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任,担当。 [16]不知所报,不知道报答什么。 [17刀虽然这样,[也]一定得告诉我。虽,连词,等於现代的"虽然"。然,代词,这样。 不谷,见《齐桓公伐楚》"不谷"注。 [18]以,靠。灵,福。 [19]累臣能回到晋国。累臣,知莹自称。归骨,把骨头带回去,这是客气话。 [20]等於说假若我的国君把我杀掉。寡君,见《齐桓公伐楚》注。戮,用如名词,指杀 的对象。 [21]等於说死了将很光荣。 [22]把我赐给您的外臣荀首。外臣,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呼本国的臣。 [23]其,将。请,请求。宗,祖庙。古代家族权力很大,可以根据家法杀人。 [24]如果得不到命令,即晋君不准我父亲这样做。 [25]嗣,继承。宗职,宗子(宗族首领,世袭)的职务。 [26]按次序担任到军事的职务。事,指军事。 [27帅,通率。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这里是客气的说法。修,治理。封疆,边 界。"封"和"疆"在这里是同义词。修封疆,指保卫边疆。 [28]其,将。下句"其"字同。违,躲避。弗敢违,这是委婉的说法,暗指我将跟您打起 来。 [29]竭,尽。致死,等於说效死,即贡献出生命。 [30]用[这个]来尽到臣对君应有的礼。按:礼的意义甚广。"臣礼"指人臣所应尽的义 务。竭力致死,无有二心,就是臣礼的表现。"臣礼"是对晋君说,不是对楚王说。知罃的意 思是说:忠晋即所以报楚。 [31[这就是]用来报答你的。 [32]很隆重地给他举行礼仪,并把他送回去了。为,在这里有"行"的意思。 祁奚荐贤(襄公三年)[山 祁奚请老[2]。晋侯问嗣焉[3],称解狐[4]-其雠也[5]。将立之而卒[6]。又问焉。对曰:" 午也可[7。"於是羊舌职死矣[8]。晋侯曰:"孰可以代之9]?"对曰:"赤也可[10]。"於是使 祁午为中军尉[11],羊舌赤佐之。 []祁奚,晋人,从成公十八年(即三年前)起,任中军尉(尉,军尉,平时掌军政, 战时兼任主将的御者。中军尉,中军的军尉)。荐,推举。贤,指贤者,品德高尚而且有才 能的人。襄公三年,即公元前570年。 [2]请老,告老,请求退休。 [3]晋侯向祁奚问接替中军尉职务的人。晋侯,指晋悼公。嗣,用如名词,指接替中军 尉职务的人。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问嗣焉,等於说"问嗣於祁奚"。 [4]称,举。解(xiè)狐,晋臣。 [5]雠,仇敌。 [6]正要立解狐,解狐死了。卒,死。 [7刀午,祁午,祁奚之子。也,句中语气词。 [8]於是,当这时候。羊舌职,晋臣,姓羊舌,名职,任中军尉佐之职(即副中军尉)。 [9]孰,谁。 [10]赤,羊舌赤,字伯华,羊舌职之子。 [11)於是,略等於现代的"於是"。 君子谓祁奚於是能举善矣[]。称其雠,不为谄2:立其子,不为比[3]:举其偏,不为
激。任,担当。 [16]不知所报,不知道报答什么。 [17]虽然这样,[也]一定得告诉我。虽,连词,等於现代的"虽然"。然,代词,这样。 不谷,见《齐桓公伐楚》"不谷"注。 [18]以,靠。灵,福。 [19]累臣能回到晋国。累臣,知罃自称。归骨,把骨头带回去,这是客气话。 [20]等於说假若我的国君把我杀掉。寡君,见《齐桓公伐楚》注。戮,用如名词,指杀 的对象。 [21]等於说死了将很光荣。 [22]把我赐给您的外臣荀首。外臣,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呼本国的臣。 [23]其,将。请,请求。宗,祖庙。古代家族权力很大,可以根据家法杀人。 [24]如果得不到命令,即晋君不准我父亲这样做。 [25]嗣,继承。宗职,宗子(宗族首领,世袭)的职务。 [26]按次序担任到军事的职务。事,指军事。 [27]帅,通率。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这里是客气的说法。修,治理。封疆,边 界。"封"和"疆"在这里是同义词。修封疆,指保卫边疆。 [28]其,将。下句"其"字同。违,躲避。弗敢违,这是委婉的说法,暗指我将跟您打起 来。 [29]竭,尽。致死,等於说效死,即贡献出生命。 [30]用[这个]来尽到臣对君应有的礼。按:礼的意义甚广。"臣礼"指人臣所应尽的义 务。竭力致死,无有二心,就是臣礼的表现。"臣礼"是对晋君说,不是对楚王说。知罃的意 思是说:忠晋即所以报楚。 [31][这就是]用来报答你的。 [32]很隆重地给他举行礼仪,并把他送回去了。为,在这里有"行"的意思。 祁奚荐贤(襄公三年)[1] 祁奚请老[2]。晋侯问嗣焉[3],称解狐[4]--其雠也[5]。将立之而卒[6]。又问焉。对曰:" 午也可[7]。"於是羊舌职死矣[8]。晋侯曰:"孰可以代之[9]?"对曰:"赤也可[10]。"於是使 祁午为中军尉[11],羊舌赤佐之。 [1]祁奚,晋人,从成公十八年(即三年前)起,任中军尉(尉,军尉,平时掌军政, 战时兼任主将的御者。中军尉,中军的军尉)。荐,推举。贤,指贤者,品德高尚而且有才 能的人。襄公三年,即公元前 570 年。 [2]请老,告老,请求退休。 [3]晋侯向祁奚问接替中军尉职务的人。晋侯,指晋悼公。嗣,用如名词,指接替中军 尉职务的人。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问嗣焉,等於说"问嗣於祁奚"。 [4]称,举。解(xiè)狐,晋臣。 [5]雠,仇敌。 [6]正要立解狐,解狐死了。卒,死。 [7]午,祁午,祁奚之子。也,句中语气词。 [8]於是,当这时候。羊舌职,晋臣,姓羊舌,名职,任中军尉佐之职(即副中军尉)。 [9]孰,谁。 [10]赤,羊舌赤,字伯华,羊舌职之子。 [11]於是,略等於现代的"於是"。 君子谓祁奚於是能举善矣[1]。称其雠,不为谄[2];立其子,不为比[3];举其偏,不为
