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生理学 【讲义】第六章呼吸(上) 发布时间:20090707浏览次数:721 第六章呼吸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wecan 第一节肺通气 肺通气原理 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参与的器官有呼吸道、肺泡和胸廓 肺通气的动力:气体进出肺源于肺泡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此压力差来源于肺容积的变化。呼 吸运动导致肺容积的变化。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1呼吸运动( Respiratory movement 过程:膈肌收缩→中心腱下移→胸廓上下径扩大:平静吸气时,膈肌下移1-2cm,增大容积相当 总通气量的4/5。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举→胸腔前后,左右径增大 QUIET INSPIRATION: MUSCLE CONTRACTION (2)呼气运动: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肺因本身的回缩力而回位→胸腔和肺容积缩小 平静吸气时,呼气为被动过程
精品课程——生理学 【讲义】第六章 呼吸(上) 发布时间: 2009-07-07 浏览次数: 721 第六章 呼 吸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原理 肺通气: 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参与的器官有 呼吸道、肺泡和胸廓 肺通气的动力:气体进出肺源于肺泡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此压力差来源于肺容积的变化。呼 吸运动导致肺容积的变化。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1. 呼吸运动(Respiratory movement) 过程:膈肌收缩®中心腱下移®胸廓上下径扩大;平静吸气时,膈肌下移1-2cm,增大容积相当 总通气量的4/5。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举®胸腔前后,左右径增大。 (2)呼气运动: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肺因本身的回缩力而回位®胸腔和肺容积缩小。 平静吸气时,呼气为被动过程
and eap ma produce burger changes n the volame of the thy mcis es and addtional accessory Internal intercostal 2.呼吸型式: (1)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混合呼吸,不论那一种形式的呼吸,吸气运动均为主动过程 (2)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平静呼吸:平稳均匀(12-18次/分); 吸气主动呼气被动。 用力呼吸:呼吸加深加快; 参与的吸气肌和呼气肌增多,吸气和呼气均为主动 呼吸困难:呼吸大大加深,鼻翼煽动,主观上不舒服等 2,肺内压( intrapulmonary pressure)指肺泡内的压力 呼吸暂停时,应与大气压相等 平静吸气:开始低于大气压1~2mmHg,吸气末等于大气压 平静呼气:开始高于大气压1~2mmHg,呼气末等于大气压。 呼吸过程中,肺内压的周期性交替升降,造成肺内压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为推动气体进出肺 的直接动力
2. 呼吸型式: (1)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 胸式呼吸, 混合呼吸,不论那一种形式的呼吸, 吸气运动均为主动过程; (2)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平静呼吸:平稳均匀(12-18次/分); 吸气主动呼气被动。 用力呼吸:呼吸加深加快; 参与的吸气肌和呼气肌增多,吸气和呼气均为主动。 呼吸困难:呼吸大大加深,鼻翼煽动,主观上不舒服等。 2. 肺内压(intrapulmonary pressure) 指肺泡内的压力。 呼吸暂停时,应与大气压相等。 平静吸气:开始低于大气压1~2mmHg, 吸气末等于大气压。 平静呼气:开始高于大气压1~2mmHg,, 呼气末等于大气压。 呼吸过程中,肺内压的周期性交替升降,造成肺内压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为推动气体进出肺 的直接动力
NARY PRESSURE CHA intrapulmonic 地wol nn 胞膜腔和胞内压 胸膜腔 解剖: 特点:1.密闭 2.有少量液体:a润滑,b分子吸附作用 作用:使肺脏能够随着胸廓的运动而运动. 胸内压:指胸膜腔内的压力。与大气压相比较为负值 胸内负压的成因:有两种力通过胸膜脏层作用于胸膜腔: 肺内压使肺泡扩张,肺的弹性回缩力使肺泡缩小 胸膜腔内压实际上是两种作用相反力的代数和 胸内压=肺内压一肺回缩力 吸气末与呼气末(肺内压?) 胸内压=一肺回缩力(约-5mmHg) 胸膜腔负压是肺的弹性纤维回缩力造成 吸气时,肺扩张,肺的弹性回缩力增大,胸膜腔内压更负 呼气时,肺缩小,肺的弹性回缩力缩小,胸膜腔内压减少 平静吸气末:-10~-5mmHg, 用力吸气末可达-90mmHg 平静呼气末:-5~-3mmHg, 用力呼气末可达110mmH
3.胸膜腔和胸内压 胸膜腔 解剖: 特点:1.密闭 2.有少量液体: a.润滑, b.分子吸附作用 作用:使肺脏能够随着胸廓的运动而运动. 胸内压: 指胸膜腔内的压力。与大气压相比较为负值。 胸内负压的成因:有两种力通过胸膜脏层作用于胸膜腔: 肺内压使肺泡扩张,肺的弹性回缩力使肺泡缩小。 胸膜腔内压实际上是两种作用相反力的代数和。 胸内压 = 肺内压-肺回缩力 吸气末与呼气末(肺内压?): 胸内压=-肺回缩力 (约-5mmHg) 胸膜腔负压是肺的弹性纤维回缩力造成。 吸气时,肺扩张,肺的弹性回缩力增大,胸膜腔内压更负; 呼气时,肺缩小,肺的弹性回缩力缩小,胸膜腔内压减少。 平静吸气末:-10 ~ -5 mmHg, 用力吸气末可达-90 mmHg。 平静呼气末:-5 ~ -3 mmHg, 用力呼气末可达110mmHg
