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开始进入各培养单位随导师进行科学硏究,同时完成博士研究 生专业课程学习 培养方式 1、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研究生院、培养单位、导师三级负责制。 导师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应落实导师组培养制度,明 确成立由3-5名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对研究生进行 指导 2、导师组职责:①制定并指导研究生填写《中国中医科学院研 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经培养单位同意,于第一学期末统一交研究生 院教育管理处审核。②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学风等方面的教 育:③负责专业课教学;④指导、督促研究生按照培养计划开展科 学研究,参加中期考核以及学位论文开题、撰写、答辩等 学术活动 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同时鼓励博 士研究生组织学术活动。 讲座包括“公共性学术讲座”“专业性学术讲座”两类。“公共 性学术讲座”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如“中医经典 系列讲座”、“人文素养系列讲座”等:“专业性学术讲座”由中国中 医科学院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组织。学术讲座按半天4学时计算,每 参加18学时的学术讲座获得1学分
4 学期开始进入各培养单位随导师进行科学研究,同时完成博士研究 生专业课程学习。 六、培养方式 1、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研究生院、培养单位、导师三级负责制。 导师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应落实导师组培养制度,明 确成立由 3-5 名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对研究生进行 指导。 2、导师组职责:①制定并指导研究生填写《中国中医科学院研 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经培养单位同意,于第一学期末统一交研究生 院教育管理处审核。②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学风等方面的教 育;③负责专业课教学;④指导、督促研究生按照培养计划开展科 学研究,参加中期考核以及学位论文开题、撰写、答辩等。 七、学术活动 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同时鼓励博 士研究生组织学术活动。 讲座包括“公共性学术讲座”“专业性学术讲座”两类。“公共 性学术讲座”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如“中医经典 系列讲座”、“人文素养系列讲座”等;“专业性学术讲座”由中国中 医科学院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组织。学术讲座按半天 4 学时计算,每 参加 18 学时的学术讲座获得 1 学分
博士研究生应在学术会议、讲座中进行主题发言,按学术会议 级别及发言时间计算二类学分,具体折算方法可参考下表 博士研究生在学术会议中主题发言学分折算表 会议级别 发言时间折算学分 相关材料 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 15min0.5分|会议通知、会议议程 省(部)级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20min0.5分|会议通知、会议议程 其他学术团体举办的学术会议 中医科学院各院所内部学术会议6ain0.5分会议通知、会议议程 中医科学院各级研究生学术活动6omin0.5分|由教育管理处认定 学术讲座实行考核登记制度,研究生每次参加学术讲座的情况 由研究生院教育管理处指定专人记录在其《学术活动登记表》上, 并于第一学期末交回研究生院教育管理处进行审核。计入成绩档案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为研究生参加奖学金评比、推荐就业等 的参考条件之一。 八、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由各培养单位组织,研究生院派员参加。要求对博士 生政治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位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文献阅读 开题报告、学科综合知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1、考核时间 中期考核时间由各培养单位确定,要求于第四学期的4月30 日前完成 2、考核目的与内容
5 博士研究生应在学术会议、讲座中进行主题发言,按学术会议 级别及发言时间计算二类学分,具体折算方法可参考下表。 博士研究生在学术会议中主题发言学分折算表 会议级别 发言时间 折算学分 相关材料 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 15min 0.5 分 会议通知、会议议程 省(部)级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 20min 0.5 分 会议通知、会议议程 其他学术团体举办的学术会议 30min 0.5 分 会议通知、会议议程 中医科学院各院所内部学术会议 60min 0.5 分 会议通知、会议议程 中医科学院各级研究生学术活动 60min 0.5 分 由教育管理处认定 学术讲座实行考核登记制度,研究生每次参加学术讲座的情况 由研究生院教育管理处指定专人记录在其《学术活动登记表》上, 并于第一学期末交回研究生院教育管理处进行审核。计入成绩档案。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为研究生参加奖学金评比、推荐就业等 的参考条件之一。 八、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由各培养单位组织,研究生院派员参加。要求对博士 生政治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位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文献阅读、 开题报告、学科综合知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1、考核时间 中期考核时间由各培养单位确定,要求于第四学期的 4 月 30 日前完成。 2、考核目的与内容
