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生理学 【讲义】第八章消化和吸收 发布时间:200907-07浏览次数:453 第八章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概述 机械消化 消化 化学消化 吸收:经过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消化和吸收过程相辅相成 Salivary gands Sprach Descending G Fleshandbones com davies et al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1.兴奋性低 2.具有一定的紧张性 3.具有伸展性 4.具有不规则收缩性 5.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牵拉、温度和化学刺激特别敏感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1.静息膜电位: 较不稳定,在-40~-80mV间变动,波动大 由K+平衡电位形成,Na+、C-、Ca++也参与 2.慢波电位: 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慢频率的节律性 自发性的去极化,也称为基本电节律( basic electrica)。可持续数秒至十几秒 慢波不引起收缩,但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 3.动作电位: 锋电位上升慢;除极由Ca++内流组成 复极由K+外流形成
精品课程——生理学 【讲义】第八章 消化和吸收 发布时间: 2009-07-07 浏览次数: 453 第八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概述 机械消化 消化 { 化学消化 吸收:经过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消化和吸收过程相辅相成。 一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1. 兴奋性低 2. 具有一定的紧张性 3. 具有伸展性 4. 具有不规则收缩性 5. 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牵拉、 温度和化学刺激特别敏感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1. 静息膜电位: 较不稳定,在 -40~-80mV间变动,波动大 由K+平衡电位形成,Na+、Cl-、 Ca++也参与 2. 慢波电位: 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慢频率的节律性、 自发性的去极化,也称为 基本电节律 (basic electrical)。可持续数秒至十几秒。 慢波不引起收缩,但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 3. 动作电位: 锋电位上升慢;除极由Ca++内流组成, 复极由K+外流形成
个慢波上的锋电位数目多少可作为平滑肌收缩力大小的指标 图6-1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 二、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胃肠道神经包括两个系统:外来神经系统 内在神经系统 1.内在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 enteric nervous svstem) 由存在于从食道到肛门的消化道管壁内无数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的复杂的神经网络。 内在神经包括二大神经丛 粘膜下神经丛:位于粘膜下层 ·肌间神经丛:环形肌与纵行肌间 2.外来神经(植物神经系统 迷走神经有75%的传入纤维,在“迷走迷走”反射中起作用 罗 三、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 主要胃肠激素分泌细胞的名称及分布 卡6-3主要胃肠激素分泌细胞的名粘及分市多位 鬥肠微素 细慰名称 分布部 胰高庭系 胰岛素 H细胞 生长抑素 胰岛,胃、小肠、结肠 胃窭,十二指肠 囊收缩素 小肠上部 K细胞 小肠上部 Mo细胞 神经降压 N细胞 磷多 犊岛,胰腺外分泌部分,胃,小肠、大肠 胰泌素 细 (二)胃肠激素的功能 面藩柒下k园古 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一个慢波上的锋电位数目多少可作为平滑肌收缩力大小的指标。 二 、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胃肠道神经包括两个系统: 外来神经系统 内在神经系统 1. 内在神经系统: 肠神经系统 (enteric nervous system) 由存在于从食道到肛门的消化道管壁内无数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的复杂的神经网络。 内在神经包括二大神经丛 • 粘膜下神经丛:位于粘膜下层 • 肌间神经丛:环形肌与纵行肌间 2. 外来神经(植物神经系统) 迷走神经有75%的传入纤维, 在“迷走-迷走”反射中起作用. 三、 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一) 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 主要胃肠激素分泌细胞的名称及分布 (二)胃肠激素的功能 1. 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養6-4三种胃肠激素对消化腺分淤和瀵化管运动的作用 胃酸胰陕酶肝胆汁小肠液食管胃胃平小肠平胆囊 H 括约肌滑肌浙肌滑肌 胃泌系 胆囊收缩素 注:-:兴奋;-+:强兴亩;-:抑制 依部位不同既有兴奋又有抑制 2.调节其他激素释放如抑胃肽有强烈的胰岛素刺激作用。 3.营养作用( tropic action) 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的作用 如胃泌素可以刺激胃粘膜和十二指肠粘膜的DNA、RNA和蛋白合成。 第二节胃内消化 胃的分泌 贲门部 胃小弯 胃大弯 图415胃的形态和分部 外分泌腺 喷门腺:分泌粘液 泌酸腺:壁细胞一盐酸 主细胞一胃蛋白酶 粘液颈细胞一粘液 幽门腺:分泌碱性粘液 内分泌细胞(胃和肠道) G细胞一胃泌素 D细胞一生长抑素 (一)胃液的性质、成份和作用 无色酸性液体,pH0.9~1.5,1.5~2.5L/天 1.盐酸:(胃酸) 空腹时排出量0~5mmol小时 食物、药物作用下可达20~25mmo/小时 盐酸生成 与壁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状态有关。 胃液中的H+150mmol,比壁细胞高300万倍。璧细胞分泌H+是依靠细胞顶膜上的质子泵逆巨 大浓度差的主动转运。抑制质子泵的药物可以? 盐酸的作用
