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孩子,其实你爸哪有那样笨呀,他只是想多听你说说话罢了,他要是什么都 学会了,还怎么能认你做老师?你每次在视频上不耐烦地朝他囔,他都不急不躁 还笑着听你讲课,如沐春风。他花几千块钱,只是买了个能看见你的模样的电话 而已,他这么大年纪了,学会上网又能做什么呢?能和你面对面地聊天,对他来 说,就已经是精通电脑了呀 ⑥最笨的那个学生原来是我,笨到和父亲面对面,看见他温柔地冲喋喋 不休的我笑啊笑,都不知道他心里想着的,只是看看千里之外的我,是不是还好 好的,是不是还像他想念我一样,将他放在心里最温暖的地方。 16.通读全文后,试分析作者为什么以“你是我最笨的学生”为题目。(4分) 7.第③段划线句中老爸为什么总是“心满意足地笑”呢?(4分) 8.第①段“我可没时间手把手教你”和第⑤段“说姑娘你还是手把手地教教 老爸吧”,这两句中的“手把手”的具体含义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各有什么含 义?(4分) 19.第⑤段中“这项政策”指的是什么?(3分) 20.请在下列横线处补上同类的成语。(4分) 成语从其结构关系看,有主谓关系,如:人定胜天、脚踏实 地 有并列关系,如: 情投意合、三番五次、 有动宾关系,如:平分秋色、大显身
道:孩子,其实你爸哪有那样笨呀,他只是想多听你说说话罢了,他要是什么都 学会了,还怎么能认你做老师?你每次在视频上不耐烦地朝他囔,他都不急不躁, 还笑着听你讲课,如沐春风。他花几千块钱,只是买了个能看见你的模样的电话 而已,他这么大年纪了,学会上网又能做什么呢?能和你面对面地聊天,对他来 说,就已经是精通电脑了呀! ⑥最笨的那个学生原来是我,笨到和父亲面对面,看见他温柔地冲喋喋 不休的我笑啊笑,都不知道他心里想着的,只是看看千里之外的我,是不是还好 好的,是不是还像他想念我一样,将他放在心里最温暖的地方。 16.通读全文后,试分析作者为什么以“你是我最笨的学生”为题目。(4 分) 17.第③段划线句中老爸为什么总是“心满意足地笑”呢?(4 分) 18.第①段“我可没时间手把手教你” 和第⑤段“说姑娘你还是手把手地教教 老爸吧”,这两句中的“手把手”的具体含义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各有什么含 义?(4 分) 19.第⑤段中“这项政策”指的是什么?(3 分) 20.请在下列横线处补上同类的成语。(4 分) 成语从其结构关系看,有主谓关系,如:人定胜天、脚踏实 地、 、 ;有并列关系,如: 情投意合、三番五次、 、 ; 有动宾关系,如:平分秋色、大显身
手、 有偏正关系,如: 世外桃源、一盘散沙、 21.下面是某校的一份通知稿,有三处必须修改,已修改了两处,请修改余下的 处。(3分)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①今天是我校建校50周年的大喜日子,②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中莅临参 加。③为了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④各位务必先到接待处签名,⑤然后领取纪念 册。⑥10点钟到礼堂参加庆祝大会。⑦会后欢迎您在母校参观。 ×中学校庆会务组 X月X日 ②中的“莅临”与“参加”重复,应删掉“参加”,傈留有尊敬意味的 莅临”;④中生硬地用“务必”要求来宾,不得体;还有」 处,应修 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唐朝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清朝的郑板桥却 说:“读过万卷书,胸中无适主。”他们两人究竟谁说得对?你赞成谁的说法? 青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体裁自选;③文题自拟;④不得抄袭。 2015年学考复习语文必修二A复习案(教师用案) 、选择题(第1至12小题共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C A 颓圮(pi) 揪心(jiu 百舸争流(ge) 屏息以待 B.婆娑(sha) 拎着(1in) 耸入云天(s6ng 蓊蓊郁郁 C.仆倒(pu) 落蕊(rui) 瞋目怒视(zhen) 否极泰来 D.付度(du) 宝藏(cang)说服别人(shui) 义愤填膺(ying) 答案A。(B.婆娑(su6),蓊蓊郁郁(weng);C.仆倒(pu),嗔目怒视(chen);D付 度(duo),宝藏(zang)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B) A.保姆 陨身 沧茫大地 图穷匕见 B.笙萧 诸候 没精打睬 凄婉迷茫 C.喋血 租赁 汗流夹背 游目骋怀 D.烽烟 树荫 锋芒必露 终南捷径
手、 、 ;有偏正关系,如: 世外桃源、一盘散沙、 、 。 21.下面是某校的一份通知稿,有三处必须修改,已修改了两处,请修改余下的 一处。(3 分)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①今天是我校建校 50 周年的大喜日子,②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中莅临参 加。③为了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④各位务必先到接待处签名,⑤然后领取纪念 册。⑥10 点钟到礼堂参加庆祝大会。⑦会后欢迎您在母校参观。 ××中学校庆会务组 X 月 X 日 ②中的“莅临”与“参加”重复,应删掉“参加”,傈留有尊敬意味的 “莅临”;④中生硬地用“务必”要求来宾,不得体;还有 处,应修 改 为 作文(4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唐朝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清朝的郑板桥却 说:“读过万卷书,胸中无适主。”他们两人究竟谁说得对?你赞成谁的说法? 请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体裁自选;③文题自拟;④不得抄袭。 2015 年学考复习语文必修二 A 复习案(教师用案) 一、选择题(第 1 至 12 小题共 24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 A.颓圮(pǐ) 揪心(jiū) 百舸争流(gě) 屏息以待 (bǐng) B.婆娑(shā) 拎着(līn) 耸入云天(sǒng) 蓊蓊郁郁 (wěn) C.仆倒(pú) 落蕊(ruǐ) 瞋目怒视(zhēn) 否极泰来 (pǐ) D.忖度(dù) 宝藏(cáng) 说服别人(shuì) 义愤填膺(yīng) 答案 A。(B.婆娑(suō),蓊蓊郁郁(wěng);C.仆倒(pū),嗔目怒视(chēn);D.忖 度(duó),宝藏(zàng)。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B ) A.保姆 陨身 沧茫大地 图穷匕见 B.笙萧 诸候 没精打睬 凄婉迷茫 C.喋血 租赁 汗流夹背 游目骋怀 D.烽烟 树荫 锋芒必露 终南捷径
