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概述 ()平衡线型逐步聚合反应 指聚合过程中生成的聚合物分子可被反应中伴生的小分 子降解,单体分子与聚合物分子之间存在可逆平衡的逐 步聚合反应。 如聚酯化反应: n Hooc-R-cooh nHo-R-OH 聚合 L HOfOC-R-CO-O-R-OtH +(2n-1)H20
(i) 平衡线型逐步聚合反应 指聚合过程中生成的聚合物分子可被反应中伴生的小分 子降解,单体分子与聚合物分子之间存在可逆平衡的逐 步聚合反应。 如聚酯化反应: 2.1 概 述 n HOOC R COOH + nHO R' OH HO (OC-R-CO O-R'-O ) Hn + (2n-1) H2 O 聚合 水解
21概述 i)不平衡线型逐步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过程中生成的聚合物分子之间不会发生交换反 应,单体分子与聚合物分子之间不存在可逆平衡,即不 存在化学平衡。 不平衡逐步聚合反应概括起来有三种: (i)热力学不平衡反应:聚合反应的基本化学反应本身为 不可逆反应;
2.1 概 述 (ii) 不平衡线型逐步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过程中生成的聚合物分子之间不会发生交换反 应,单体分子与聚合物分子之间不存在可逆平衡,即不 存在化学平衡。 不平衡逐步聚合反应概括起来有三种: (i) 热力学不平衡反应:聚合反应的基本化学反应本身为 不可逆反应;
21概述 (i)聚合方法不平衡反应:即聚合反应本身是平衡反应 但在实施聚合反应时,人为地使聚合产物从反应体系中迅 速析出或随时除去聚合反应伴生的小分子,使可逆反应失 去条件。 (il)准不平衡反应:平衡常数K≥104 (2)非线型逐步聚合反应 聚合产物分子链形态不是线形的,而是支化或交联型的。 聚合体系中必须含有带两个以上功能基的单体
(ii) 聚合方法不平衡反应:即聚合反应本身是平衡反应, 但在实施聚合反应时,人为地使聚合产物从反应体系中迅 速析出或随时除去聚合反应伴生的小分子,使可逆反应失 去条件。 (iii) 准不平衡反应:平衡常数K≥104 (2) 非线型逐步聚合反应 聚合产物分子链形态不是线形的,而是支化或交联型的。 聚合体系中必须含有带两个以上功能基的单体。 2.1 概 述
22功能度 22.1单体功能度 单体分子中反应点的数目叫做单体功能度(∫),一般就等 于单体所含功能基的数目 如:HOCH2CH2OH,∫=2; 丙三醇,∫=3. 2.,2.2平均功能度(f) 用于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单体的聚合反应体系 可分两种情况来定义和计算
2.2.1 单体功能度 单体分子中反应点的数目叫做单体功能度(f ), 一般就等 于单体所含功能基的数目。 如:HO-CH2CH2 -OH, f = 2; 丙三醇,f = 3. 2.2.2 平均功能度( f ) 用于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 f 的单体的聚合反应体系。 可分两种情况来定义和计算。 2.2 功 能 度
22功能度 假设体系含A、B两种功能基: 平均信。B,∫定义为体系中功能基总数相对于单体分子数的 (1)n 即∫=∑N/N1(N功能度为A的单体分子数,下同) (2)nA≠ng,∫定义为量少的功能基总数乘再除以全部的单 体分子总数。假设n<ng,则 f=2∑NAN
2.2 功 能 度 (2)nA ≠ nB, f 定义为量少的功能基总数乘2再除以全部的单 体分子总数。假设nA < nB, 则 f = 2∑NA fA /∑Ni 假设体系含A、B两种功能基: (1)nA = nB, f 定义为体系中功能基总数相对于单体分子数的 平均值。 即 f =∑Ni fi /∑Ni (Ni:功能度为 fi 的单体分子数, 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