2. 调节其他激素释放如抑胃肽有强烈的胰岛素刺激作用。 3. 营养作用(tropic action) 一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的作用。 如胃泌素可以刺激胃粘膜和十二指肠粘膜的DNA、RNA和蛋白合成。 第二节 胃内消化 一. 胃的分泌 外分泌腺 喷门腺:分泌粘液 泌酸腺:壁细胞 - 盐酸 主细胞 - 胃蛋白酶 粘液颈细胞 - 粘液 幽门腺:分泌碱性粘液 内分泌细胞 (胃和肠道) G 细胞 - 胃泌素 D 细胞 - 生长抑素 (一)胃液的性质、成份和作用 无色酸性液体,pH 0.9~1.5,1.5~2.5L/天 1. 盐酸:(胃酸) 空腹时排出量 0~5 mmol/小时, 食物、药物作用下可达 20~25 mmol/小时 • 盐酸生成 与壁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状态有关。 胃液中的H+ 150mmol/L, 比壁细胞高300万倍。壁细胞分泌H+是依靠细胞顶膜上的质子泵逆巨 大浓度差的主动转运。抑制质子泵的药物可以? 盐酸的作用
杀菌 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作用的酸性环境 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分泌 提供有利于铁、钙吸收的酸性环境 2.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的最适pH20,超过6.0时酶发生不可逆变性 作用:将蛋白质分解为际和胨 3粘液和碳酸氢钠 粘液由腺体细胞分泌,主要成份为糖蛋白,具粘滞性和凝胶特性 碳酸氢钠由非泌酸细胞分泌,速率为盐酸的5%,不影响pH。 粘液和碳酸氢盐组成“粘液一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粘膜本身不被消化。 4内因子 由泌酸腺壁细胞分泌的大分子糖蛋白(分子量约60000) 与维生素B12结合后,促进其在肠道的吸收。内因子缺乏可导致贫血。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胃液分泌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而进食是其自然刺激物 1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乙酰胆碱: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作用于壁细胞的胆碱能(M3型)受体 胃泌素:胃泌素( gastrin)G细胞分泌后经血液循环作用于壁细胞。 组织胺:由肠嗜铬样细胞分泌(ECL),作用于壁细胞上的H2受体。 Cimetidine阻断此受体而抑 制胃酸分泌 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胃粘膜D细胞释放,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通过抑制上述刺激因素) 2.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1)头期胃液分泌:由进食动作引起的胃液分泌。刺激来自头部的感官。切断迷走神经后假 饲和条件反射引起的胃液分泌均消失。 分泌机制:神经一体液调节 头期分泌特点:总量的30%,胃蛋白酶原量、酸度均高。 (2)胃期胃液分泌 糖、脂肪不是胃泌素的强有效刺激物 胃期分泌特点:总量的60%,酶和酸度都高 (3)肠期胃液分泌 分泌机制:将食物提取物直接灌入十二指肠或机械扩张游离空肠,胃酸分泌增加一肠期分泌 作用。切断支配胃的外来神经肠期作用仍存在一体液调节为主 肠期胃液分泌,占分泌胃液的10%。 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1)盐酸 (2)脂肪 (3)高张溶液 胃的运动 (一)胃运动的主要形式 1.容受性舒张( receptive relaxation)使胃的容量从空腹时的50m增加到1.5L,保持胃内压 2.蠕动 胃的蠕动从食物入胃后五分钟开始,起源于胃中部,向幽门方向推进 胃的蠕动频率3次/分,从起点到幽门需一分钟,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特点
杀菌 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作用的酸性环境 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分泌 提供有利于铁、钙吸收的酸性环境 2. 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2.0,超过 6.0 时酶发生不可逆变性 作用:将蛋白质分解为眎和胨 3.粘液和碳酸氢钠 粘液 由腺体细胞分泌,主要成份为糖蛋白,具粘滞性和凝胶特性。 碳酸氢钠 由非泌酸细胞分泌,速率为盐酸的5%,不影响 pH。 粘液和碳酸氢盐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粘膜本身不被消化。 4.内因子 由泌酸腺壁细胞分泌的大分子糖蛋白(分子量约60000)。 与维生素 B12 结合后,促进其在肠道的吸收。内因子缺乏可导致贫血。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胃液分泌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而进食是其自然刺激物。 