目的在于对博士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研究情况、个人素质与 践能力进行综合考评,纠正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入 激励与淘汰机制,发现品学兼优人才给予重点培育,对个别不宜继 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进行劝退。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个人 品德、敬业精神、身心素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位论文进展 情况等 3、考核要求 培养单位成立由5名以上、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不含本人导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可以聘请院外专家 被考核者须填写《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表》,就政治思想、社会 实践、课程学习、参加学术活动、科研与临床工作、发表论文、学 位论文开题及综述完成情况、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研究计 导师对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在政治表现、思想品德、科研能力 培养计划执行情况、创新能力、研究课题预期将达到的水平等方面 写出评语并列席考核报告会 考核报告会应公开进行。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报告、对专家提 出问题的答辩情况、课程学习成绩、研究进展和预期结果、 语等进行综合考评,并给予A(优秀)、B(良好)、C(合格) 期整改或延期)、E(不合格)五个等级的评价 中期考核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其考核材料 将存入学生档案,未参加中期考核的博士研究生不能进行学位论文
6 目的在于对博士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研究情况、个人素质与 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考评,纠正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入 激励与淘汰机制,发现品学兼优人才给予重点培育,对个别不宜继 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进行劝退。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个人 品德、敬业精神、身心素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位论文进展 情况等。 3、考核要求 培养单位成立由 5 名以上、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不含本人导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可以聘请院外专家。 被考核者须填写《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表》,就政治思想、社会 实践、课程学习、参加学术活动、科研与临床工作、发表论文、学 位论文开题及综述完成情况、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研究计 划和预期结果等内容进行报告。 导师对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在政治表现、思想品德、科研能力、 培养计划执行情况、创新能力、研究课题预期将达到的水平等方面 写出评语并列席考核报告会。 考核报告会应公开进行。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报告、对专家提 出问题的答辩情况、课程学习成绩、研究进展和预期结果、导师评 语等进行综合考评,并给予 A(优秀)、B(良好)、C(合格)、D(限 期整改或延期)、E(不合格)五个等级的评价。 中期考核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其考核材料 将存入学生档案,未参加中期考核的博士研究生不能进行学位论文
答辩 九、学位论文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科研实践与阅读文献资料,结合 实际情况,参加科研工作,确定选题,并于第二学期期末之前完成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中国中医科学院学位论文相关规
7 答辩。 九 、学位论文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科研实践与阅读文献资料,结合 实际情况,参加科研工作,确定选题,并于第二学期期末之前完成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中国中医科学院学位论文相关规 定
培养流程 报到/注册 必修课程学习 期末提交 入学教育,课程学习 个人培养计划 学期 跟随导师开展科研工作 收集资料 论文开题报告 选修课程学习 学期 文献综述 学期 课题研究 果题研究 发表与学位论文 相关的学术论文1-2篇 4月博士生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课题研究 学期 基金项目评选 发表与学位论文 学期整理资料,撰写毕业论文一相关的学术论文12篇一完成学位论文初稿 5月20日前 6月学位委员会审批 学期 4月论文查重盲审、预答辩 完成论文答辨及修改 7月毕业与学位授予
8 培养流程 跟随导师开展科研工作 选修课程学习 课题研究 第一 学期 报到/注册 入学教育,课程学习 必修课程学习 期末提交 个人培养计划 收集资料 文献综述 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 发表与学位论文 相关的学术论文1-2篇 第二 学期 第三 学期 博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课题研究 基金项目评选 整理资料,撰写毕业论文 4 月博士生中期考核 第五 学期 第四 学期 发表与学位论文 相关的学术论文 1-2 篇 完成学位论文初稿 第六 学期 3 月论文查新 4 月论文查重盲审、预答辩 5 月 20 日前 完成论文答辨及修改 6 月 学位委员会审批 7 月 毕业与学位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