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功能度 实例 A.二元体系:2mo丙三醇/3mo邻苯二甲酸体系 OH 2x3=6 mol COOH 3x2=6 mol ∫=Nf/N=(2x3+3x2)/(2+3)=24 B.三元体系:2mo丙三醇2mo邻苯二甲酸/mo苯甲酸体 系 nOH 2x3=6 mol, n COOH 2x2+2x1=6 mol ∫=NN=(2x3+2x2+2x1)/(2+2+2)=2.0
2.2 功 能 度 实 例 A. 二元体系: 2 mol丙三醇/ 3 mol邻苯二甲酸体系 nOH = 2x3 =6 mol, nCOOH = 3x2 = 6 mol f =∑Ni fi /∑Ni = (2x3 + 3x2) / (2 + 3) = 2.4 B. 三元体系:2 mol丙三醇/ 2 mol邻苯二甲酸/2 mol苯甲酸体 系 nOH = 2x3 =6 mol,nCOOH = 2x2 + 2x1 = 6 mol f =∑Ni fi /∑Ni = (2x3 + 2x2 + 2x1) / (2 + 2 + 2) = 2.0
22功能度 C.二元体系:2mo两三醇5mo苯二甲酸体系 OH 2x3=6 mol I COOHSY x2=10 mol ∫=2∑NoH∫o/>N=2(2x3)/(2+5)=1.71 D.三元体系:0.1mo丙三醇/0.9m0乙二醇/mol邻苯二甲酸 体系 OH 0.1x3+0.9x2=2.1mol COOH 1x2=2 mol ∫=2∑ NCooH COOH /2M1=2(1x2(0.1+0.9+1)=2.0
C. 二元体系: 2 mol丙三醇/ 5 mol邻苯二甲酸体系 nOH = 2x3 = 6 mol,nCOOH = 5x2 = 10 mol f = 2∑NOH fOH /∑Ni = 2(2x3) / (2 + 5) = 1.71 D. 三元体系:0.1 mol丙三醇/ 0.9 mol乙二醇/1 mol邻苯二甲酸 体系 nOH = 0.1x3 + 0.9x2 = 2.1 mol, nCOOH = 1x2 = 2 mol f =2∑NCOOH fCOOH /∑Ni = 2(1x2)/(0.1+0.9+1) = 2.0 2.2 功 能 度
23平均聚合度与反应程度、功能基摩尔比的关系 23还步聚合反应的数均聚合度(X) 反应程度P定义为反应时间时已反应的A或B功能基的分数, P=已反应的A(或B功能基数起始的A(或B)功能基数 起始的A(或B)功能基数N(或NB) 功能基摩尔比 起始的B〔或A)功能基数№(或N) (规定r≤1)
2.3.1 逐步聚合反应的数均聚合度 (Xn ) 反应程度P定义为反应时间t时已反应的A或B功能基的分数, 即 P = 已反应的A(或B)功能基数/起始的A(或B)功能基数 起始的A(或B)功能基数NA(或NB) 功能基摩尔比 r = 起始的B(或A)功能基数NB(或NA) 2.3 平均聚合度与反应程度、功能基摩尔比的关系 (规定r≤1)
23平均聚合度与反应程度、功能基摩尔比的关系 起始单体的AA和BB分子总数 数均聚合度Xn 生成聚合物的分子总数 线形聚合物的聚合度与反应程度(P及功能基摩尔比(r) 有关,以双功能基单体A-A和BB体系为例来推导三者关 系: 起始单体分子总数n=(NA+NB/2=NA(1+1/m)/2 反应程度为P时, 未反应的A功能基数N’=NA-NP=N(1-P 未反应的B功能基数NB=NB-NP=NB(1-rP
起始单体的A-A和B-B分子总数 数均聚合度 Xn= 生成聚合物的分子总数 2.3 平均聚合度与反应程度、功能基摩尔比的关系 起始单体分子总数 n = (NA + NB )/2 = [NA(1+ 1/r)]/2 反应程度为P时, 未反应的A功能基数 NA’ = NA-NAP = NA(1-P) 未反应的B功能基数 NB ’ = NB - NAP = NB (1-rP) 线形聚合物的聚合度与反应程度(P)及功能基摩尔比(r) 有关,以双功能基单体A-A和B-B体系为例来推导三者关 系:
23平均聚合度与反应程度、功能基摩尔比的关系 每个聚合物分子总含两个未反应功能基,因此生成的聚合物 分子总数=未反应功能基总数的一半。 起始单体的AA和BB分子总数 数均聚合度X 生成聚合物的分子总数 INA(1+1/r)]/2 1+r NA(-P)+NB(-rP)/2 1+ r-2rP 若r1,P指量少功能基的反应程度 适用于线型逐步聚合反应
每个聚合物分子总含两个未反应功能基,因此生成的聚合物 分子总数=未反应功能基总数的一半。 起始单体的A-A和B-B分子总数 数均聚合度 Xn= 生成聚合物的分子总数 [NA(1+ 1/r)]/2 = [NA(1-P) + NB(1-rP)]/2 1+ r = 1+ r - 2rP 适用于线型逐步聚合反应 若r≠1, P 指量少功能基的反应程度 2.3 平均聚合度与反应程度、功能基摩尔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