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心思浮躁呀!(句意,“非……无”,“用心”) (3)参考译文: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众人 下”,“耻”) 4)参考译文: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舞”,“泣”, 嫠妇”) 【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群经子 史略能背诵”,“略”如解释为“略微”与前后的语境不合:文中说的是“先生生有异禀, 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背诵,博涉多奇”,“有异禀”说明他很聪慧,“博涉多奇”说明涉猎 很多,“群经子史略背诵”应是说“经史子集上的文章的大体上都能背诵”,这才能与前后 的语境相合:“略”应解释为“大体”。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 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项,“皇上立即就召见了他”错误;从文中来看,“范公景文复疏荐之” 才被皇帝召见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 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 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 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 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 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关于A项的内容,文中说的是“会 李自成破潼关,先生自请效力行间,范公景文复疏荐之,召对德政殿”,选项跳过“范公景 文复疏荐之”这一环节,有误。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 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 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怀”,名词做动词,怀里藏着:“膝”,名词做状语, 用膝盖;“号泣”后面省略“于”;“号泣长安门外”,状语后置,应为“(于)长安门外 号泣”。第二句中,“非……无”,除了……没有……;“用心”,古今异义,“用”,因 为,“心”心思。第三句中,“众人”,古今异义,一般人:“下”,方位名词做动词,不
是)因为心思浮躁呀!(句意,“非……无”,“用心”) (3)参考译文: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众人”,“下”,“耻”) (4)参考译文: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舞”,“泣”, “嫠妇”)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 项,“群经子 史略能背诵”,“略”如解释为“略微”与前后的语境不合;文中说的是“先生生有异禀, 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背诵,博涉多奇”,“有异禀”说明他很聪慧,“博涉多奇”说明涉猎 很多,“群经子史略背诵”应是说“经史子集上的文章的大体上都能背诵”,这才能与前后 的语境相合;“略”应解释为“大体”。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 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 项,“皇上立即就召见了他”错误;从文中来看,“范公景文复疏荐之” 才被皇帝召见。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 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 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 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 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 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关于 A 项的内容,文中说的是“会 李自成破潼关,先生自请效力行间,范公景文复疏荐之,召对德政殿”,选项跳过“范公景 文复疏荐之”这一环节,有误。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 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 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怀”,名词做动词,怀里藏着;“膝”,名词做状语, 用膝盖;“号泣”后面省略“于”;“号泣长安门外”,状语后置,应为“(于)长安门外 号泣”。第二句中,“非……无”,除了……没有……;“用心”,古今异义,“用”,因 为,“心”心思。第三句中,“众人”,古今异义,一般人;“下”,方位名词做动词,不