党[4]。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5]",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 官6]: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8]。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 之[9]。"祁奚有焉。 [1君子,见《郑伯克段于鄢》"君子"注。於是,在这件事情上。举,推荐。善,指贤者。 [2]谄(chan),谄媚。不为谄,不算是谄。 [3]比(b),为私利而无原则地结合,这里是指偏爱自己亲人。 [4]偏,直属的下级。党,动词,和"比"意思相近,这里指祖护自己的侪类。 [5]见《尚书·洪范》。相传《洪范》为商代箕子所作,所以称为《商书》。无偏,没有 偏向自己亲人的事。这里的"偏"和上文"举其偏"的"偏”意义不同。无党,没有祖护自己侪类 的事。王道,封建统治阶级设想的一种理想的政治。荡荡,平坦开阔的样子,这里指平正无 私。 [6]举,因解狐未得官而死,所以只说得举。得位、得官,同义。 [)立了一个中军尉而三件[好]事作成了,是由於能举善啊。 [8]正因为[自己]善,所以能举荐跟自己一样的人。夫(),句首语气词。 [9]见《诗经·小雅·裳裳者华》。《诗经》"惟"作"维"。在这里的意思是:只有有德的人, 才能举荐像自己一样的人。 子产不毁乡校(襄公三十一年)[山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2]。然明谓子产曰[3]:"毁乡校,何如[4]?"子产曰:“何为[5]?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6],以议执政之善否7)。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8],不闻作威以防怨9]。岂不遽止[10]?然犹防川 [11]x:大决所犯12],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13],不如吾闻而药之也[14]。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15],小人实不才[16]。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17], 岂唯二三臣[18]?"仲尼闻是语也[19],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1]子产,郑大夫,名公孙侨(子产是字),春秋时有名的政治家。执政二十余年,使处 在晋楚双重压迫之下的弱小郑国获得安定,并受到各国尊重。乡校,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 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 [2]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 [3]然明,郑大夫,姓鬷(zong),名蔑,字然明。 [4]何如,如何,等於说怎么样。 [5]何为,干什么? [6夫,句首语气词,引起议论。退,指工作完毕回来。 [7议,谈论。善否,好和不好。 [8]忠善,用如动词,为忠善。损怨,减少怨恨。 [9]防,堵住。 [10]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遽G心),急,迅速。 [11]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遽Gù),急,迅速。 [12]大决所造成的灾害。决,堤防溃决。 [13]不如开个小口子让[川]畅通。道,同导。 [14]不如我听取[他们的议论]并且把它当作苦口良药。药,用如动词,以…为药。 之,指郑人的议论。 [15]今而后,从今以后。信,诚然,的确。可事,可以成事。 [16]小人,然明自谦之称。 [17刀其,语气词
