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连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 3.确定组数和组距(class interval)根据极差分为若 干组,每组的距离相等,称为组距。在确定组数和组距 时应考虑: (1)观察值个数的多少; (2)极差的大小: (3)便于计算; (4)能反映出资料的真实面貌等方面。 样本大小(即样本内包含观察值的个数的多少)与组 数多少的关系可参照表4来确定
3. 确定组数和组距( class interval ) 根据极差分为若 干组,每组的距离相等,称为组距。 在确定组数和组距 时应考虑: (1)观察值个数的多少; (2)极差的大小; (3)便于计算; (4)能反映出资料的真实面貌等方面。 样本大小(即样本内包含观察值的个数的多少)与组 数多少的关系可参照表4来确定。 二、 连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
连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 组数确定后,还须 表4样本容量与组数多少的关系 确定组距。组距=极差 样本内观察值的个数 分组时的组数 组数。以表3中140行 50 510 水稻产量为例,样本内 100 8-16 200 10-20 观察值的个数为140, 300 12-24 查表4可分为8一16组, 500 15-30 假定分为12组, 1000 20—40 则组距为179/12=14.9g,为分组方便起见,可以15g作为组距
表4 样本容量与组数多少的关系 样本内观察值的个数 分组时的组数 50 5—10 100 8—16 200 10—20 300 12—24 500 15—30 1000 20—40 组数确定后,还须 确定组距。组距=极差/ 组数。以表3中140行 水稻产量为例,样本内 观察值的个数为140, 查表4可分为8—16组, 假定分为12组, 则组距为179/12=14.9g,为分组方便起见,可以15g作为组距。 二、 连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
二 连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 4.选定组限(class limit)和组中点值(组值,class value) 以表3中140行水稻产量为例,选定第一组的中点值 为75g,与最小观察值75g相等;则第二组的中点值为 75+15=90g,余类推。 >各组的中点值选定后,就可以求得各组组限。每组 有两个组限,数值小的称为下限(lower limit),数值大的 称为上限(upper limit)。上述资料中,第一组的下限为该 组中点值减去1/2组距,即75一(15/2)=67.5g,上限为中 点值加112组距,即75+(15/2)=82.5g。故第一组的组限为 67.5—82.5g。按照此法计算其余各组的组限
4. 选定组限( class limit )和组中点值( 组值,class value ) ➢ 以表3中140行水稻产量为例,选定第一组的中点值 为75g,与最小观察值75g相等;则第二组的中点值为 75+15=90g,余类推。 ➢ 各组的中点值选定后,就可以求得各组组限。每组 有两个组限,数值小的称为下限( lower limit ),数值大的 称为上限( upper limit )。上述资料中,第一组的下限为该 组中点值减去1/2组距,即75-(15/2)=67.5g,上限为中 点值加1/2组距,即75+(15/2)=82.5g。故第一组的组限为 67.5—82.5g。按照此法计算其余各组的组限。 二、 连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