1.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乙酰胆碱: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作用于壁细胞的胆碱能(M3 型)受体。 胃泌素: 胃泌素(gastrin)G 细胞分泌后经血液循环作用于壁细胞。 组织胺: 由肠嗜铬样细胞分泌(ECL),作用于壁细胞上的H2 受体。Cimetidine 阻断此受体而抑 制胃酸分泌。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胃粘膜 D 细胞释放,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通过抑制上述刺激因素) 2.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1)头期胃液分泌:由进食动作引起的胃液分泌。刺激来自头部的感官。切断迷走神经后假 饲和条件反射引起的胃液分泌均消失。 分泌机制:神经-体液调节 头期分泌特点:总量的30%,胃蛋白酶原量、酸度均高。 (2)胃期胃液分泌 糖、脂肪不是胃泌素的强有效刺激物。 胃期分泌特点:总量的60%,酶和酸度都高。 (3)肠期胃液分泌 分泌机制:将食物提取物直接灌入十二指肠或机械扩张游离空肠,胃酸分泌增加 -肠期分泌 作用。切断支配胃的外来神经肠期作用仍存在 -体液调节为主。 肠期胃液分泌,占分泌胃液的 10% 。 3. 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1)盐酸: (2)脂肪 (3)高张溶液 二、胃的运动 (一) 胃运动的主要形式 1. 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 使胃的容量从空腹时的50ml增加到1.5L, 保持胃内压。 2. 蠕动 胃的蠕动从食物入胃后五分钟开始,起源于胃中部,向幽门方向推进。 胃的蠕动频率3次/分,从起点到幽门需一分钟,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特点
图611的蠕动 (三)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胃排空的速度与食物的理、化性状有关。稀、流质>固、稠,等渗>非等渗,糖>蛋白质>脂 肪。混合食物排空需4-6小时 1.胃内因素 胃内食物量:胃排空率与留在胃内的食物量的平方根成正比。胃内容物引起的迷走一迷走 反射。 胃泌素作用:扩张刺激、蛋白分解物使胃泌素分泌増加,胃运动增加。 2.十二指肠内因素 肠胃反射:十二指肠壁感受器受酸、脂肪、高渗刺激后引起。对胃酸作用最敏感,小肠内 pH35即可引起 ·肠一抑胃素:小肠粘膜多种激素的通称。抑制胃排空。 第四节小肠内消化 小肠内消化为整个消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 .胰液的分泌 只 (一)胰液的成份和作用 胰液p78~8.4,1-2L/天 成份:无机物以碳酸氢盐含量为高(140mmol) 由导管上皮分泌。有机物以消化酶蛋白为主,由腺泡上皮分泌。 1.胰淀粉酶:分解淀粉为糊精、麦芽糖 2.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脂为脂肪酸、甘油、甘油一脂 3.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分别作用是将蛋白分解为际、胨,共同作用将蛋白分解为肽、氨基酸。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胰蛋白酶被组织液激活后自身消化,产生毒素,引起中毒性休克。 胰液中含有水解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酶,为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特点:消化间期分泌很少,每60-120分钟有短暂周期性分泌 进食是分泌的刺激因素。受神经体液双重调节,以体液为主。 1.神经调节
(三) 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胃排空的速度与食物的理、化性状有关。稀、流质 > 固、稠,等渗 > 非等渗,糖 > 蛋白质 > 脂 肪。混合食物排空需 4-6小时。 1. 胃内因素 • 胃内食物量:胃排空率与留在胃内的食物量的平方根成正比。胃内容物引起的迷走-迷走 反射。 • 胃泌素作用:扩张刺激、蛋白分解物使胃泌素分泌增加,胃运动增加。 2. 十二指肠内因素 • 肠胃反射: 十二指肠壁感受器受酸、脂肪、高渗刺激后引起。对胃酸作用最敏感,小肠内 pH3.5即可引起。 • 肠-抑胃素: 小肠粘膜多种激素的通称。抑制胃排空。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小肠内消化为整个消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 一. 胰液的分泌 (一)胰液的成份和作用 胰液 pH7.8 ~ 8.4,1-2L/天。 成份:无机物以碳酸氢盐含量为高(140mmol/L), 由导管上皮分泌。有机物以消化酶蛋白为主,由腺泡上皮分泌。 1. 胰淀粉酶: 分解淀粉为糊精、麦芽糖 2. 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脂为脂肪酸、甘油、甘油一脂。 3.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分别作用是将蛋白分解为眎、胨,共同作用将蛋白分解为肽、氨基酸。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胰蛋白酶被组织液激活后自身消化,产生毒素,引起中毒性休克。 胰液中含有水解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酶,为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特点:消化间期分泌很少,每60-120分钟有短暂周期性分泌。 进食是分泌的刺激因素。受神经体液双重调节,以体液为主。 1. 神经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