党[4]。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5]",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 官[6]: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7]。夫唯善,故能举其类[8]。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 之[9]。"祁奚有焉。 [1]君子,见《郑伯克段于鄢》"君子"注。於是,在这件事情上。举,推荐。善,指贤者。 [2]谄(chǎn),谄媚。不为谄,不算是谄。 [3]比(bì),为私利而无原则地结合,这里是指偏爱自己亲人。 [4]偏,直属的下级。党,动词,和"比"意思相近,这里指袒护自己的侪类。 [5]见《尚书·洪范》。相传《洪范》为商代箕子所作,所以称为《商书》。无偏,没有 偏向自己亲人的事。这里的"偏"和上文"举其偏"的"偏"意义不同。无党,没有袒护自己侪类 的事。王道,封建统治阶级设想的一种理想的政治。荡荡,平坦开阔的样子,这里指平正无 私。 [6]举,因解狐未得官而死,所以只说得举。得位、得官,同义。 [7]立了一个中军尉而三件[好]事作成了,是由於能举善啊。 [8]正因为[自己]善,所以能举荐跟自己一样的人。夫(fú),句首语气词。 [9]见《诗经·小雅·裳裳者华》。《诗经》"惟"作"维"。在这里的意思是:只有有德的人, 才能举荐像自己一样的人。 子产不毁乡校(襄公三十一年)[1]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2]。然明谓子产曰[3]:"毁乡校,何如[4]?"子产曰:"何为[5]?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6],以议执政之善否[7]。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8],不闻作威以防怨[9]。岂不遽止[10]?然犹防川 [11]x:大决所犯[12],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13],不如吾闻而药之也[14]。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15],小人实不才[16]。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17], 岂唯二三臣[18]?"仲尼闻是语也[19],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1]子产,郑大夫,名公孙侨(子产是字),春秋时有名的政治家。执政二十余年,使处 在晋楚双重压迫之下的弱小郑国获得安定,并受到各国尊重。乡校,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 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 [2]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 [3]然明,郑大夫,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 [4]何如,如何,等於说怎么样。 [5]何为,干什么? [6]夫,句首语气词,引起议论。退,指工作完毕回来。 [7]议,谈论。善否,好和不好。 [8]忠善,用如动词,为忠善。损怨,减少怨恨。 [9]防,堵住。 [10]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遽(jù),急,迅速。 [11]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遽(jù),急,迅速。 [12]大决所造成的灾害。决,堤防溃决。 [13]不如开个小口子让[川]畅通。道,同导。 [14]不如我听取[他们的议论]并且把它当作苦口良药。药,用如动词,以……为药。 之,指郑人的议论。 [15]今而后,从今以后。信,诚然,的确。可事,可以成事。 [16]小人,然明自谦之称。 [17]其,语气词
[18]岂只是我们这些做官的[赖之]。二三,泛指复数。 [19]仲尼,孔子的字。是,这。下文"以是观之"的"是"同。 第二单元 文选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作者已无可考。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西汉刘 向整理过的,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共三 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这部书记载了战国时期二百三四十年间各国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动态以及策 士们游说诸侯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同时也暴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 复杂激烈的斗争,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愚蠢自私,反映了人民在封建压榨、兼并战争 中的痛苦生活。其中对策士的作用作了不少夸大,不尽合乎史实。 《战国策》的语言,流畅犀利,是论辩文的典型。每论述一个问题,都能反复纵横,曲 尽其意。对人物性格的刻划,深刻而具体:又善於运用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所以它 对后世的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 对这部书,前人只作了些零星的校勘工作,还谈不上系统地整理,至今还没有一个较好 的注本。