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1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 题 2012.6 试卷说明 本试卷共五道大题,共 2.卷面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臣等不肖(xiao) 刎颈之交(jing 广成传舍( zhuan) 缪贤舍人(she) B.见臣列观(guan) 相如虽驽(n) 渑(mian)池 宁许以负秦曲(qu) C.使人遗赵王书(wei 引车避匿(ni) 礼节甚倨(j) 廷叱(chi)之 D.佯(yang)为 汤镬(huo) 睨柱(n) 秦王不怿(yi) 2.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只是 B.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蔺相如固止之 固:坚持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白白地 秦贪,负其强 负:倚仗 D.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逆:违背、触犯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仔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B.①乃设九宾礼于廷 ②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①城入赵而璧留秦 D.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②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②且庸人尚羞之 4.下列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宁许以负秦曲②臣请完璧归赵③舍相如广成传舍④乃使其从者衣褐 ⑤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⑥卒廷见相如⑦毕礼而归之 ⑧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⑨且庸人尚羞之⑩左右欲刃相如 A①②⑦/③⑤⑩/④⑥⑧/⑨ B.①②⑦/③④⑩/⑤⑥⑧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 2011-2012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 题 2012.6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 五 道大题,共 8 页。 2.卷面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80 分钟。 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臣等不肖.(xiāo) 刎颈.之交(jǐng) 广成传.舍(zhuàn) 缪贤舍.人(shě) B. 见臣列观.(guān) 相如虽驽.(nǔ) 渑.(miǎn) 池 宁许以负秦曲.(qū) C. 使人遗.赵王书(wèi) 引车避匿.(nì) 礼节甚倨.(jù) 廷叱.(chì)之 D. 佯.(yáng)为 汤镬.(huò) 睨.柱(ní) 秦王不怿.(yì) 2.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只是 B. 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蔺相如固止之 固:坚持 C.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白白地 秦贪,负其强 负:倚仗 D.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逆:违背、触犯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仔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B.①乃设九宾礼于.廷 ②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① 城入赵而.璧留秦 D.①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②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② 且庸人尚羞之. 4.下列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臣请完.璧归赵 ③舍.相如广成传舍 ④乃使其从者衣.褐 ⑤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 ⑥卒廷.见相如 ⑦毕礼而归.之 ⑧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⑨且庸人尚羞.之 ⑩左右欲刃.相如 A.①②⑦/③⑤⑩/④⑥⑧/⑨ B.①②⑦/③④⑩/⑤⑥⑧ /⑨
C.①②⑨/④⑧⑩/③⑤⑥/⑦ D.①/②⑦⑨/③④⑥/⑤ 5.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何以知之②大王见臣列观③而君幸于赵王④遂与秦王会渑池⑤求人可使 报秦者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⑧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②⑦/①③⑤/④⑥/⑧ B.①⑦/③④⑧/②/⑤⑥ C.①⑦/③⑧/②④/⑤⑥ D.①⑦/⑤⑧/②④/③⑥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B.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C.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喟然叹曰:“嗟乎,义士!…” D.若知我不降明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下列句中提示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发: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幸: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C.引:虞常果引张胜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D.会: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8.下列句中补出省略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其)战。 B.且单于信汝,使(汝)决人死生, C.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他)俱(去见汉使者) D.因(卫律)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译文: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对等的人数。 B.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译文: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符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 尽 C.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看到犯罪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译文: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 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C.①②⑨/④⑧⑩/③⑤⑥/⑦ D.①/②⑦⑨/③④⑥/⑤ ⑧ 5.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何以知之 ②大王见臣列观 ③ 而君幸于赵王 ④ 遂与秦王会渑池 ⑤ 求人可使 报秦者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⑦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⑧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 ②⑦/①③⑤/④⑥/⑧ B. ①⑦/③④⑧/②/⑤⑥ C. ①⑦/③⑧/②④/⑤⑥ D. ①⑦/⑤⑧/②④/③⑥ 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B.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C.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喟然.叹曰:“嗟乎,义士!…” D. 若.知我不降明 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 7.下列句中提示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发: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 幸: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C. 引:虞常果引张胜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D. 会: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8.下列句中补出省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其)战。 B. 且单于信汝,使(汝)决人死生, C.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他)俱(去见汉使者) D. 因(卫律)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译文: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对等的人数。 B.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译文: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符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 尽。 C.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看到犯罪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D.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译文: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 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 19 年。 B. 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 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改变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 贰的崇高气节。 1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属文(zhu) 蟾蜍(chu) 征辟(bi) B.逾侈(y) 邓骘(zhi) 不徙(x1) 辄(zhe) 合契(qi) 陇西(l6ng) D.骸骨(hai) 肃然(s) 收禽(qin)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与……交往 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C.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看、视察 D.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覆盖周密无际 14.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才高于世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 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D.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虽一龙机发,而七首不动 1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游于三辅 16.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喧 罪愆 顷刻 披枷戴锁 B.分辨 诀别 造孽 望帝啼鹃 C.时辰 昭彰 冤枉 湛湛青天 怜悯 枷纽 白练 负屈衔冤 17.选出词语注释不准确的一项( A.我赴法场餐刀 餐:吃 B.只合把清浊分辨 只合:只应该 C.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偃:昏迷 D.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愆:罪过 18.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D. 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改变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 贰的崇高气节。 1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属.文(zhǔ) 蟾蜍.(chú) 征辟.(bì) B.逾.侈(yú) 邓骘.(zhì ) 不徙.(xǐ) C.辄.(zhé ) 合契.(q ì) 陇.西(lǒng) D.骸.骨(hài) 肃.然(sù) 收禽.