INTRAPLEURAL PRESSURE CHANGES cus during piaton, the pren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 L.作用于肺,使肺处于扩张状态,有利与肺通气:当胸膜腔密闭性遭到破坏时(气胸),肺因 弹性回缩而塌陷。肺通气功能障碍。(插图2-10) 2作用于胸腔内其他脏器如壁薄而可扩性大的腔静脉、胸导管等,影响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 流 EVENTS DURING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 小 (二)肺通气的阻力: 分类:弹性阻力:肺,胸廓 非弹性阻力:惯性阻力、粘滞阻力、气道阻力 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弹性阻力: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产生的对抗变形和回位的力。 在同样大小外力作用下,弹性阻力越大,变形程度越小;弹性阻力越小,变形程度越 大 顺应性:用于度量弹性阻力的大小。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易扩张者,弹性阻 力小,顺应性大。 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变关系。C=1/R(弹性阻力) 比顺应性:排除个体间肺总容量的差别 测得的肺顺应性 比顺应性 肺总 肺容积变化(△v 肺顺应性() LemH, O 跨压的变化(AP 肺内压一奥内压 肺弹性阻力的来源 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肺组织具弹力和胶原纤维,肺扩张牵拉时产生弹性阻力 ·肺泡内衬液与肺泡气之间夜一气界面产生的表面张力 肺泡上皮的表面,有一薄层液体分子层,它与肺泡内气体形成了液一气界面由于液体分子之间存 在着吸引力,因而产生了使液体表面趋于缩小的力,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它可使肺泡回缩,萎陷 实验表明不存在表面张力时(冲满生理盐水的肺),肺的弹性阻力仅占肺总弹性阻力的13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 1.作用于肺,使肺处于扩张状态,有利与肺通气;当胸膜腔密闭性遭到破坏时(气胸),肺因 弹性回缩而塌陷。肺通气功能障碍。(插图2-10) 2.作用于胸腔内其他脏器如壁薄而可扩性大的腔静脉、 胸导管等,影响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 流。 (二)肺通气的阻力: 分类: 弹性阻力: 肺, 胸廓 非弹性阻力: 惯性阻力、粘滞阻力、气道阻力 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弹性阻力: 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产生的对抗变形和回位的力。 在同样大小外力作用下,弹性阻力越大,变形程度越小;弹性阻力越小,变形程度越 大。 顺应性:用于度量弹性阻力的大小。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易扩张者,弹性阻 力小,顺应性大。 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变关系。C = 1/R (弹性阻力) 比顺应性:排除个体间肺总容量的差别 肺弹性阻力的来源: · 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肺组织具弹力和胶原纤维, 肺扩张牵拉时产生弹性阻力。 · 肺泡内衬液与肺泡气之间夜-气界面产生的表面张力 肺泡上皮的表面,有一薄层液体分子层,它与肺泡内气体形成了液-气界面.由于液体分子之间存 在着吸引力,因而产生了使液体表面趋于缩小的力,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它可使肺泡回缩,萎陷. 实验表明不存在表面张力时(冲满生理盐水的肺),肺的弹性阻力仅占肺总弹性阻力的1/3
根据 Laplace定律 P=2T/ P一肺泡回缩力 肺泡半径 T一表面张力 假设大小肺泡的表面张力一样,肺泡内压将随肺泡的半径而变化。小肺泡大压力,大肺泡小压 力 沉 方向 P=2×20 2×20 =4×102N/cm2=8×10-2N/cm2 ÷4.0cmH2O ÷8.0cmH2O 图5-5相联通的大小不同的 液泡内压及气流方向示意图 (1cmH20=0. 098kPa) 表面活性物质: 来源: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释放 主要成份:二软酯酰卵磷脂 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因回缩而塌陷:维持各种大小不一的肺泡容量的稳定性 (因其密度随肺泡半径变化而变化)防止肺泡毛细血管中的液体渗入肺泡。(减弱表面张力对 肺毛细血管中液体的吸引作用) Fluid with surfactant Type I alveolar ce‖ lype ll alveolar oell White blood cell Macrophage cel 2.非弹性阻力 惯性阻力: 粘滞阻力 气道阻力:来自气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间和气体分子与气道壁之间的摩擦.为非弹性阻力的主 要成份(80-90%) 气道阻力可用单位时间内推动一定量气体流动所需的压力表示
根据Laplace定律: P = 2T/r P-肺泡回缩力, r-肺泡半径, T-表面张力 假设大小肺泡的表面张力一样,肺泡内压将随肺泡的半径而变化。小肺泡大压力,大肺泡小压 力。 表面活性物质: 来源:肺泡II型上皮细胞合成和释放 主要成份:二软酯酰卵磷脂 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因回缩而塌陷;维持各种大小不一的肺泡容量的稳定性; (因其密度随肺泡半径变化而变化)防止肺泡毛细血管中的液体渗入肺泡。(减弱表面张力对 肺毛细血管中液体的吸引作用) 2. 非弹性阻力 惯性阻力: 粘滞阻力: 气道阻力: 来自气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间和气体分子与气道壁之间的摩擦. 为非弹性阻力的主 要成份.(80-90%) 气道阻力可用单位时间内推动一定量气体流动所需的压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