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奏吗?”:瓦格纳《莱茵黄金》中用这个动机作为对命运提出疑问的主题;弗兰克虽然没有给这个主题贴上任何标签,但显然也在这部交响曲一开始便把它当作一个预兆性的问题处理,仿佛也在探求“人的努力的实质是什么?”。)[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一《十月·秋之歌》(Op.37b,No.10)第5-6小节旋律】接在悲叹的旋律之后,像是对人生感到迷范而提出的疑问。c.大山型:由幅度和跨度都比较大的音程起落造成的。它显得非常宽广而崇高。【斯美塔那: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主题】$smp dolce不但对奔腾向前的河水的描写,也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格里格:诗剧《培尔·金特》配乐选段一《索尔维格之歌》主题】【穆索尔斯基:歌剧《霍凡兴那》序曲开始主题】d.锯齿型:幅度和跨度都比较小的音程迅速起落造成,显得尖锐、锋利。在表情上活跃而生动,带有非常明显的民间舞曲性格。[丁善德:《长征交响曲》Mv.II中的一个主题Allegro【包罗丁:《第一交响曲》第I乐章主题】Allegro molto vivace心pp【云南彝族民歌《跳月歌》]跳月,是云南葬族青年男女组织参加的晚会形式;跳月歌的旋律中只使用“Do、Mi、Sol"三个音,采用暑拍子,第四和第五拍前半拍休止,e.环绕型:音高被分为两种成分,其一是断续出现的同音反复,另一种成分是以它为轴的环绕进行。这种旋律的基本效果是统一而且稳定,并用可以形成特定的地方风格(南亚、中东地区3
的音乐常有这种风格)。【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Op.34,No.14]由于环绕的方式不同,又要细致来区别:(a)对称环绕:围绕这一串音上下环绕的音程的距离是一样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谈》Mv.II第二主题(公主主题)]Allegrettor中【比才:《卡门》组曲中“阿拉贡舞曲”主题】Allegro(b)离心环绕:环绕的音级离中心音越去越远,使音乐逐步走向活跃,推向高潮。[洗星海:《保卫黄河》]GDO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呈示段第三句]【丁善德:《交响序曲》赋格段主题]【丁善德:《长征交响曲》第五乐章引子主题】【贝多芬:《第一交响曲》末乐章开始旋律】(c)向心环绕:环绕的音逐步靠近中心音,音程空间逐渐收束使音乐逐渐走向平静,表情状态逐渐下降。[施光南:《打起手鼓唱起歌》副歌】稍有起伏手鼓的节奏多“中心音”4
生“离心”“向心”上例是整个环绕型的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从头到尾都保持手鼓的节奏,中心音“b”相当于属长音。f.直线型:直线型指在水平位置上的同音反复。【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贝多芬:《"A大调第十二钢琴奏鸣曲》(Op.26)第四乐章主题]两首均为葬礼进行曲,前者的旋律中“e”音重复了12次才进行下去,后者的“e”音更是重复了34次,贝多芬这样的旋律概括出死亡和运的音乐形象。直线型旋律经常在歌剧中交代情节的宣叙调中运用[赵元任:《海韵》]]GYJJ女郎,单身的女郎,你为什么恋这黄的海边?[彼得·科内利乌斯(Peter.Cornelius,1824-1874,德国作曲家)的歌曲《一个音》(Op.3,No.3)被称为有意识地、精心地构成这种受限制的旋律(直线型旋律)的杰出例子(《论旋律》Page.12)Jg.射线型:指相同度数音程的同向运动。【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主题】Allegro molto vivace23112fpcresc从这个主题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都贯穿着“英雄”的形象,在第一交响曲中,便已经展现出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5
[贝多芬:《庄严弥撒》“祝福经”中的小提琴独奏】中1111小提琴独奏出甜美的旋律,似乎象征着上帝派遣一位使者,带着他的恩泽,迈着轻盈而飘逸的步履一步一步地走向人间。[肖邦:《A大调波兰舞曲》中间旋律][肖邦:《f小调幻想曲》(Op.49)副部主题)【肖邦:《B大调马祖卡舞曲》中的旋律(《旋律学》Page.16)]【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第三乐章引子主题(射线型)【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连接部主题(射线型)[柴可夫斯基:《曼弗列德交响曲》第四场主题(射线型)[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主部主题(射线型)[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主题][勋伯格:《弦乐六重奏》(Op.4)开头部分(《旋律学》Page.18)】)[勋伯格:《室内交响曲》主题(《旋律学》Page.107)连续四度上行[瓦格纳:“虹的动机”(《旋律学》Page.99)]和弦的同向连续运动[莫扎特:《后宫诱逃》(《旋律学》Page.96)]大幅度的连续二度下行(2)隐伏的骨架。能够在一条旋律中支撑旋律的结构,体现旋律的风格的那些隐伏的、潜在的重要音级。它的存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我们在寻找、判断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唯一的方法是尽可能地去熟悉对象,在此基础上去透视它。对于一条完整的旋律,可能形成一个完整骨架的有九个点,即“长、短、高、低、轻、重、起、止、色”。【巴赫:《c小调帕萨卡里亚》主题(长短)门c: I(+)(+)1116
上例的音乐性格是庄重,甚至是严峻的。观察其内部,具有以下特点:①抛开一头一尾,每小节包括了一长一短两种时值的音符。(长音+短音)②每一短音符都以上行的级进引向下一小节的长音符,构成邻音关系。(短长)长音构成c小调的主和弦;短音构成c小调的属七和弦。由此可说,这条旋律由c小调的主三和弦和属七和弦构成。【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Op.68)第二乐章副部主题(高低、起止)】这条旋律带有田园牧歌般安详的性格,观察其内部,具有以下特点:①这条旋律长度为8小节,可分为“4+4”的两个段落;②分别观察两段落的内部,它们分别由高低两个平行的声部,形成半音下行为主的线条(前段落为上方的b—a-ba—g—f和下方的be-d—d,后段落为上方的c-bd—c—bc—bb和下方的g-g-f:③前后两段落联系起来看,整条旋律形成了两个下行线条(前后段落上下声部交叉,两段落间包含辅助音进行)。它们分别为b—la—bag(—f-)g—gf和be-d-bd(—c-)hd-c-bc-bb;④观察两个线条的起止音,分别为b一f和be一bb两个下四度(转位即为上五度)框架。由此可说,这条旋律中隐伏着E大调属和弦和主和弦五度音的骨架,(另见贝多芬:《第十九钢琴奏鸣曲》(Op.49,No.1)第一乐章主部主题)[贺绿汀:《游击队歌》(轻重/起止)】--aF2号a方福e这段旋律可以分为4个两小节的段落。观察其“强弱”与段落的“起止”位置可发现①每小节的强拍与次强拍分别为“g、b、d”三音(第2小节和第6小节次强拍接近段落的结尾,可除外);②每段落的起音与止音也分别使用这三个音。由此可以说,这条旋律的骨架为主调(G大调)的主三和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