东汉高诱的注,己经残缺。日前通用的本子是清嘉庆时黄丕烈重刊的宋姚氏本。商 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就是根据黄本排印的。 冯谖客孟尝君(齐策)[1] 齐人有冯谖者[2],贫乏不能自存[3],使人属孟尝君[4],愿寄食门下[⑤]。孟尝君曰:" 客何好6?"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7)。 左右以君贱之也[8)],食以草具[9]。居有顷[10],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11], 食无鱼!"左右以告[12]。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13]。"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14们,比门下之车客[15]。 "於是乘其车,揭其剑[16],过其友曰[17刀:"孟尝君客我[18]!"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19]!"左右皆恶之20],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 "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21],无使乏。於是冯谖不复歌。 [1]《战国策》原来没有小标题,这是编者加的,以下各篇同。谖(xuān),一本作"暖", 《史记·孟尝君列传》作"欢",都读xuān。客,用如动词,这里当作客讲。孟尝君,姓田, 名文,齐国的贵族,封於薛(故城在今山东滕县东南),孟尝君是他的封号。他是战国四公 子之一(另外三个是,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门下有食客数千人。 本文写孟尝君的门客冯谖为他出谋画策来巩固他的政治地位。 [2]者,语气词,表提顿。 [3]存,存在,这里指生活。 [4]属(hǔ),嘱托。后来写作嘱。 [5]寄食,就是依靠别人吃饭。这里指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 [6何好hao),爱好什么。 [7刀诺(nuo),答应的声音。 [8]左右,指在孟尝君左右为他办事的人。以,因为。贱,用如动词,意动用法。贱之, 以之为贱,等於说看不起他。 [9]食(s),给…吃。草具,粗恶的饮食。具,馔具,饮食的东西。 [10]呆了不久
[18]岂只是我们这些做官的[赖之]。二三,泛指复数。 [19]仲尼,孔子的字。是,这。下文"以是观之"的"是"同。 第二单元 文选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作者已无可考。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西汉刘 向整理过的,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共三 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这部书记载了战国时期二百三四十年间各国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动态以及策 士们游说诸侯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同时也暴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 复杂激烈的斗争,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愚蠢自私,反映了人民在封建压榨、兼并战争 中的痛苦生活。其中对策士的作用作了不少夸大,不尽合乎史实。 《战国策》的语言,流畅犀利,是论辩文的典型。每论述一个问题,都能反复纵横,曲 尽其意。对人物性格的刻划,深刻而具体;又善於运用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所以它 对后世的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 对这部书,前人只作了些零星的校勘工作,还谈不上系统地整理,至今还没有一个较好 的注本。东汉高诱的注,已经残缺。目前通用的本子是清嘉庆时黄丕烈重刊的宋姚氏本。商 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就是根据黄本排印的。 冯谖客孟尝君(齐策)[1] 齐人有冯谖者[2],贫乏不能自存[3],使人属孟尝君[4],愿寄食门下[5]。孟尝君曰:" 客何好[6]?"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7]。 " 左右以君贱之也[8],食以草具[9]。居有顷[10],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11], 食无鱼!"左右以告[12]。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13]。"