(qín )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与……交往 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C.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看、视察 D.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覆盖周密..无际 14.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才高于世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 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D.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虽一龙机发,而七首不动 1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游于三辅 16.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寒喧 罪愆 顷刻 披枷戴锁 B.分辨 诀别 造孽 望帝啼鹃 C.时辰 昭彰 冤枉 湛湛青天 D.怜悯 枷纽 白练 负屈衔冤 17.选出词语注释不准确的一项( ) A.我赴法场餐刀 餐:吃 B.只合把清浊分辨 只合:只应该 C.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偃:昏迷 D.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愆:罪过 18.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 (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 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结局。 B.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刚强、凶恶或滑稽的人物)、丑(末、旦、 净以外的杂角)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 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 《墙头马上》。 D.《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 别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的邹衍、汉朝的孝妇。 19.窦娥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下面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 A.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当时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愿望 B.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惩治邪恶,保护善良的心理需求。 C.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只能靠鬼神来解决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矛盾 D.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超现实世界中去寻 求出路。 20.对《窦娥冤》【滚绣球】中修辞格运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只合把清浊分辨”中的“清浊”是借代,代指“是非 B.“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中的“盗跖、颜渊”是借代,代指坏人、好人。 C.“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是对偶,也是对比 D.“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是拟人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4分)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 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 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 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 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 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 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 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 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 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 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A.《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 (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 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结局。 B.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刚强、凶恶或滑稽的人物)、丑(末、旦、 净以外的杂角)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 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 《墙头马上》。 D.《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 别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的邹衍、汉朝的孝妇。 19.窦娥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下面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 ) A.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当时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愿望。 B.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惩治邪恶,保护善良的心理需求。 C.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只能靠鬼神来解决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矛盾。 D.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超现实世界中去寻 求出路。 20.对《窦娥冤》【滚绣球】中修辞格运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只合把清浊分辨”中的“清浊”是借代,代指“是非”。 B.“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中的“盗跖、颜渊”是借代,代指坏人、好人。 C.“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是对偶,也是对比。 D.“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是拟人。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 14 分)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 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 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 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 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 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 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 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 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 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 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 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 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 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 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 “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肛 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 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 节)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 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 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日夜相击于前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①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②甚矣,汝之不惠 C.①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 ②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D.①太子乃与见王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①“庄子当能。”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 拜。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2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 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 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25.翻译句子(2分)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26.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4分)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 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 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 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 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 “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 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 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 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 节)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日夜相击于.前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①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②甚矣,汝之.不惠 C.①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 ②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D.①太子乃与.见王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 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2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 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 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25.翻译句子(2 分)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26.用“ / ”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