绍了瑜伽所代表的东方呼吸哲学对身体、思想、心理、灵魂的影响及发展变化史。斯图 亚特·萨贝克(Stuart Ray Sarbacker)的《三味:印度与西藏的超自然瑜伽》介绍了三昧的 三个阶段,以及印度瑜伽与藏密瑜伽三昧状态的区别。瑜伽上师斯瓦米·悉瓦南达(Swami Sivananda)的《哈塔瑜伽:印度与西藏》是介绍了在印度与西藏,哈塔瑜伽的发展变化及影
许多关于瑜伽行法的介绍。早在上个世纪初开始便有很多专家在这个领域有过杰出的成果, 如汤用彤、梁漱溟、徐儿澄等。关于瑜伽历史与哲学,一些印度研究学家对瑜伽哲学有过宏 观的整理,但缺少细化的研究,如对哈塔瑜伽1哲学或整体瑜伽哲学的深入研究。对瑜伽与健 康的研究非常多而且详细,多见于期刊文章和学位论文。比如对女性身体柔韧性的改善、对 人体质与心理健康的改善等等。但大都比较浅,并没有很深入的研究。而且对瑜伽心理学基 础的研究比较少。关于瑜伽进入高校教育的相关文章较多,其中包括可行性研究、教学方法 研究,多为个案研究。 国外的研究比较全面。对印度文化、瑜伽的历史、宗教、哲学、心理学基础、治疗作用 等等都有非常详细的研究。 对印度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研究文献很多,德·恰托巴底亚耶的《印度哲学》,巴沙姆的 ‘ 《印度文化史》都是该领域的研究权威。其中对瑜伽历史的描述较为客观与翔实。 综合类的著述虽然不多,但非常经典。著名的瑜伽研究学者以利亚德的专著《不死与自 由:瑜伽实践的西方阐释》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文献。以利亚德的著述非常丰富。这本《不死 与自由》详细阐述了瑜伽的原理,瑜伽八支每一个要素的技术,并探讨了瑜伽与婆罗门教、 佛教、密教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印度的影响等。是瑜伽文化的综合总结。 R本学者忽滑谷快天的《北美瑜伽学说:养气练心》,分析了瑜伽在北美被普遍接受的 原因,并介绍了北美瑜伽派的发展与变化,及其与印度瑜伽的异同。在后面几个章节中,也 讨论了瑜伽的人生观、应用论等等。 在瑜伽哲学方面,冲正弘的专著《瑜伽的哲学分析与方法》也是从“瑜伽热”谈起,以 钵颠髑梨的《瑜伽经》为基础,详细介绍了瑜伽八支哲学的各个细节。美国瑜伽协会的《瑜 伽哲学十四讲》这本书是瑜伽知识的普及本,为瑜伽在西方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奥罗宾多的系列作品:《瑜伽书札记》、《综合瑜伽》、《瑜伽论》论述了瑜伽的四助、自 我奉献、行为标准与精神自由、无上意识、平等与无我、自性之三态、工作之主等业瑜伽的 理论。《瑜伽的基础》主要是奥罗宾多答弟子问的札记,包括平等、平静、信心等等。《瑜伽 箴言》探讨了瑜伽实践中的终极领悟,生命、生活、健康等等。迈克波尔(Mikel Burle)的 专著《古典数论与瑜伽:印度的形而上学与实践》讨论数论与瑜伽各自特点,及其二者的关 系。威廉姆斯·阿特金森(Williams WalkerAtkinson)的《印度教一瑜伽的呼吸科学》,详细 地介绍了瑜伽所代表的东方呼吸哲学对身体、思想、心理、灵魂的影响及发展变化史。斯图 亚特·萨贝克(Smart Ray Sarbacker)的《三味:印度与西藏的超自然瑜伽》介绍了三昧的 三个阶段,以及印度瑜伽与藏密瑜伽三味状态的区别。瑜伽上师斯瓦米·悉瓦南达(Swami Sivananda)的《哈塔瑜伽:印度与西藏》是介绍了在印度与西藏,哈塔瑜伽的发展变化及影 8
响。可见,国外对瑜伽的研究已经细致到每一个步骤中的某个环节。相比而言,国内的研究 略显薄弱。 (三)研究方法 文献法:本文在研究中采用文献法,除近年来各国对瑜伽的研究资料外,还翻阅和借 鉴了历史文献、宗教文献、与瑜伽有关的神话故事及瑜伽师传记等等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 料。 比较法:作为比较教育学论文,本文重点运用了比较法,尤其是横向比较法。将瑜伽 与太极的文化特征、教育功能、传承机制、传播进程进行比较,并用瑜伽传承与传播的成 功经验为太极文化提供参考。 逻辑分析法:在本文的研究中,运用了逻辑分析法。尤其在比较研究时,我通过对瑜 伽与太极文化特质、教育功能、社会功能、传承机制进行了描述,而后运用逻辑分析法对 两种文化各个方面的异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本文的构架与行文中,逻辑分析法起到了 相当重要的作用 (四)文化背景陈述与相关概念界定 1.文化背景陈述 回顾历史,中印两国的发展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为文明古国,同在亚洲崛 起,同时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附属,又几乎同时摆脱殖民统治而走上独立自主的路程,在 20世纪80年代又同时开始改革的历程,到20世纪90年代又都成为世人注目的经济高速 增长国家,被人们预测为新兴的世界大国。”两国的文化背景相似之处颇多。 首先,中印两国文化同为大陆大河环境下产生的农耕文化。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 其北部、中部、南部被恒河平原覆盖。印度大部分地区的土壤肥沃,农耕是印度人的安身 立命之本。中国主流文化起源于中原地区,而中原地区的主要生产方式,也是农耕。