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14],比门下之车客[15]。 "於是乘其车,揭其剑[16],过其友曰[17]:"孟尝君客我[18]!"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19]!"左右皆恶之[20],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 "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21],无使乏。於是冯谖不复歌。 [1]《战国策》原来没有小标题,这是编者加的,以下各篇同。谖(xuān),一本作"暖", 《史记·孟尝君列传》作"欢",都读 xuān。客,用如动词,这里当作客讲。孟尝君,姓田, 名文,齐国的贵族,封於薛(故城在今山东滕县东南),孟尝君是他的封号。他是战国四公 子之一(另外三个是,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门下有食客数千人。 本文写孟尝君的门客冯谖为他出谋画策来巩固他的政治地位。 [2]者,语气词,表提顿。 [3]存,存在,这里指生活。 [4]属(zhǔ),嘱托。后来写作嘱。 [5]寄食,就是依靠别人吃饭。这里指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 [6]何好(hào),爱好什么。 [7]诺(nuò),答应的声音。 [8]左右,指在孟尝君左右为他办事的人。以,因为。贱,用如动词,意动用法。贱之, 以之为贱,等於说看不起他。 [9]食(sì),给……吃。草具,粗恶的饮食。具,馔具,饮食的东西。 [10]呆了不久
[11]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铗Gia),剑把,这里指剑。 [12]以告,把[冯谖唱歌的事]告诉[孟尝君]。"以"是介词,宾语"之"省略了。[13)] 比照一般门客。 [14]给他准备车马。这是双宾语结构。 [15]车客,可以坐车的客。 [16]揭,高举。 [17刀过,指拜访。 [18]客我,以我为客,也就是把我当客。客,用如动词。 [19]没有用来养家的东西,等於说没法养家。为,动词。 [20]恶(wù),厌恶。 [21给,供应,使足。 后孟尝君出记1,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2],能为文收责於薛者乎[3]?"冯谖署曰4]: "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⑤]。"孟尝君笑曰:"客 果有能也!吾负之[6],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7:"文倦於事[8],愦於忧[9],而性檸 愚[10],沉於国家之事[11],开罪於先生[12]。先生不羞[13],乃有意欲为收责於薛乎[14]?" 冯谖日:"愿之[15]。"於是约车治装[16],载券契而行[17)]。辞曰:"贵毕收[18],以何市而反 [19]?"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记,大约是文告之类。 [2]习,熟习。计会(kuai),就是会计。 [3]责(zhai),债务,债款。后来写作债。 [4]署,签名。 [5]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啊。乃,就是。夫,指示代词,当"那"讲。 [6]我对不住他。 [7刀谢,道歉。 [8]我被琐事搞得疲劳。於,介词,表被动,下句的"於“同。事,指琐事。 [9]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愦(ku),心乱。 [10]檸(nuo),同懦,懦弱。 [11]沉,沉溺。 [12]开罪,等於说得罪。 [13]不羞,不以为羞。 [14]乃,却,竞。为(wei),介词。 [15]之,代词。指"为收责於薛"。 [16]约车,套车。约,束。治装,整理行装。 [17刀券(qun)契,大致和后世的契据合同相当。借贷双方各持一份书牍(竹木做成的), 刻齿其旁,以便合齿验证。所以下文说"合券"。 [18]毕收,完全收了。 [19]用收回的债款买什么东西回来?以,介词。市,买。反,返回,这个意义后来写作 返。 驱而之薛[1],使吏召诸民当偿者[2],悉来合券[3]。券遍合4],起,矫命以责赐诸民[5], 因烧其券[6],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7],晨而求见[8]。孟尝君怪其疾也9],衣冠而见之[10],曰:"责毕收乎?来 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 珍宝[11],狗马实外厩[12],美人充下陈[13引,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14]。窃以为君市义[15]。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16?"曰:"今君有区区之薛[17],不拊爱子其民[18],因而贾利之[19]
