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春]酒。唐时酒名多带一“春”字。《唐国史补》说:“酒则有郢州之富水(春) 乌程之若下(春),荥(xing)阳之土窟春,富乎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 [茆]即茅字 [修竹]美竹。 [眠琴句]弹琴人眠于绿荫之下, [人淡句]古人以菊象征淡泊自持者的神志。 [书之句]书:书写。之:此。岁华:年华、时光。 [其曰句]其:语助词。可读:可诵读 译文 我斟上一杯玉壶里的美酒,来欣赏这绵绵的春雨。伴我的是知心的友人,还有那茅 屋四周的修竹。雨过天晴,白云飘散,山鸟在枝头叫着、追逐伴侣。我让七弦琴伴 着我,躺在绿荫下,望着高峰上挂下的瀑布。花无声地落着,人象菊花一样的淡泊 自处。这是多么好的意境啊,写来一定是可读的好诗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春]酒。唐时酒名多带一“春”字。《唐国史补》说:“酒则有郢州之富水(春), 乌程之若下(春),荥(xing)阳之土窟春,富乎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 [茆]即茅字。 [修竹]美竹。 [眠琴句]弹琴人眠于绿荫之下。 [人淡句]古人以菊象征淡泊自持者的神志。 [书之句]书:书写。之:此。岁华:年华、时光。 [其曰句]其:语助词。可读:可诵读。 译文 我斟上一杯玉壶里的美酒,来欣赏这绵绵的春雨。伴我的是知心的友人,还有那茅 屋四周的修竹。雨过天晴,白云飘散,山鸟在枝头叫着、追逐伴侣。我让七弦琴伴 着我,躺在绿荫下,望着高峰上挂下的瀑布。花无声地落着,人象菊花一样的淡泊 自处。这是多么好的意境啊,写来一定是可读的好诗。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
解说 “典雅”是对浮薄、卑俗说的。这种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作品中所表达的感情是真挚 的,而不是浮滑的;通过诗语中所表露的态度是端庄的,而不是轻薄的。 这一品,开头四句描绘的是“佳士”们“赏雨”的典雅情境。人有赏雨的闲情,在古 人来说,确乎算得有雅兴。而论赏雨的人,是佳士;论赏雨的地方,是修竹掩映的茅 屋;论赏雨的举动,是玉壶美酒自斟酌。统治阶级士大夫们的所谓“雅”,的确被作 者传神地表达出来了。 中四句仍是描绘典雅的情境的。小雨初睛,白云冉冉地飘动,鸟儿在枝头追逐,人却 枕琴而眠,仰看飞瀑——不用说,这境地是幽雅的,人也是所谓雅士 末四句说,雅士对良辰美景淡泊如菊,因而他的诗写来也典雅可读。 总观全品,可知司空图把典雅与淡泊联系在一起,以为典雅必然淡泊。如果典雅而不 淡泊,他认为,那便不免浮薄、卑俗。显然,这与作者一味宣扬逃避现实的思想是 脉相通的。我们认为,典雅而淡泊的作品固然是有的;但典雅而不淡泊的作品也是有 的。如刘勰就指出:“张衡《应间》,密而兼雅。”(《文心雕龙·诠赋》)“孟坚 《两都》,明绚以雅赡。”这就可以看出,认为典雅而必然淡泊,是司空图的颇不全 面的看法。 论文学作品的雅不雅,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看法。司空图在这里所谈的雅,是封建统 治阶级的士大夫式的有隐逸风味的雅,是帮闲文人心目的中的雅。如果我们今天也要 谈雅,我想这雅总该雅得能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才好
解说 “典雅”是对浮薄、卑俗说的。这种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作品中所表达的感情是真挚 的,而不是浮滑的;通过诗语中所表露的态度是端庄的,而不是轻薄的。 这一品,开头四句描绘的是“佳士”们“赏雨”的典雅情境。人有赏雨的闲情,在古 人来说,确乎算得有雅兴。而论赏雨的人,是佳士;论赏雨的地方,是修竹掩映的茅 屋;论赏雨的举动,是玉壶美酒自斟酌。统治阶级士大夫们的所谓“雅”,的确被作 者传神地表达出来了。 中四句仍是描绘典雅的情境的。小雨初晴,白云冉冉地飘动,鸟儿在枝头追逐,人却 枕琴而眠,仰看飞瀑——不用说,这境地是幽雅的,人也是所谓雅士。 末四句说,雅士对良辰美景淡泊如菊,因而他的诗写来也典雅可读。 总观全品,可知司空图把典雅与淡泊联系在一起,以为典雅必然淡泊。如果典雅而不 淡泊,他认为,那便不免浮薄、卑俗。显然,这与作者一味宣扬逃避现实的思想是一 脉相通的。我们认为,典雅而淡泊的作品固然是有的;但典雅而不淡泊的作品也是有 的。如刘勰就指出:“张衡《应间》,密而兼雅。”(《文心雕龙·诠赋》)“孟坚 《两都》,明绚以雅赡。”这就可以看出,认为典雅而必然淡泊,是司空图的颇不全 面的看法。 论文学作品的雅不雅,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看法。司空图在这里所谈的雅,是封建统 治阶级的士大夫式的有隐逸风味的雅,是帮闲文人心目的中的雅。如果我们今天也要 谈雅,我想这雅总该雅得能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