这就 使两国人的思维方式趋于相似,即“内省与顿悟的直觉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使人善 于从整体上把握认识的对象。我国著名的印度学专家季羡林曾经形象地形容,西方文化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东方文化是“头痛医脚、脚痛医头”。并且,农耕文化都具有 较明显的崇尚自然、顺应天意的倾向。其次,两国同为世界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具有极强的辐射力,对整个亚洲乃至世界文化都有重大的影响。在历史上,两国都曾多次 Φ王德华、吴扬.龙与象一21世纪中印崛起的比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1. 旷文楠.印度瑜咖与中华气功比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3(2):4. 9
响。可见,国外对瑜伽的研究已经细致到每一个步骤中的某个环节。相比而言,国内的研究 略显薄弱。 (三)研究方法 文献法:本文在研究中采用文献法,除近年来各国对瑜伽的研究资料外,还翻阅和借 鉴了历史文献、宗教文献、与瑜伽有关的神话故事及瑜伽师传记等等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 料。 比较法:作为比较教育学论文,本文重点运用了比较法,尤其是横向比较法。将瑜伽 与太极的文化特征、教育功能、传承机制、传播进程进行比较,并用瑜伽传承与传播的成 功经验为太极文化提供参考。 逻辑分析法:在本文的研究中,运用了逻辑分析法。尤其在比较研究时,我通过对瑜 伽与太极文化特质、教育功能、社会功能、传承机制进行了描述,而后运用逻辑分析法对 两种文化各个方面的异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本文的构架与行文中,逻辑分析法起到了 相当重要的作用 (四)文化背景陈述与相关概念界定 1.文化背景陈述 回顾历史,中印两国的发展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为文明古国,同在亚洲崛 起,同时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附属,又几乎同时摆脱殖民统治而走上独立自主的路程,在 20世纪80年代又同时开始改革的历程,到20世纪90年代又都成为世人注目的经济高速 增长国家,被人们预测为新兴的世界大国。”∞两国的文化背景相似之处颇多。 首先,中印两国文化同为大陆大河环境下产生的农耕文化。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 其北部、中部、南部被恒河平原覆盖。印度大部分地区的土壤肥沃,农耕是印度人的安身 立命之本。中国主流文化起源于中原地区,而中原地区的主要生产方式,也是农耕。这就 使两国人的思维方式趋于相似,即“内省与顿悟的直觉思维方法。’’固这种思维方法使人善 于从整体上把握认识的对象。我国著名的印度学专家季羡林曾经形象地形容,西方文化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东方文化是“头痛医脚、脚痛医头”。并且,农耕文化都具有 较明显的崇尚自然、顺应天意的倾向。其次,两国同为世界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具有极强的辐射力,对整个亚洲乃至世界文化都有重大的影响。在历史上,两国都曾多次 。王德华、吴扬.龙与象——2l世纪中印崛起的比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f{版社,2003.1. @旷文楠.印度瑜伽与中华气功比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3(2):4. 9
遭受外族侵略,但却没有被同化,而是使外族文化印度化和汉化。再次,近代以后两国都 遭受西方殖民入侵,在硝烟与炮火中受到西方制度与文化的冲击。 但两国文化背景仍然存在很多不同之处。首先,印度文化成分复杂、历史上长期处于 割据分裂状念,没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主流文化。而中国历史上,汉文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即使在大一统的元代和清代被蒙满两族统治,但在文化上,他们在入主中原之前便开始了 汉化倾向。辽、金等少数民族在盘踞我国北方之时,更是对中原文化进行了全盘接受。与 耆那教文化、佛教文化、雅利安文化相比,印度教的影响最大,但始终不似汉文化在中国 历史上的地位那样不可动摇。其次,与以往的征服者不同,英国对引度殖民的200多年间, 给印度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印度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中国 虽然在近代也曾被西方的船坚炮利征服,但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儒道思想根深蒂 固,西方的政治与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力比印度要弱得多。