[11]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铗(jiá),剑把,这里指剑。 [12]以告,把[冯谖唱歌的事]告诉[孟尝君]。"以"是介词,宾语"之"省略了。 [13] 比照一般门客。 [14]给他准备车马。这是双宾语结构。 [15]车客,可以坐车的客。 [16]揭,高举。 [17]过,指拜访。 [18]客我,以我为客,也就是把我当客。客,用如动词。 [19]没有用来养家的东西,等於说没法养家。为,动词。 [20]恶(wù),厌恶。 [21]给,供应,使足。 后孟尝君出记[1],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2],能为文收责於薛者乎[3]?"冯谖署曰[4]: "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5]。"孟尝君笑曰:"客 果有能也!吾负之[6],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7]:"文倦於事[8],愦於忧[9],而性懧 愚[10],沉於国家之事[11],开罪於先生[12]。先生不羞[13],乃有意欲为收责於薛乎[14]?" 冯谖曰:"愿之[15]。"於是约车治装[16],载券契而行[17]。辞曰:"责毕收[18],以何市而反 [19]?"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1]记,大约是文告之类。 [2]习,熟习。计会(kuài),就是会计。 [3]责(zhài),债务,债款。后来写作债。 [4]署,签名。 [5]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啊。乃,就是。夫,指示代词,当"那"讲。 [6]我对不住他。 [7]谢,道歉。 [8]我被琐事搞得疲劳。於,介词,表被动,下句的"於"同。事,指琐事。 [9]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愦(kuì),心乱。 [10]懧(nuò),同懦,懦弱。 [11]沉,沉溺。 [12]开罪,等於说得罪。 [13]不羞,不以为羞。 [14]乃,却,竟。为(wèi),介词。 [15]之,代词。指"为收责於薛"。 [16]约车,套车。约,束。治装,整理行装。 [17]券(quàn)契,大致和后世的契据合同相当。借贷双方各持一份书牍(竹木做成的), 刻齿其旁,以便合齿验证。所以下文说"合券"。 [18]毕收,完全收了。 [19]用收回的债款买什么东西回来?以,介词。市,买。反,返回,这个意义后来写作 返。 驱而之薛[1],使吏召诸民当偿者[2],悉来合券[3]。券遍合[4],起,矫命以责赐诸民[5], 因烧其券[6],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7],晨而求见[8]。孟尝君怪其疾也[9],衣冠而见之[10],曰:"责毕收乎?来 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 珍宝[11],狗马实外厩[12],美人充下陈[13],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14]。窃以为君市义[15]。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16]?"曰:"今君有区区之薛[17],不拊爱子其民[18],因而贾利之[19]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20]。"孟尝君不说21], 曰:"诺。先生休矣22]!" [1]驱,本为赶马,这里指驾车。之,往。 [2]当偿者,应当还债的人。 [3]悉,尽,都。 [4]遍,同遍。遍合,普遍地合过了。 [5]起,站起来。矫命,假托命令。以责赐诸民,把债款赐给老百姓。 [6]因,於是。 [长驱,一直赶着车,指毫不停留。 [8]清晨就求见孟尝君。 [9]疾,快。 [10]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来接见他,以表示恭敬。衣、冠,都是名词用如动词。 [11]窃,私自,谦词。计,考虑。 [12]实,和下句的"充"是同义词,都当充实讲。厩Gù),马房。 [13]下陈,等於说后列。 [14]以,疑是衍文。 [15]我用债款替你买了义。以,用,介词。为(wei),介词。 [16]奈何,怎么样。 [1刀区区,小小的。 [18]拊(),和"抚"的意思差不多。子其民,以其民为子,就是把薛地的人民看成自己的 子女。子,用如动词。 [19]贾(g)利之,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贾,藏货待卖叫做贾。 [20]这就是我用来替你买义的方式啊。所,代词。以,介词。这里的"所以"意思是"用来… 的方式",不同於现代汉语的"所以"。 [21]说yu心),喜悦,高兴。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悦。 22]休,停止。休矣,等於说算了吧。 后期年[1],齐王谓孟尝君曰[2]:"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3]!"孟尝君就国於薛[4]。 未至百里5],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6]。