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货币行政法规和规章 a.人民币管理法规、规章。 b.外汇法规及规章 3)票据行政法规与规章。 4)证券行政法规与规章 5)信托行政法规与规章。 6)保险行政法规与规章。 (3)金融司法解释 4.试述我国金融法的立法趋势 答:1)完善金融基本法体系。目前,我国金融立法中,尚缺国债法与期货交易法,这两部 法的颁布将使我国金融法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所以尽快健全我国金融基本法体系势在必行。 2)制定《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信托法》的 配套法规,加强金融法律规范的操作性。 3)协调我国现行的金融基本法律法规 4)借鉴国外金融立法内容和技术,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制定、修改和完善我国的金融法律规 范 5)适应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金融法律法规。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行 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模式,这种决策是在强化金融管制,防范宏观金融风险时所采取的必 要选择。在中国已加入WT0并将面对全球金融业竞争的背景下,需要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制 订一部《金融服务法》,对各种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的规范和调整。同 时,需要制定一部《金融监管法》,以保障金融各业监督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的完善。 第四章银行法概述 关键词 银行金融监管银监会 思考题 1.银行的职能及其分类? 2.银行体系有哪些分类? 3.简述中国现行银行体系
11 2)货币行政法规和规章 a.人民币管理法规、规章。 b.外汇法规及规章。 3)票据行政法规与规章。 4)证券行政法规与规章。 5)信托行政法规与规章。 6)保险行政法规与规章。 (3)金融司法解释 4.试述我国金融法的立法趋势 答:1)完善金融基本法体系。目前,我国金融立法中,尚缺国债法与期货交易法 ,这两部 法的颁布将使我国金融法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所以尽快健全我国金融基本法体系势在必行。 2)制定《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信托法》的 配套法规,加强金融法律规范的操作性。 3)协调我国现行的金融基本法律法规。 4)借鉴国外金融立法内容和技术,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制定、修改和完善我国的金融法律规 范。 5)适应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金融法律法规。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行 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模式,这种决策是在强化金融管制,防范宏观金融风险时所采取的必 要选择。在中国已加入WTO并将面对全球金融业竞争的背景下,需要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制 订一部《金融服务法》,对各种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的规范和调整。同 时,需要制定一部《金融监管法》,以保障金融各业监督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的完善。 第四章 银行法概述 关键词 银行 金融监管 银监会 思考题 1.银行的职能及其分类? 2.银行体系有哪些分类? 3.简述中国现行银行体系
4.银行法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5.简述中国银行立法的概况。 参考答案一关键词 银行:专门经营存款、贷款和汇总等货币信用业务,充当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金融机构。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管理的简称。指各监管主体依法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及金融市场 进行直接限制和约束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 银监会: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简称,履行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的审批监管银 行业的职责 参考答案二思考题要点 1.银行的职能及其分类? 答:专门经营存款、贷款和汇总等货币信用业务,充当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金融机构。 职能:1)充当信用中介2)充当支付中介3)进行信用创造4)金融服务5)国家调控经济 2.银行体系有哪些分类? 分类:1)按融资机制的不同,分为间接融资机构和直接融资机构 2)以能否吸收经营存款业务为准,可将间接融资机构分为:银行性金融金融机构和非银行 性金融机构 3)以设立宗旨为标准,可将金融机构分为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 3.简述中国现行银行体系 答:我国现行银行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证 券机构、保险机枃、信托机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信用合作机构为补充的金融组织体系, 亦即广义的金融机构体系 (1)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居于领导地 位,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2)商业银行 我国的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中的主体,它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专业性商 业银行和合作制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组成 (三)政策性银行
12 4.银行法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5.简述中国银行立法的概况。 参考答案一 关键词 银行:专门经营存款、贷款和汇总等货币信用业务,充当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金融机构。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管理的简称。指各监管主体依法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及金融市场 进行直接限制和约束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 银监会: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简称,履行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的审批监管银 行业的职责。 参考答案二 思考题要点 1.银行的职能及其分类? 答:专门经营存款、贷款和汇总等货币信用业务,充当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金融机构。 职能:1)充当信用中介2)充当支付中介3)进行信用创造4)金融服务5)国家调控经济 2.银行体系有哪些分类? 分类:1)按融资机制的不同,分为间接融资机构和直接融资机构 2)以能否吸收经营存款业务为准,可将间接融资机构分为:银行性金融金融机构和非银行 性金融机构。 3)以设立宗旨为标准,可将金融机构分为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 3.简述中国现行银行体系。 答:我国现行银行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 证 券机构、保险机构、信托机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信用合作机构为补充的金融组织 体系, 亦即广义的金融机构体系。 (1)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居于领导地 位,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2)商业银行 我国的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中的主体,它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专业性 商 业银行和合作制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组成。 (三)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创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专门配合政府经济政策而设立的从事 政策融资业务的金融机构。1994年,我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 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 我国目前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 汽车金融公司。 4银行法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银行法是关于银行的设立、组织和银行业务活动规则的总称。就其内容而言,银行法 就分为银行主体法、银行行为法、银行调控监管法 (1)银行主体法 银行主体法是指关于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性质、地位、设立变更、终止等组织方面的 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性质、地位、职能、作用、组织 形式、组织机构、管理体制、设立、变更、接管、终止的条件与程序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2)银行行为法 银行行为法是关于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存款、储 蓄、放款、投资、信托、证券发行及代理发行和交易、汇总、票据结算、租赁、咨询、保险等 方面的业务种类及其交易规则的规定 (三)银行调控监管法 银行调控监管法是关于金融调控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调控法和 监管法。 5.简述中国银行立法的概况 答:自改革开放以来,银行立法被提上议事日程.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着手起草银行法, 但由于经济水平较低,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目标模式尚未建立,制定银行法的条件不够成熟 故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出现 986年1月7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部 综合性的金融行政法规。 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中行”)成立条法司。 1989年初,中行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起草小组。起草历时二年,三易其称,于1991 年底形成草案送审
13 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创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专门配合政府经济政策而设立的从事 政策融资业务的金融机构。1994年,我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 出 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 我国目前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 汽车金融公司。 4.银行法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银行法是关于银行的设立、组织和银行业务活动规则的总称。就其内容而言,银行法 就分为银行主体法、银行行为法、银行调控监管法。 (1)银行主体法 银行主体法是指关于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性质、地位、设立变更、终止等组织方面的 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性质、地位、职能、作用、组 织 形式、组织机构、管理体制、设立、变更、接管、终止的条件与程序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2)银行行为法 银行行为法是关于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存款、储 蓄、放款、投资、信托、证券发行及代理发行和交易、汇总、票据结算、租赁、咨询、保险等 方面的业务种类及其交易规则的规定。 (三)银行调控监管法 银行调控监管法是关于金融调控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调控法和 监管法。 5.简述中国银行立法的概况。 答:自改革开放以来,银行立法被提上议事日程.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着手起草银行法, 但由于经济水平较低,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目标模式尚未建立,制定银行法的条件不够成熟, 故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出现。 1986年1月7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部 综合性的金融行政法规。 1987年,中国人民 银行(以下简称“中行”)成立条法司。 1989年初,中行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起草小组。起草历时二年,三易其称,于 1991 年底形成草案送审
1993年2月新的银行法起草小组成立,并同时成立了顾问小组。 1995年3月18日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四次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中央银行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该法于颁布之日起施行,1995年5月10日经八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商业银行法》,该法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 结束了我国金融业无法可依的局面。 2003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月,国务院即组织中 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和 《商业银行法》,于2003年12月27日表决通过,并从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与此同时,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颁布了大量的银行组织 和银行业务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第五章商业银行法律制度 关键词 治理结构《巴塞尔协议》单元制分支行制集团制连锁制经营管理体制接管 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存款关系贷款关系呆帐准备金资本充足率风险评级 内部自律管理资本监管内部稽核检查信息披露 思考题 1.什么是商业银行?它的性质职能。 2.商业银行的一般原则。 3.商业银行的组织体制 4.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体制 5.商业银行接管的概念、条件? 6.商业银行的一般业务 我国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8.简述商业银行的业务规则。 9.简述商业银行与客户关系的性质、种类以及与客户的权利义务关系 10.试述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体系