再次,印度的文化偏重宗教,无 论印度人的思想还是行为,都受宗教理念的制约。而中国的儒家思想为主要意识形态,宗 教意识淡薄。 2.相关概念界定 (1)瑜伽文化、传统瑜伽、现代瑜伽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 精神财富的总和。体育文化是指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本文的“瑜伽文化”所指瑜伽运动以及随之产生的思想意识:即哲学、宗教、科学、 艺术、以及社会意识形念等。我将其粗略归类为瑜伽运动与思想两个方面,只是为便于对 其传承进行研究,并非将运动与思想割裂。 瑜伽在几千年的发展传承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在近现代传播过程中,瑜伽褪 去宗教的神秘面纱,体式也有所简化,许多国家在接受瑜伽这种外来文化之时,也对其进 行了本土化。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以印度本土的瑜伽为研究对象,剖析其文化在传承与传播中的机制 与对文化变迁做出的适应性改变。近代以前的瑜伽,文中直接称为“瑜伽”,或“传统瑜 伽”;现代社会以健身为目的的瑜伽,统称为“健身瑜伽”,或“现代瑜伽”。 (2)传统社会、现代社会 本文多次涉及“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两个时间概念。在这里有必要加以说明。 本文的“传统社会”是指以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乡居为主要居住方式的社会形态:“现 代社会”是指以工业化为主要生产方式,以都市为主要居住方式的社会形念。 10
遭受外族侵略,但却没有被同化,而是使外族文化印度化和汉化。再次,近代以后两国都 遭受西方殖民入侵,在硝烟与炮火中受到西方制度与文化的冲击。 但两国文化背景仍然存在很多不同之处。首先,印度文化成分复杂、历史上长期处于 割据分裂状态,没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主流文化。而中国历史上,汉文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即使在大一统的元代和清代被蒙满两族统治,但在文化上,他们在入主中原之前便开始了 汉化倾向。辽、金等少数民族在盘踞我国北方之时,更是对中原文化进行了全盘接受。与 耆那教文化、佛教文化、雅利安文化相比,印度教的影响最大,但始终不似汉文化在中国 历史上的地位那样不可动摇。其次,与以往的征服者不同,英国对引度殖民的200多年问, 给印度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印度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中国 虽然在近代也曾被西方的船坚炮利征服,但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儒道思想根深蒂 固,西方的政治与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力比印度要弱得多。再次,印度的文化偏重宗教,无 论印度人的思想还是行为,都受宗教理念的制约。而中国的儒家思想为主要意识形态,宗 教意识淡薄。 2.相关概念界定 (1)瑜伽文化、传统瑜伽、现代瑜伽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 精神财富的总和。体育文化是指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本文的“瑜伽文化”所指瑜伽运动以及随之产生的思想意识:即哲学、宗教、科学、 艺术、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等。我将其粗略归类为瑜伽运动与思想两个方面,只是为便于对 其传承进行研究,并非将运动与思想割裂。 瑜伽在几千年的发展传承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在近现代传播过程中,瑜伽褪 去宗教的神秘面纱,体式也有所简化,许多国家在接受瑜伽这种外来文化之时,也对其进 行了本土化。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以印度本土的瑜伽为研究对象,剖析其文化在传承与传播中的机制 与对文化变迁做出的适应性改变。近代以前的瑜伽,文中直接称为“瑜伽”,或“传统瑜 伽”;现代社会以健身为目的的瑜伽,统称为“健身瑜伽”,或“现代瑜伽”。 (2)传统社会、现代社会 本文多次涉及“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两个时问概念。在这里有必要加以说明。 本文的“传统社会”是指以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乡居为主要居住方式的社会形态;“现 代社会"是指以工业化为主要生产方式,以都市为主要居住方式的社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