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 之[7!" [1]期G1)年,一周年。古代单说"期",也指一周年。期,又写作"期"。 [2]齐王,指齐湣(min)王。 [3]我不敢把先王的臣作为我的臣。这是委婉语,实际上是撤他的职。先王,指齐宣王。 [4]就国,前往自己的封邑。 [5]还差百里没到。 [6]君,指孟尝君。 [大意是:先生替我买义的道理,今天才见到了。乃,副词,才。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1):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2]。请为君复 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3],金五百斤,西游於梁4],谓惠王曰[⑤]:"齐放其大臣孟尝 君於诸侯[6],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於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8],遣使者 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9]。冯谖先驱[10],诫孟尝君曰[11:"千金,重币也[12小: 百乘,显使也[13]。齐其闻之矣[14]。"梁使三反[15],孟尝君固辞不往也[16]。 [1]仅,才。耳,语气词,同"而己”,相当於现代汉语的"罢了"。 [2]高枕而卧,把枕头垫得高高的躺着,比喻没有忧虑。高,用如动词。 [3]予,给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20]。"孟尝君不说[21], 曰:"诺。先生休矣[22]!" [1]驱,本为赶马,这里指驾车。之,往。 [2]当偿者,应当还债的人。 [3]悉,尽,都。 [4]遍,同遍。遍合,普遍地合过了。 [5]起,站起来。矫命,假托命令。以责赐诸民,把债款赐给老百姓。 [6]因,於是。 [7]长驱,一直赶着车,指毫不停留。 [8]清晨就求见孟尝君。 [9]疾,快。 [10]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来接见他,以表示恭敬。衣、冠,都是名词用如动词。 [11]窃,私自,谦词。计,考虑。 [12]实,和下句的"充"是同义词,都当充实讲。厩(jiù),马房。 [13]下陈,等於说后列。 [14]以,疑是衍文。 [15]我用债款替你买了义。以,用,介词。为(wèi),介词。 [16]奈何,怎么样。 [17]区区,小小的。 [18]拊(fǔ),和"抚"的意思差不多。子其民,以其民为子,就是把薛地的人民看成自己的 子女。子,用如动词。 [19]贾(gǔ)利之,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贾,藏货待卖叫做贾。 [20]这就是我用来替你买义的方式啊。所,代词。以,介词。这里的"所以"意思是"用来…… 的方式",不同於现代汉语的"所以"。 [21]说(yuè),喜悦,高兴。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悦。 [22]休,停止。休矣,等於说算了吧。 后期年[1],齐王谓孟尝君曰[2]:"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3]!"孟尝君就国於薛[4]。 未至百里[5],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6]。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 之[7]!" [1]期(jī)年,一周年。古代单说"期",也指一周年。期,又写作"期"。 [2]齐王,指齐湣(mǐn)王。 [3]我不敢把先王的臣作为我的臣。这是委婉语,实际上是撤他的职。先王,指齐宣王。 [4]就国,前往自己的封邑。 [5]还差百里没到。 [6]君,指孟尝君。 [7]大意是:先生替我买义的道理,今天才见到了。乃,副词,才。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1];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2]。请为君复 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3],金五百斤,西游於梁[4],谓惠王曰[5]:"齐放其大臣孟尝 君於诸侯[6],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於是梁王虚上位[7],以故相为上将军[8],遣使者 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9]。冯谖先驱[10],诫孟尝君曰[11]:"千金,重币也[12]; 百乘,显使也[13]。齐其闻之矣[14]。"梁使三反[15],孟尝君固辞不往也[16]。 [1]仅,才。耳,语气词,同"而已",相当於现代汉语的"罢了"。 [2]高枕而卧,把枕头垫得高高的躺着,比喻没有忧虑。高,用如动词。 [3]予,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