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等高线表示地貌各种高程的水平面等高线一地面上高程与地面的相交线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90m等高线间隔(等高距)80m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70m(一幅图中h为一常数)60m等高线平距一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d,(d为一变数,随地面坡度而异)地面坡度一两点间高差与H平距之比i1将相交线垂直投影到d某一高程的水平面124
(二)用等高线表示地貌 等高线 — 地面上高程 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接而 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线间隔(等高距) —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 (一幅图中h为一常数) 等高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 之间的水平距离d,(d为一 变数,随地面坡度而异) 地面坡度— 两点间高差与 平距之比 i 60 70 80 90 H 60 70 80 90m m m m 124 16 各种高程的水平面 与地面的相交线 将相交线垂直投影到 d 某一高程的水平面 h i =
等高距,等高线平距,地面坡度的关系:等高距两点间地面坡度二hhh两点间平距hd由于h为定值,所以i与d成反比,即:d大(等高线稀),i小(地面坡度缓和投影在水平面d小(等高线密),i大(地面上的的等高线坡度陡峭)12417
等高距,等高线平距,地面坡度的关系: 由于h为定值,所以i与d成反 比,即: d大(等高线稀),i小(地面 坡度缓和) d小(等高线密),i大(地面 坡度陡峭) h h h h h h a i d1 d2 d3 d4 d5 d6 124 17 投影在水平面 上的的等高线 d h i = 两点间平距 等高距 两点间地面坡度 =
表7-3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h(单位:m)地形类别比例尺平地山地高山地丘陵地0.50.51.01:5000.5或1.00.51.01.0或2.01:10000.5或1.01.02.02.01:20000.5或1.0图上的等高线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在图上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首曲线”,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一条等高线称“计曲线”,在计曲线上注有高程。个别地方坡度较平缓,用基本等高线不足以显示局部地貌特征时,可按1/2基本等高距用虚线加绘半距等高线,称为“间曲线”,间曲线可以仅画出局部线段。12418
124 18 比例尺 地形类别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l: 500 0.5 0.5 0.5或1.0 1.0 l:1000 0.5 0.5或1.0 1.0 1.0或2.0 l:2000 0.5或1.0 1.0 2.0 2.0 表7-3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h (单位:m) 图上的等高线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 在图上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首曲线” ,每 隔四条首曲线加粗一条等高线称“计曲线”,在计曲 线上注有高程。个别地方坡度较平缓,用基本等高线 不足以显示局部地貌特征时,可按l/2基本等高距用 虚线加绘半距等高线,称为“间曲线” ,间曲线可以仅 画出局部线段
等高线地形图的首曲线和计曲线772C84635022451计曲线上的504723高程注记27A28AN48孙家山4529030k32粗线为计曲线细线为首曲线12419
等高线地形图的首曲线和计曲线 124 19 粗线为计曲线 细线为首曲线 计曲线上的 高程注记
等高线地形图的首曲线计曲线和间曲线间曲线(间隔5m)计曲线(间隔50m)首曲线(间隔10m)12420
124 20 等高线地形图的首曲线计曲线和间曲线 首曲线 计曲线 间曲线 (间隔50m) (间隔10m) (间隔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