答案B。(A.殒身、苍茫大地,B.笙箫、诸侯、没精打采,C.汘流浃背,D.锋 芒毕露。) 3.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①南京大学不大,但小巧精致,校园脚下是起伏的低矮山丘,忽上忽下,错落有 致,仿佛是 雅致的园林 ②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 口 反对联邦法令。 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 中 ,就在沉默中灭亡 A.幽僻异义爆发 幽静异义暴发 C.幽僻异议暴发 D.幽静异议爆发 答案D。(幽僻:幽静而偏僻。幽静:幽雅寂静。异义:不同的含义。异议:不 同的意见。暴发:①突然发财或得势;②突然发作(多指具体事物)。爆发:突 然发作(多指革命、起义、情绪等抽象事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A.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B.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相欢的 鱼盼等着雨水! C.有一种人生如同酒宴,通常是杯盘狼藉地开头,然后有一个热闹的过程,最 后清冷地结束,谁来收拾残局? D.他听着风入松林的美妙声音,听着林间小鸟尽情地唱和,心悦诚服,怎么也 不愿离开这个地方了 答案A。(士别三日,刮目相见:指有志气的人相分别几天后,就应当另眼看待。 形容不能总用老眼光看人。B项,涸辙相欢:指处于困难的环境中却仍能够感到 欢乐。C项,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D项,心悦诚服:指愉快 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査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 是一百多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之一。 B.雨果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 C.巴金的《家》以爱情婚姻纠葛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写了觉慧、觉新、觉 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家》《春》《秋》三部长篇合称为《爱情 三部曲》。 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它代表了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 成就。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答案C。(《家》《春》《秋》三部长篇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 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 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 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
答案 B。(A.殒身、苍茫大地,B.笙箫、诸侯、没精打采,C.汗流浃背,D.锋 芒毕露。) 3.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D ) ①南京大学不大,但小巧精致,校园脚下是起伏的低矮山丘,忽上忽下,错落有 致,仿佛是 雅致的园林。 ②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 口 ,反对联邦法令。 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 中 ,就在沉默中灭亡。 A.幽僻 异义 爆发 B.幽静 异义 暴发 C.幽僻 异议 暴发 D.幽静 异议 爆发 答案 D。(幽僻:幽静而偏僻。幽静:幽雅寂静。异义:不同的含义。异议:不 同的意见。暴发:①突然发财或得势;②突然发作(多指具体事物)。爆发:突 然发作(多指革命、起义、情绪等抽象事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A.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B.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相欢的 鱼盼等着雨水! C.有一种人生如同酒宴,通常是杯盘狼藉地开头,然后有一个热闹的过程,最 后清冷地结束,谁来收拾残局? D.他听着风入松林的美妙声音,听着林间小鸟尽情地唱和,心悦诚服,怎么也 不愿离开这个地方了。 答案 A。(士别三日,刮目相见:指有志气的人相分别几天后,就应当另眼看待。 形容不能总用老眼光看人。B 项,涸辙相欢:指处于困难的环境中却仍能够感到 欢乐。C 项,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D 项,心悦诚服:指愉快 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 是一百多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之一。 B.雨果是 19 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 C.巴金的《家》以爱情婚姻纠葛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写了觉慧、觉新、觉 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家》《春》《秋》三部长篇合称为《爱情 三部曲》。 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它代表了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 成就。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答案 C。(《家》《春》《秋》三部长篇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6—8 题。 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 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 ——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 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