及:“耻”,形容词意动,以为耻。第四句中,“舞”“泣”,动词使动用法,使……起舞, 使 “嫠妇”,寡妇 参考译文: 方先生的名讳是以智,号曼公,是巡抚方孔炤的长子。崇祯十三年考取进士。没有被授予 官职,他的父亲被杨嗣昌弹劾罢官关入监狱。方先生怀里藏着用血写的奏章,用膝盖在地上 前行,在长安门外号哭。过了两年,奏章都没有办法送进朝廷。不久,皇上释放了他的父亲 并且授予方先生翰林院检讨的官职 恰逢李自成攻破了潼关,方先生向朝廷请求到军中效力,范景文也向朝廷上书推荐他, 皇上在德政殿召见他,方先生的回答都能够切中要害,皇上拍着桌子称好。因为违背了权臣 的意思,最终没有被任用。不久,京城陷落,方先生到东华门哭送皇上的殡葬,被李自成抓 住,施加刑罚,被打到两脚踝骨都露出来了,都没有屈服。李自成失败后,方先生向南方逃 难。正赶上马士英、阮大铖乱政,报复旧怨想杀他,方以智于是流落岭外。他曾写过一篇文 章《序篇》,上陈述祖上之德,下表白自己隐居之志,更改姓名,在集市上卖药。 顺治三年,桂王在肇庆登基,他因为参与拥戴桂王有功,被提拔为右中允。跟随王驾到 了梧州,被提拔为侍讲学士。第二年,官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不久,被罢免宰相之职。 他坚决借病推脱,多次被征召也不出来做官 他曾经说:“我如果回朝廷任职,就辜负了国君,如果出游又辜负了父母,我还是披缁 衣为僧吧!”后来到了平乐,他被(清兵)抓住。清帅想劝降他,左手拿着官服,右手拿着 白晃晃的刀子,要他选择。方以智走向右边(选择了死)。清帅对他更加礼敬,解开了他身上 捆绑的绳子,听任他做和尚 方以智天资禀赋,卓异聪颖,十五岁时,经史子集上的文章的大体上都能背诵,他涉猎 广泛,大多较为独特。方以智编著的书籍有<易>余》二卷,《切韵声源》一卷,《通雅》五十 二卷,《物理小识》十二卷,《药地炮庄》九卷,《诸子燔洧》若干卷,《畿表》若干卷,《浮山 前后集》二十二卷,《前后编》十六卷 马其昶评论道:《通雅》、《物理小识》诸书,文渊阁都有记述收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称赞他们援引广泛,深奥广博,整个明朝的考据书很少能有与他们相提并论的。而山阳汪文 端公也曾经跟徐六襄先生说:“方以智学问广博而且精深,他所著述的书,实际上开创了本 朝经学的路径。”啊,方先生具有出众的才能,却遭到了朝代末了的厄运,因为著述丰富而 为人称道,哪里是他的志向呢 古诗词鉴赏(8分)
及;“耻”,形容词意动,以为耻。第四句中,“舞” “泣”,动词使动用法,使……起舞, 使……哭泣;“嫠妇”,寡妇。 参考译文: 方先生的名讳是以智,号曼公,是巡抚方孔炤的长子。崇祯十三年考取进士。没有被授予 官职,他的父亲被杨嗣昌弹劾罢官关入监狱。方先生怀里藏着用血写的奏章,用膝盖在地上 前行,在长安门外号哭。过了两年,奏章都没有办法送进朝廷。不久,皇上释放了他的父亲 并且授予方先生翰林院检讨的官职。 恰逢李自成攻破了潼关,方先生向朝廷请求到军中效力,范景文也向朝廷上书推荐他, 皇上在德政殿召见他,方先生的回答都能够切中要害,皇上拍着桌子称好。因为违背了权臣 的意思,最终没有被任用。不久,京城陷落,方先生到东华门哭送皇上的殡葬,被李自成抓 住,施加刑罚,被打到两脚踝骨都露出来了,都没有屈服。李自成失败后,方先生向南方逃 难。正赶上马士英、阮大铖乱政,报复旧怨想杀他,方以智于是流落岭外。他曾写过一篇文 章《序篇》,上陈述祖上之德,下表白自己隐居之志,更改姓名,在集市上卖药。 顺治三年,桂王在肇庆登基,他因为参与拥戴桂王有功,被提拔为右中允。跟随王驾到 了梧州,被提拔为侍讲学士。第二年,官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不久,被罢免宰相之职。 他坚决借病推脱,多次被征召也不出来做官。 他曾经说:“我如果回朝廷任职,就辜负了国君,如果出游又辜负了父母,我还是披缁 衣为僧吧!”后来到了平乐,他被(清兵)抓住。清帅想劝降他,左手拿着官服,右手拿着 白晃晃的刀子,要他选择。方以智走向右边(选择了死)。清帅对他更加礼敬,解开了他身上 捆绑的绳子,听任他做和尚。 方以智天资禀赋,卓异聪颖,十五岁时,经史子集上的文章的大体上都能背诵,他涉猎 广泛,大多较为独特。方以智编著的书籍有<易>余》二卷,《切韵声源》一卷,《通雅》五十 二卷,《物理小识》十二卷,《药地炮庄》九卷,《诸子燔痏》若干卷,《畿表》若干卷,《浮山 前后集》二十二卷,《前后编》十六卷。 马其昶评论道:《通雅》、《物理小识》诸书,文渊阁都有记述收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称赞他们援引广泛,深奥广博,整个明朝的考据书很少能有与他们相提并论的。而山阳汪文 端公也曾经跟徐六襄先生说:“方以智学问广博而且精深,他所著述的书,实际上开创了本 朝经学的路径。”啊,方先生具有出众的才能,却遭到了朝代末了的厄运,因为著述丰富而 为人称道,哪里是他的志向呢? 三、古诗词鉴赏(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