14 1993年2月新的银行法起草小组成立,并同时成立了顾问小组。 1995年3月18日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四次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中央银行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该法于颁布之日起施行,1995年5月10日经八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商业银行法》,该法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 结束了我国金融业无法可依的局面。 2003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月,国务院即组织中 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和 《商业银行法》,于2003年12月27日表决通过,并从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与此同时,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颁布了大量的银行组织 和银行业务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第五章 商业银行法律制度 关键词 治理结构 《巴塞尔协议》 单元制 分支行制 集团制 连锁制 经营管理体制 接管 负债业务 资产业务 中间业务 存款关系 贷款关系 呆帐准备金 资本充足率 风险评级 内部自律管理 资本监管 内部稽核检查 信息披露 思考题 1.什么是商业银行?它的性质职能。 2.商业银行的一般原则。 3.商业银行的组织体制。 4.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体制。 5.商业银行接管的概念、条件? 6.商业银行的一般业务。 7.我国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8.简述商业银行的业务规则。 9.简述商业银行与客户关系的性质、种类以及与客户的权利义务关系。 10.试述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体系
参考答案一关键词 治理结构: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机制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和保 证机构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以及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 《巴塞尔协议》:1988年7月底,西方十国集团的中央银行行长通过了国防银行管理与监 督委员会提出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巴塞尔协议》或称《1988 年资本协议》,其核心内容是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单元制:单元制又称为单一制或独家银行制。它是指依法不设立分支机构或跨地域设立分 支机构的体制 分支行制:分支行制又称为总分行制。它是指依法可以在国内外开设分支机构的银行体制。 集团制:集团制又称控股公司制。指银行或控股公司控制或收购若干商业银行股权的体制。 连锁制:又称为联合银行制。指某集团或某一人购买若干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实际 控制这些银行的机制。 接管:指中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利益时,对 该银行采取的整顿和改组等措施。 资产业务:指商业银行运用自己的资产获得利润的业务。它主要包括放款、票据贴现、投 资等 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不动用自己的资产,而是凭借自己的业务条件经营金融服务、收取 服务费的业务。 存款关系: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将资金存入银行,按约定的利率到期向银行收回 本息,这种存款人与银行之间的存款合同关系,其实质是借贷关系,是一种法律上的债权债务 关系 贷款关系:贷款是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商业银行将吸收的存款及其他资金以到期还本付 息方式贷放给需要资金的借款人。这种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贷款合同关系,其实质仍是借贷关 系,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呆账准备金:为了保护存的合法权益,也为了使商业银行稳健运行,《商业银行法》第57 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呆账准备金,用于冲销呆账。 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资本一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核心 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数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资产负债管理:又称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以其资本和负债制约其资产总量
15 参考答案一 关键词 治理结构: 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机制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和 保 证机构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以及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 《巴塞尔协议》: 1988年7月底,西方十国集团的中央银行行长通过了国防银行管理与监 督委员会提出的《 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巴塞尔协议》或称《1988 年资本协议 》,其核心内容是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单元制:单元制又称为单一制或独家银行制。它是指依法不设立分支机构或跨地域设立分 支机构的体制。 分支行制:分支行制又称为总分行制。它是指依法可以在国内外开设分支机构的银行体制。 集团制:集团制又称控股公司制。指银行或控股公司控制或收购若干商业银行股权的体制。 连锁制:又称为联合银行制。指某集团或某一人购买若干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实际 控制这些银行的机制。 接管:指中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利益时,对 该银行采取的整顿和改组等措施。 资产业务:指商业银行运用自己的资产获得利润的业务。它主要包括放款、票据贴现、投 资等。 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不动用自己的资产,而是凭借自己的业务条件经营金融服务、收取 服务费的业务。 存款关系: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将资金存入银行,按约定的利率到期向银行收回 本息,这种存款人与银行之间的存款合同关系,其实质是借贷关系,是一种法律上的债权债务 关系。 贷款关系:贷款是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商业银行将吸收的存款及其他资金以到期还本付 息方式贷放给需要资金的借款人。这种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贷款合同关系,其实质仍是借贷关 系,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呆账准备金:为了保护存的合法权益,也为了使商业银行稳健运行,《商业银行法》第57 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呆账准备金,用于冲销呆账。 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核心 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数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资产负债管理:又称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以其资本和负债制约其资产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