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 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 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 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 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 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 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 新发现一一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一一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 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 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 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 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 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 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 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 意志一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 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 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 豪 6.下列对第二段划线句子中“形成的空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C) A.马克思的影响是极大的,人们不久就会发现世界上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B.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对他的逝世,人们心理上一时很难接 C.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极大,他的逝世带来的损失无法弥补,他的位置无人可 以取代。 D.马克思主义日臻完善,由于马克思逝世,革命理论的研究将出现一段空 白 7.第三段冒号后的复句所阐述的观点,转换成下列复句来表达,符合原意的一 项是 (A) A.物质决定精神,所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而上层建筑也必须由产生它 的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B.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必须由上层建筑来解释产生它 的基础,而过去所做的适得其反 C.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由产生它的基础来解 释,所以过去所做的正好相反
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 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 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 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 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 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 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 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 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 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 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 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 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 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 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 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 年),《德 意志一布鲁塞尔报》(1847 年),《新莱茵报》(1848—1849 年),《纽约每日论 坛报》(1852--1861 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 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 豪。 6.下列对第二段划线句子中“形成的空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 C ) A.马克思的影响是极大的,人们不久就会发现世界上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B.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对他的逝世,人们心理上一时很难接 受。 C.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极大,他的逝世带来的损失无法弥补,他的位置无人可 以取代。 D.马克思主义日臻完善,由于马克思逝世,革命理论的研究将出现一段空 白。 7.第三段冒号后的复句所阐述的观点,转换成下列复句来表达,符合原意的一 项是 ( A ) A.物质决定精神,所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而上层建筑也必须由产生它 的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B.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必须由上层建筑来解释产生它 的基础,而过去所做的适得其反。 C.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由产生它的基础来解 释,所以过去所做的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