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头和洼地的等高线两者都是一组闭合曲线,从高程注记可区分是山头还是洼地。地形相反,图形相似:山头越向中心越高,洼地反之。为便于区分,在曲线突出处加绘短线一示坡线,示坡线指向低处。S010示坡线O01242
1. 山头和洼地的等高线 两者都是一组闭合曲线,从高程注记可区分是山头还是 洼地。地形相反,图形相似;山头越向中心越高,洼地 反之。为便于区分,在曲线突出处加绘短线 — 示坡线, 示坡线指向低处。 60 示坡线 70 80 90 80 70 60 50 124 21
2.山脊,山谷和山坡的等高线出脊的等高线一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其方向改变处的连线称为山脊线。山脊为山体的突出部分。山谷的等高线一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其方向改变处的连线称为山谷线。两个山脊之间的凹地为山谷,其最低点连线即为山谷线。山坡的等高线一山脊和山谷山脊山谷的两侧一组近似的平行线(近似于一个倾斜平面)。山脊线和山谷线山脊线8080山坡称为地性线,对707060605050于正确认识和分40山坡40山坡30山谷线30析地形都很重要124
2.山脊,山谷和山坡的等高线 山脊的等高线— 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其方向改变处 的连线称为山脊线。山脊为山体的突出部分。 山谷的等高线— 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其方向改变处 的连线称为山谷线。两个山脊之间的凹地为山谷, 其最低点连线即为山谷线。 30 40 50 60 7080 30 40 50 60 70 山脊线 80 山谷线 22 124 山坡的等高线— 山脊山谷的两侧 一组近似的平行 线(近似于一个 倾斜平面)。 山坡 山坡 山坡 山脊和山谷 山脊线和山谷线 称为地性线,对 于正确认识和分 析地形都很重要
分水线和集水线雨水以山脊线为分界线,垂直于等高线方向而向下坡方向径流。因此,山脊线成为分水线、山谷线成为集水线雨水由两侧山坡流下,汇集到集水线,再向谷口流出,成为山泉和溪流。分水线山脊线和集水线在山区的工分水线程设计中有重要意义100山谷线山区一系列山脊线形90集水线成汇水范围的边界线8070在大的范围内,某些60山脊线山脊线形成河流流域分水线50的分水岭。例如秦岭—————山脊线为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山谷线岭。泾流方向12423
分水线和集水线 124 23 90 80 70 60 50 100 山脊线 山谷线 泾流方向 雨水以山脊线为分界线,垂直于等高线方向而向下坡 方向径流。因此,山脊线成为分水线、山谷线成为集水线。 雨水由两侧山坡流下,汇集到集水线,再向谷口流出,成为 山泉和溪流。分水线 和集水线在山区的工 程设计中有重要意义。 山区一系列山脊线形 成汇水范围的边界线; 在大的范围内,某些 山脊线形成河流流域 的分水岭。例如秦岭 为黄河与长江的分水 岭。 山脊线 分水线 山脊线 分水线 山谷线 集水线
3.鞍部的等高线典型的鞍部是在相对的两个山脊和山谷的会聚处形如马鞍。它的左、右两侧的等高线是大致相对称的两组山脊线和两组山谷线。山脉的鞍部称为“岭”。鞍部或岭在山区道路的选线中是一个关节点,越岭道路常须经过鞍部。鞍部鞍部C80807070606012424
3.鞍部的等高线 124 24 60 70 80 90 80 70 60 S S 典型的鞍部是在相对的两个山脊和山谷的会聚处, 形如马鞍。它的左、右两侧的等高线是大致相对称的两 组山脊线和两组山谷线。山脉的鞍部称为“岭”。鞍部 或岭在山区道路的选线中是一个关节点,越岭道路常须 经过鞍部。 鞍部 鞍部
4.绝壁和悬崖的等高线绝壁为地壳断裂运动而产生近似于直立的山体(陡岩峭壁)等高线非常密集,以致无法表示。《图式》规定,此类地形可用“陡崖”“崩崖”等地形图符号表示908288悬崖悬崖为上部凸出陡崖而下部凹入的陡4崖,等高线投影30到水平面上会相交,这种地形也等高线相交陡崖符号只能用符号表示,54040230(b)a12425
4.绝壁和悬崖的等高线 124 25 30 40 50 60 70 80 90 90 80 70 60 50 40 30 (a) (b) 90 80 70 60 50 40 30 绝壁为地壳断裂运动而产生近似于直立的山体(陡岩峭壁), 等高线非常密集,以致无法表示。《图式》规定,此类地形 可用“陡崖”“崩崖”等地形图符号表示。 悬崖为上部凸出 而下部凹入的陡 崖,等高线投影 到水平面上会相 交,这种地形也 只能用符号表示。 陡 崖 悬 崖 陡 崖 符 号 等 高 线 相 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